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跳峡:一个人走到地老天荒
今年再返香格里拉,计划里本没有虎跳峡的,一直想去的是巴拉格宗。无奈天气一直不太给力,而且时间不允许,最后友人安排我去了一次虎跳峡。虽然我2005年曾经来过这里,但当知道这是友人曾工作生活过16年的地方后,我行走在这片山水之间,收获了与十年前截然不同的心情和风景。
这天出发时香格里拉下着中雨,天地被洗刷得格外清明。同行的格茸师傅是常年带驴友跑滇西北的老司机,自己手下就有车队的,他担忧地说这样的天气虎跳峡不好走哟,我却依旧兴致勃勃地与他探讨交流对藏族文化的心得和看法,中间路过彝族村还冒雨下来拍照。出来玩心态最重要,万事莫强求,缘分天注定。
非常幸运,虎跳峡这边没有下雨,丰沛的水气使得山间云雾缭绕,美如仙境。格茸师傅问我想怎么玩,我没做过攻略,只略约知道有个天梯,于是他就带我来到了中虎跳的“张老师客栈”。他让我自己下去玩,然后从天梯、一线天那再上来,他开车到那等我。虽然早饭还没消化一点也不饿,但不知我要走多久的山路,于是我们还是先在张老师家吃了中饭。
吃饱喝足,我开始了一个人的中虎跳徒步。从张老师家边上的小路走下去,需要在小卖部交15元的过路费,拿一张小卡片,到中虎跳石后交给那里的小卖部阿姨。
山道一路向下,坡度很陡,又十分湿滑,我的登山杖也遗失在之前的雨崩,还好我善于下坡,走得还比较轻松。整片山林看不见任何其他人,只有我一个人在山道上飞速下行,感觉很爽。
走到中虎跳石和168级勇者梯的分岔路口,我终于在小卖部里遇到了几个驴友,同行下山。已经可以看见下面的中虎跳石,有驴友趴在石上休息呢。走过这座晃悠悠的木板桥就可以到中虎跳石上。
在这里我遇到了一支户外俱乐部的队伍,一个领队带着十几个驴友。领队说雨季到来,虎跳峡水势汹涌,就在前两天一个驴友在中虎跳石上失足落水被冲走了,听得人心惊胆战。他知道我是一个人时,直说“胆子太大了”,还千叮万嘱我不要到下面的石头那去。我看山石上标示了天梯应该往右边走,可168级勇者梯却是在左边,于是请教了一下领队。他建议我走左边,他带队等会也去168级勇者梯,右边的天梯太危险,下过雨路更不好走,我一个人不安全。于是我很听话地跟着领队走啦。
沿着刚才下山的路原路上行,之前健步如飞的气势消失无踪,我保持着不紧不慢的速度慢慢攀登,心里慨叹着:山路怎么这么陡啊。回到刚才的分岔路口,我几乎未做停留继续前行,走过一段平坦的路后就是异常陡峭的上行山路。
终于来到了168级勇者梯下,和天梯一样是人工修建的铁架木梯,一共分成三段,几乎都是直上直下。因为手脚并用,我感觉爬起来并不吃力,比之前单纯步行爬山反而轻松有趣得多。
168级勇者梯上来后需要在小卖部交10元修路费,再走过一段上行的蜿蜒山路,就可以回到徒步的原点:张老师客栈。我前后用时共1个半小时,还是挺快的。打电话给格茸师傅,他第一反应就是:你怎么又回到那里啦,你肯定爬错了!好吧,我确实爬的不是真正的天梯,不过我觉得如果像我一样时间比较紧,又想体验一下爬铁梯的感觉,这条线路也不错噢。
格茸师傅开车接上我,回程经过上虎跳,我们又下来玩了一圈。和中虎跳的原始山路形成鲜明对比,上虎跳的景区栈道修得十分完善,当然游客也多了很多。2005年我是从丽江那边进景区的,十年后我在金沙江对岸重新瞻仰它。江中央的两块大石被两边的景区各自命名为虎跳石,我觉得当年老虎跃江肯定也要依凭两块石头才能完成吧。
回程我们竟然还看到了蓝天白云,峡谷景色雄奇秀丽,只是哈巴雪山仍是隐在浓云背后不肯露出真容。
德钦: 修行、赞礼与朝圣
6月23日,我的生日当天,我们结束了在香格里拉的工作后,启程前往迪庆下辖的德钦县。出香格里拉市一小时左右就来到尼西乡汤堆村,这里是黑土陶手艺的传承地,也是我们的藏族司机开主汪扎的家乡。从214国道往下望去,汤堆村隐在群山的怀抱中,那样安静美好。
开主汪扎带我们在国道边上的一家小店休息,老板就是他表妹,店门口拜访了很多黑土陶的瓦罐和碗,淳朴厚重,要不是太重我就带一口回来煲汤用了。后来回程时我们就在她家喝了黑土陶锅煲的土鸡汤。中饭是在奔子栏吃的,路边的田里种的都是葡萄,这里海拔较低,气候温暖,很适宜葡萄生长。
东竹林寺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原名“冲冲措岗寺”,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后更名为东竹林寺。寺院建造于清朝初1667年,建寺初期仅有僧侣16人。后来,规模不断扩大,住寺僧侣至清末已发展到700多人,成为康区十三林大寺之一。
位居中央的大经堂,为四层土木结构建筑,82根合抱大柱成网状密布,底层是全寺喇嘛诵经处,正面供有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及其弟子达玛仁青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像,两侧是释迦牟尼、观世音、文殊、度母、普贤等佛和菩萨像。第二、三层分别为经堂、佛殿,以及堪布念经和起居的静室。各层内外都装潢富丽,彩绘纷呈,加上藏族艺术瑰宝——雕塑、唐卡、壁画的装点,更显得金碧辉煌,气氛庄严肃穆。
我和小喇嘛合影时,东竹林寺的主事管家就在边上,他主动和我攀谈起来,之后带着我一路游览了全寺,最后还把我送出寺门外。他指给我看,在我身后隐在黑暗中的其实就是一座活佛的肉身像,不是他说真的看不出来呢!
我又一个人登上了寺顶,俯瞰寺院周围五颜六色的屋顶,也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啊。
香格里拉到德钦要经过白马雪山的垭口,在这里我们有幸看到了漫山的野杜鹃,雨后犹带露珠,花容不甚娇羞,太壮观了。
白马雪山,也称为白茫雪山,位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德钦县境内。主峰海拔5429.6米,终年积雪不化。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190144公顷,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
白马雪山垭口海拔4292米,天气晴朗时能远眺见梅里十三峰。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三位从海南一路骑行过来的勇士,之后他们还将继续往拉萨进发。
下午我们终于来到了德钦县升平镇。去年,香格里拉到德钦的国道还有很多地方在修,今年我再走时已经是全程柏油路,一路畅行,路况十分好。
升平镇依山而建,走在镇里都是上下坡路非常考验人的体力。每天傍晚,在升平镇的体育场,人们都聚在这里跳广场舞。我又混进人民的队伍体验了一把,把几种基本舞步都学会了。
升平镇虽不大,也有自己的古城,在县城的高处。晚上我们和当地朋友到古城里泡吧。欣赏了一台康巴风情的文艺演出,丹巴美女果然名不虚传,我尤其喜欢嘉绒藏族的服饰,非常能衬托女性的妩媚柔美。夜归途中,巧遇牧民带着牛群放牧回来。一只刚出生不久,走路还颤颤巍巍的小牛跟丢了队,我们抱着无助的它送还给了牧民大叔。 (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