梦回巴拉格宗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10 10:05:32

 

听传说 了解秘境巴拉格宗

传说1300多年前,巴塘有位英雄叫斯那多吉,他骁勇善战,被财富与荣耀环绕,但他的妻子仁称拉姆十分厌倦征战权斗不断的生活。一个冰雪连天的日子里,仁称拉姆遇到了在战火中失去双眼但有着善良、纯洁心灵的老喇嘛旺堆。他们都同样地厌倦战争,渴望能够找到一个没有战争和掠夺的人间仙境,在那里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长谈中,旺堆给仁称拉姆讲述了佛祖的托梦:那里山高、树绿、水清,有香巴拉神塔,有闪耀着祥光的雪山,还有宽阔的牧场。在这位睿智老喇嘛的指引下,仁称拉姆离开丈夫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一处望天一线的峡谷之中,所有的伤痛仿佛从心底逃了出来,心中的“格宗奔松”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眼前,于是拉姆便停留在这里等待着斯那多吉。斯那多吉又一次荣胜而归,却不见妻子踪影,征战胜利的喜悦顿时荡然无存,在无数个难以入眠的夜晚之后,斯那多吉终于梦到了他心爱的姑娘。在梦里,仁称拉姆所在的地方山是高高的,树是绿绿的,水是清清的,有千年菩提树,有香巴拉神塔,有闪耀着祥光的雪山,还有宽阔的牧场,牧场上牦牛和羊群在欢快地奔跑。失去挚爱的斯那多吉尝到了孤独与痛苦的滋味,他毅然抛弃地位与财富,召集了所有愿意跟随他的家人及子民,备足粮食马匹踏上了寻找梦中人间仙境和爱妻的漫漫之旅。一年后的一天,斯那多吉和拉姆在巴拉格宗不期而遇,两人奔跑向对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就这样,一个英雄的部落在巴塘消失了,一个叫巴拉的神秘村落开始安详地迎送起千年日升月落。

由于与世隔绝、信息闭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美景得不到开发利用,多年以后的巴拉村民仍然过着原始社会般的生活。有机会走出大山峡谷的巴拉人看到外边精彩的世界,开始觉得巴拉村不再是人间乐园,走出大山逐步成为巴拉村人的梦想,一些有条件的人想尽各种办法举家迁出峡谷。时至今日,巴拉村从最初的60户变成了14户。“那个时候的日子太苦了,吃的是蔓菁汤和青稞面,还经常饿肚子,大米是最金贵的东西,有条件的人家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一点。”巴拉村村民吾吉七林说。出生在巴拉村的斯那定珠对幼时的艰难记忆犹新:“一到冬天,村里便缺粮食,要翻山走两天到邻村去借,大雪封山的时候相当危险。我第一次走出峡谷是11岁,那年跟着我父亲走了5天才到香格里拉县城,看到宽阔的马路、奔驰的汽车、明亮的电灯的那一刻我才觉得我的家乡有多贫穷、落后。”

藏式演艺中心歌舞表演 

筑天路 唤醒沉睡的巴拉格宗

巴拉格宗大峡谷是横断山脉切割最深的地区,壁立千仞,巴拉村被层层封锁,成为外面进不去、里面出不来的“世外桃源”。峡谷绝壁上不到一米宽的人马驿道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17岁那年村里和我一样大的定主生了重病,村里的青壮年轮换着把他背出山外就医,路太远太难走,用了一天的时间我们还没走出峡谷,定主就死在半路上了。”谈到这件事,巴拉村的扎史次林依然神情凝重。交通的不便让村民几乎与世隔绝,看不到外面日新月异发展的世界,也让丰富、绝美的旅游资源沉睡在峡谷深处,不被世人所熟知。

21世纪以前,巴拉村只有一条依山开凿的驿道通往山外,进入21世纪,英雄斯那多吉的后代斯那定珠,13岁走出大山,35岁带着儿时的梦想和打拼来的千万资产又回到巴拉村,决定修建通村公路、创建巴拉格宗景区,通过开发巴拉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家乡人民发展致富。他说:“我的家乡虽然落后,但它是当今一片为数不多的神圣净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怎能在‘金饭碗’旁饿肚子!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修一条旅游公路、建一个旅游景区,揭开巴拉格宗神秘的面纱,把它的美展现给世人,也希望通过努力,带领巴拉村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2004年9月12日,在斯那定珠的奔走、努力下,国道214线至巴拉村公路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斯那定珠筹资700余万元,从尼西乡上桥头村架设全长34.8公里10千伏输变电线路至巴拉村,解决了景区内及沿线岗水、水庄、那浪、巴拉4个村落共50多户人家的生产生活用电,让深居大山峡谷中的沿线村民开始接触到现代生活的气息。2008年元旦,一直隐匿“世外”的巴拉村彻底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巴拉村迎来了新生活,封闭的村落从此走向开放。“以前从村里到香格里拉县城要走4、5天,而且路艰险难行,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岗曲河中,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骡马、牦牛,从香格里拉买物资回来,一次最多能驮100多斤,夏天多雨季节路还经常垮塌,骡马和牦牛不能通过时只能自己背。现在路修通了,家里也买了皮卡车,需要什么东西就自己开车去拉,一个多小时就到香格里拉县城了,不要说100多斤,1000多斤都轻轻松松拉回来。”巴拉村村民小组组长农布说。如今,巴拉村的14户村民从巴拉村搬到岗曲河畔,住进了三层藏式“别墅”,建成两个美丽的小康新村——水庄村和那浪村,汽车、冰柜、烤箱、洗衣机、电视机、电脑和手机等以前村民想都想不到的东西,全都进入了巴拉村的家家户户。“以前一天到晚干活还吃不饱,收入就靠卖酥油、松茸,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块钱。现在我们把老房子和土地租给景区,每年光租费就收入2万多元,斯那定珠还将景区一些工程分包给我们,现在我们每家的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巴拉村村民扎史次林开心地说。“现在洋芋、包谷都用来喂牲口了,我们吃得好穿的也和城里人一样,每天晚上收工回来就边吃饭边看电视,感觉我们的生活就像做梦一样,直接从解放前到了现在的小康生活。”农布补充说道。路通了,巴拉格宗大峡谷被唤醒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我12岁时第一次到214国道上,见到了汽车,以为是什么怪物,吓得躲到了路下边,这个怪物还在动,我越来越害怕,就爬到了树上。现在我自己也开车了,我们家有两辆车,一辆是皮卡车,主要用于拉工程材料,另一辆是北京现代越野车。我也从‘躲车人’变成‘开车人’了。”村民吾吉七林说完哈哈大笑起来,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今日的巴拉村家家有汽车,开上自家的车1个多小就可以到县城,有事有病再也不像以前一样着急了。

路修通了,巴拉格宗旅游业开始发展起来了,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环境,许多当地富余劳动力到景区就业,巴拉人不但生活质量提高了,人的素质也明显得到提升。过去举家迁出峡谷的村民又都陆续将户口迁了回来。来自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的李道花,2013年从香格里拉高中毕业后,应聘来到景区工作。她说,除了本村村民,景区的200多个员工中有不少来自周边的村庄,还有的来自丽江、大理,甚至四川、贵州等地,在这里各民族聚集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巴拉村餐厅小火锅。

责任编辑:黄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