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民族文化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旅游生态

第3版
综合信息
 
标题导航
  2017年1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朝的压岁钱
◆赵伟

过年期间,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能收到大人给的压岁钱。在中国,压岁钱的历史由来已久,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笔者喜好收藏各种钱币,家中藏有两枚清代压岁钱,造型别致,寓意吉祥。

压岁钱,古称“厌胜钱”“压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压岁钱来源于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厌胜法,当时人们认为,运用厌胜法就可以制服他们想要制服的人和物。厌胜法的“厌”读作ya,据《说文解字》解释:“厌,笮也,令人作压”,所以通常又把厌胜法称作压胜法。压胜钱实际上就是据厌胜法的本义,人们为避邪祈福而制作的一种饰物,供人佩带赏玩;名曰钱,实际上并不作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因为“压胜钱”又叫“压祟钱”,“岁”与“祟”谐音,所以据说长辈在除夕夜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也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汉代压岁钱形制多为正面铸有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汉代的这种铸币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笔者收藏的“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压岁钱即属于此类形制。这枚压岁钱为铜质,直径约5厘米,正面印刻“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字样,并环绕以蝙蝠等吉祥图案;钱币背面刻有一只梅花鹿,活泼可爱,栩栩如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鹿是吉祥物之一,因它与“禄”谐音,含“高官厚禄”之意,故深得人们喜爱。在压岁钱中刻上梅花鹿,既是对“金玉满堂”的呼应,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由此可知,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是用红绳串着送给孩子的。对此,清人吴曼云 《压岁钱》诗可作印证:“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笔者收藏的另一枚“长命富贵、天长地久”(如图)叶形压岁钱,不仅造型特殊,而且还留有专门用来穿绳的钮头,也可证明清代百姓多把压岁钱串起来送给晚辈。这枚压岁钱,是笔者偶然在乡下时看到的,从当地一位老人手中购得。当时老人见我识货,很高兴,说是要送给我,我不敢领受,执意付钱,老人便象征性地收了些,临走前他还对我说,“愿这枚花钱保你富贵吉祥。”时至今日,记忆犹新,十分感激老人的祝福。这枚花钱呈叶形,在叶子正面刻有“长命富贵”四字,背面留有“天长地久”四字。钱币图案清晰,保存完好,实在是兼美之物。

压岁钱代表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不过,现代社会的压岁钱已经远远不是以前的那种味道了,虽然数额上增加了不少,但好像并未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细想也是,失去了本真,压岁钱也就失去原有的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旅游生态
   第3版:综合信息
   第4版:民族文化
鸡年话鸡
古人的名、字和号
清朝的压岁钱
解析竹简蕴含的文明
探访卡瓦格博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