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石滩的绝唱——石卡雪山采风随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洪耀辉 发布时间:2025-07-17 10:58:55

“眼泪都要流下来了,无力吐槽。”

一位微友关心地问:“为什么(生气表情包)”

另一位微友——愤怒的表情包。

其中一位微友说:“不要暴露出拍摄地点了。”

有一位微友关切地回复道:“多愁善感的你!”

再有一位微友的表情是三个“拥抱”!

还有......漫天的留言刷屏了!

这是2019年6月份,一位香格里拉摄影师从天宝雪山拍摄到的硫磺绿绒蒿分享在朋友圈的图片。在两棵参天枯木倒地交织的三角形夹缝带,二三十株和睦相融交织丛生的硫磺绿绒蒿,扶老携幼,有说有笑,与世无争地偏处于滇西北高原一隅。翠绿色的茎叶托举着鹅黄花瓣,金锭似的花蕊招引着高山间翩跹的蜂蝶,部分弱小的植株正在拔节生长,像顽皮的小孩前呼后拥,相互逗乐嬉戏,惹得满天的山谷都回应着它们的欢笑。而大部分的植株或挺拔健壮,或婀娜生姿,想必是这个族群中充满青春活力的俊男靓女了,正值豆蔻年华,情窦初开,毛绒绒的花蕾在微风中耳鬓厮磨,你依我侬,窃窃私语,全然忘记了凡尘俗世间的一切!

而另一张图片却是空无一物,让你歇斯底里,被翻挖的泥土在无声呐喊,愤怒的火焰想要烧烬采盗者的魂魄.....

“这是我这么多年,用脚步丈量迪庆的山山水水,在3700米的海拔所见过的硫磺绿绒蒿中为数不多的最大族群,当时我只身一人,当发现它们时,兴奋不已,本想好好拍摄记录做好笔记,无奈相机电池耗尽,只能用仅存的手机电存量拍摄了几张,眼看就要下雨,山高路遥,只盼几天后再去详细拍照。”

“我是一见倾心,日思夜想啊!就像梦中的情人,生怕有什么闪失!”

“等我数日后备足摄影器械,再次兴冲冲来到目的地时,眼前满目疮痍的场景把我惊呆了,大脑一片空白,它们向蒸汽一样从人间消失了,我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地上,心里五味杂陈,接着怒火翻腾,面对大山乱吼大叫,紧接着眼泪像断线的珠子,让我在那里久久地长跪不起......”

“这世上真有这种狼心狗肺、无恶不作的‘杂毛’,整整六年了,我对那次遭遇一直耿耿于怀,愤怒到了极点!”
在石卡雪山的索道缆车上,摄影师李勇满含热泪讲出的这段经历,让随行的同伴也义愤填膺,心境像朦胧的云雾漫过山谷,遮蔽了山城的余晖。但下山过程中的一个个故事,总叫人回味无穷。
随行的景区向导李俊杰伶牙俐齿、善学好问,将近一小时左右返程的索道,一下子变成了空中漂流的学习课堂。你一言我一语,狭小的空间变得其乐融融,恐高症者的心里也不紧张了。小李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关涉及到石卡雪山的知识点,饶有兴致地与李师抢问着。

“我来景区工作的时间不长,虽然平时对野花小草感兴趣,但到了滇西北高原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流石滩,才突然发现我的认知太肤浅了,我只了解了生长在石卡雪山生态植被的冰山一角,面对天南海北的游客好奇的追问,我连普通的一棵小草、一朵小花的名字都回答不上来,有时候真想一头钻进地缝里,羞愧啊!”小李直率相告。
李勇坦诚地说道:“不要心急,凡事都得慢慢来,我们也何尝不是?这也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志趣爱好,平时就喜欢这些花花草草,后来随着玩摄影,跟着专家老师们爬山涉水,眼界就更加开阔了,迪庆素有‘动植物王国、基因库’的美誉,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你就会迷上它,爱上它,豪不夸张地讲,即便你终其一生,需要的素材根本拍不完!”

“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而已,距离师傅的门槛还有十万八千里呢!”他谦和地说道。

“老师,那么石卡雪山上已知的动植物资源大概有多少呢?今天我跟随老师们在云雾中拍摄了很多手机图片,叫得出名字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向导小李打开手机相册,急迫地翻看追问着李师。

“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和命题,可以涵盖天文地理和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我也是跟着老师、书本和实践学习得来的,现学现卖,不敢与真正的大师们相提并论了!有时间我们一起探讨吧!”李师微笑着回答。
话题又谈到了本次活动。今天是2025年6月5日,由迪庆州文联组织州作家协会、州摄影家协会、州美术家协会和州书法家协会的文艺家赴香格里拉石卡雪山开展采风活动,主题是“寻美迪庆·撷芳石卡”——用艺术笔触描绘石卡雪山的风物与人文。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也是时隔三十多年后,首次登顶石卡雪山,从学生时代的画山、看山到游山,十年为一个梯度,弹指一挥间哪!

早晨九点将至,州文联办公室的都吉,就在采风组联络群里发来了集中点的定位图片,驱车赶到石卡雪山停车场时,文联的同志和陆续到达的队员正在集结等候。

两排整齐划一的转经筒间镶嵌的宽敞石板路,从百米开外缓缓伸向仿似一座坛城建筑的索道缆车起点站。放眼向上瞭望,两山排闼送青来,双手托开的坡谷山脊间,落叶松、翠柏、桦树、栎树、阔叶林等相互交织,红的、粉的、白的、黄的高山杜鹃花,像满天的星宿在云雾中闪动着俏皮的双眸,活脱脱一幅海市蜃楼的盛景,看得心魂一下子被勾了去。

之前,我还呆立在一块雕有“石卡雪山”四个字的logo导览指示木刻牌前,觉得新奇,看了又看,还以为是一幅值得玩味的小幅油画,直到坐上缆车悬到半空,才再一次看清了缆箱上蓝底白字的宣传图案,于是就情不自禁笑出声来。同一缆车的李老师、小那、小杨、小李几乎异口同声,用标准的方言普通话说道:“今天是扎实高兴呢样子哦!”

我抹着笑出声的眼泪说明原由:“我只看到画,没看清字!”

“这叫做人老眼昏花啰!”李老师爽朗地笑起来。

惹得一车人的笑声像炸开的一捧爆米花,阴冷的天气突然间在每个人的心里暖出了一团小火苗。

我仔细琢磨着这四个字,“雪”和“石”独立一字,“石”子之口为满月圆,内核镶嵌了赭褐色铜币,中圆为黄色,外圈是白色,细看就是一枚年代久远的古钱币。而“山”与“卡”相连,“卡”就像一只抬首仰视雪山的马鹿,被金黄橘红的线条一镶边,恰似具象与抽象融合的古拙印章,让人玩味。

李益群老师谈笑风生,诗书画兼具的他,可以说是本地书美界的元老了,面对山形地貌触景生情,侃侃而谈,讲了很多地域风物和有关高原的科普知识,难得与大家伙在空中分享了一场自然科学的读书会。小那信手拿出一本随身携带的书籍,静静翻阅着未读完的章节,这场景让我想起在繁闹拥挤的地铁车间,盘腿坐在进门口狭窄的通道空间看书的男孩女孩来,清一色刷屏看手机的人群和嘈杂的声音与他们的阅读无关,内心的宁静让他们在习以为常的耳旁安放了“隔音屏”,司空见惯的日常只会让他们意念更坚定更强大。之前交谈中小那说道,自己近些年遇到了许多繁杂锁事,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看书学习,遇到困难时,直面挫折,宠辱不惊,内心变得更加丰盈坚强了,做好每一天的规划安排、强身健体、云游山水、读书分享、勤耕写作,以向善向上的精神状态去拥抱崭新的太阳,其实生活都是美好的,只是每个人的际遇和活法不一样,你就是你自己最真实的样子!是的,她做到了,她之前与朋友们结伴徒步游历石卡雪山已经好多次,每次都会看到她的美文在公众号、融媒体平台、报刊杂志刊发,文笔隽秀清丽,极富哲思和启迪,视角独到,自然天成,面对浮躁的世界,自成一脉山间的清流,实属不易和难得!而杨健老师自是谦虚好学之人,不耻下问,他的绘画也是别出心裁,小有成就,深得学生爱戴,正是年轻逐梦的年龄,市文联招贤若渴,他便成了不二的人选,假以时日,必出美作佳品。小毛是一位科班出身的书法老师,后生可畏,在培训机构带徒授课,深受学生追捧喜爱,她笑起来,满山的杜鹃花都乐了。

飘渺的云雾陪伴着缓缓爬行的缆车,雀鸟的啼鸣彻应着山谷的回声。此时,临近山顶还有几百米的距离,缆车突然停了下来,出发前工作人员已经告诫安抚过我们这是日常检修的情况,让大家无需心急焦虑,这些都是每天的常态工作。只见披着云雾的几个检修工,头戴黄色工作帽,身穿工作服,系着安全带,爬行在百余米高的索道钢架上,熟练地检查着滑轮、钢绳以及每一处焊接扣间的细小环节。此情此景,我的脑海突然闪现出那些飞跃在天空间的中国电缆检修工,他们就是现实中的大鹏鸟、蜘蛛侠,更贴切的就是——守光人,为了万家灯火的祥和安宁,风雨无阻,不惧霜雪,用责任和担当,勇气和胆量,为民遮风挡雨,保驾护航!我突然对这些安检人员的高空作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心生感慨、感恩和感动,安全责任无小事,他们以无畏的胆魄勇气,迎接挑战,磨砺意志,解决难题,淬炼成钢,为人们在坐享其成中寻得人间至美的真味,他们不正是十万群山中那些绚烂的花朵么?

山下的云雾慢慢散开,目及之处,青翠碧绿,浓荫如盖,云杉、冷杉挺拔林立,山崖边的野花触手可及,高山杜鹃或金黄如玉,或洁白似脂,或赤红若霞,张扬着如炬的头颅,展开了一场场高原六月的青歌赛。黛青色的神山诸峰,奔来眼底,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巍峨耸峙,接天连地,在云雾飘渺间,直插苍穹,静静诉说着一个个久远的传说和故事。

缆车最后在近90度的陡坡上一个抖动,把我们如数托举到了山顶的站台。刚开旋转门,寒风一个猛子扎进来,爱风度的帅哥、美女、大爷、大叔们都有点遭罪。大家急匆匆钻进小巧别致的休息驿站,挤挤挨挨可容纳30多人的空间里,放置着软座椅、桌子、条凳、热水瓶、暖炉等,小吧台后面的货架上摆放着各类糖果、巧克力、饼干、泡面、氧气瓶等,都是游客需要的应急物品,往里走还有“云端洗手间”。透过休息厅东边的玻璃窗,隐约可以望见索道和漫游在云海中的风物。石墙正面有三排烫金的艺术广告字“香格里拉—屋脊咖啡—海拔4449米”,倘若时间允许,在晴天沐浴着阳光喝上一杯咖啡,该是一番别样的心境和情趣!

山顶的天气就像小娃娃喜怒无常的脸。看着天色有变,景区工作人员开始催促大家出发。我们全副武装,沿着浓雾弥漫的栈道拾阶而上,十米开外几乎难以分辨方向。小雨裹挟着雪粒一阵阵打在身上,我用双手捏紧头上的遮阳帽,但是脸部和双手仍然钻心地生疼麻胀起来,这时我才后悔穿错了衣服。大家前呼后拥,生怕有人掉队。经过一番折腾,我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耸立在香巴拉云天的那块石碑——“世界第一财神山”。

此时,伫立石卡云端,雾岚浩淼,云深不知处。不免联想到1936年4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萧克、任弼时的率领下,万余名红军战士昼夜抢渡金沙江,翻越4200多米的雅哈雪山,进入小中甸和大中甸草原的情景。如今,我们只能在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里看到声光电演绎的模拟场景,根本无法体味和感悟那些脚穿草鞋、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红军战士,是以怎样的坚定信念和战天斗地的意志闯出了古渡天堑、苍茫雪道,创造了人定胜天的奇迹。正所谓:金沙流情殇,雪山埋忠魂;古道焕新章,人间变模样!这样想着的时候,我忽觉醍醐灌顶,精气神浑然于身,即便未能看见绵延千里的雪山真容,但心里已经被久远的史诗装满。

短暂合影之后,大家随着西坡的栈道缓缓下移。即便浓雾氤氲弥漫,但陡坡上的草甸、流石滩上倔强张扬的野花、小草却变成了艺术家们争相定格的美景。点缀在高山流石滩五颜六色的这些小花小草虽然毫不起眼,却是石卡雪山的晴雨表和精灵。如果俯下身来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虽然这些附着在地表和岩石间的植株个体弱小,但却能在极寒的高地绽放生命的华章,任凭日月轮转,沧海桑田,仍不惧风雨和寒雪的鞭挞,不屈服于逆境,扎根贫瘠的泥土或者岩石缝隙,在绝地中站成一道高山仰止的风景,让人感叹敬畏。它们不正是那些戍守在人迹罕至的边关哨卡上最可爱的人吗?不正是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一个个“中国好人”吗?不正是无数个“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学家、文艺家、科技工作者、教师、医生、公务员、基层工作者吗?又或是普通的外卖小哥、快递员、市民、学生、非遗传承人、民间工匠艺人……他们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人们前行的路。这些相貌平平、倔强绽放的生命之花,就是千千万万个向阳而生的新时代追光践行者的最美代言!

在读师范时,每逢周末或假期,我都会闲逛奶子河畔,或爬上一中山写生,或骑行建塘草原仙人洞、春游箐口、徒步翻越千湖山原始森林……参加工作后,在东彩雪山、白马雪山、梅里雪山、巴拉格宗、东旺虫草山、无底湖、天生桥、普达措、阿布吉措、小中甸花海、纳帕海、雪达湖等地,认识了许多叫不出名的珍稀花草和野生药材。近几年,幸得州摄影家协会和香格里拉星空联盟的几位老师不吝赐教,让我学到了不少植物知识。每年我还会去几次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踏青寻游,从那里知晓了许多濒危的物种和雪域高原上常开不败的植物。每每念及迪庆境内的艺术家队伍,我心中感慨万千,正是他们用脚步丈量着迪庆的云间山水和风物变迁,用镜头捕捉着唯美的瞬间,用画笔描绘壮丽的山河,用书法题写隽永的名字,用诗文传扬时代的印记,用歌舞咏颂乡愁的炊烟……正是一代代人把腰弯下来,脚踩进泥土,脸贴在大地,才有了平凡世界的万丈光芒。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鲁茸只玛

上一篇:迪庆:暑期旅游不断升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