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岗拉梅朵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7年2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到年粑飘香时
●龙秋华

客居城市十多年了,也在城市里过了几个年。城市里过年,和平常别无两样,无非是打个电话拜个年,QQ或微信冒个泡问个好。没有乡下的年味浓厚,热烈。

乡下的年,撇开宰鸡鸭买鱼肉不说,也撇开烟花鞭炮扫尘贴春联不说,光是传统美食数不胜数,打米豆腐、蒸年粑、做汤圆……。母亲蒸年粑最拿手,我对年粑也情有独钟,孩子也是一往情深。每当进入腊月,他不停念叨:过年了,吃年粑了。手工制作年粑,平常日子几乎吃不到。以往制作传统食品的石磨、木蒸笼难觅踪影,大锅大灶也寥寥无几。上下十里只有六叔家保存一付石磨,我们家有一套大灶大锅。也只有上年纪的老人坚持每年亲手做一筛汤圆,打一盆米豆腐,蒸一锅年粑。他们对传统美食的坚守与传承弥足珍贵,更多的是不舍与怀恋。

蒸年粑精心挑选长粒糯米,色彩洁白,粘性强,圆粒糯米略微发黄,粘性也稍逊一些。称好糯米份量,倒进水桶浸泡一天一夜左右。时间过短不够松软,过长散发酸味,影响年粑口感。手指头轻轻勾出几粒,大拇指轻轻摁住米粒,一揉即碎,说明米粒吸水充足,可以磨桨。母亲坚持挑去六叔家石磨磨桨,尽管来回七、八里路。她说石磨磨出来的年粑更香更糯。这道工序最辛苦最繁琐,两个人推拉石磨转圈,一人使劲推石磨,一人边推边拿调羹往磨眼“喂食”,每推一圈半“喂”半调羹水浸糯米。通常推十几二十圈,才看到米桨从石磨周边缓缓流出。石磨笨重,推十多二十分钟休息一会再推,推个把半个小时,早已汗流浃背,腿脚麻木,手臂酸痛。

磨完米桨刷洗石磨,母亲吩咐我们抬来一口水缸,上面放一只木架子,再拿米筛平放木架上,往米筛里铺一块一米见长的白纱布,水缸两边两个人每人提起白纱布两个角。另一个人拿水瓢一瓢一瓢舀米桨盛入白纱布,米桨里的水汩汩流进水缸。舀尽米桨,一个人卷起白纱布四个角,慢慢挤压至干。再把白纱布四个角挽结,绳子捆绑房梁吊起,沥尽里面的余水。约摸一两天,再也没有余水滴下来,解下白纱布,可以正式开始做年粑了。将白纱布里的粉桨倒进脸盆,加水搅和,反复按压揉搓,粉团粘性十足、软硬适中、收放自如即可分搓鸡蛋大小的粉团。旁边的人一张一张帮忙铺开刷洗干净的油桐树叶,搓圆的小粉团轻轻放入油桐树叶中线,手掌扶起叶片按压粉团,椭圆形年粑做好成形,一只一只摆放笼屉。还会做几笼印子壳粑粑,桃树雕刻的模子,印出来的粑粑有小狗、小花还有桃子、苹果,栩栩如生。每搓一个小粉团,双手浸没凉水里洗一下手,这样粉团不会沾手,搓出来干脆利落。

搓完粉团,笼屉码齐,烧火蒸,先用武火快速煮沸锅里的水,十多二十分钟以后,再用文火慢慢焖。微火慢慢舔锅底,年粑的香气也慢慢分散出来,直往鼻孔里面钻,使人垂涎欲滴。终于等到年粑端出笼屉,我们迫不及待剥掉油桐叶,边拍打吹气边咬上一口,又香又软,大饱口福。时隔多日,还在久久回味。油桐叶年粑吃起来方便,围炉烤火炉灰可以焙熟吃,印子壳粑粑煮饭可以蒸热吃。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会挎只竹篾篮,装上一些年粑,上邻下舍这家几只那家几只送上门去,尝个新鲜,尝份喜悦。母亲回家的时候,篮子里装几块米豆腐,几只糍粑,几块腊味,甚至还有几瓶散装糯米酒。邻居们对母亲说:自家做的,正想送过去给你尝尝。母亲只是捎回来,中午吃饭被我们一扫而光。

年粑弥漫的清香里,年已走近家门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要闻
   第4版:岗拉梅朵
守住年味
金鸡啼晓。
但愿他早些娶上媳妇
又到年粑飘香时
联系方式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