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缺毋废”是我们家自己生活感悟出来的一个制造语,也可以说沾了点“宁缺毋滥”的语境气。
我们家人不多,但吃饭总是会出现“临时变卦”现象,总会有突然来电话说“有公干在外陪客人吃饭”,这样一来,做好的饭菜就会剩得不好收拾。为了健康,我主张忍痛倒掉,可是往往这个时候,一家之主的母亲就厉声埋怨了,说我们都是个“饱汉不知饿汉饥”的败家子。因而就剩着,等下顿。可是,等到下顿,总是被母亲悄无声息吃得不剩一粒米。这样一来,我母亲就经常性要去看医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召开了家庭会。大家七嘴八舌的提建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允许母亲再吃剩饭菜,可是谁也提不出怎样才能避免剩饭剩菜。这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母亲开腔了。她说,“不让我再吃剩饭菜也好,那今后就走少做的路子,‘宁缺毋废’了。今后我做饭炒菜宁愿欠一点儿,也不让再剩饭菜。家里冰箱和饭菜篮子里总储备有馒头和干食,谁要是饭没吃足,就自个儿去加添点儿。”
可是家里一有客人,往往就会出剩饭剩菜问题。时间久了,母亲就趁大伙聚齐时再次召开家庭会议,让大家集思广益,解决待客剩的饭菜问题。大家都也出了很多注意,可是母亲均感不妥。母亲说我活一辈子了,新旧社会都经过,按照旧时期,我会赞成吃剩饭剩菜,可是按时下里我觉得人的健康最为重要,咱不干那种得不偿失的事情。因而,客人剩饭问题就不好解决。
最终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八岁的小孙子却突然说了个好办法,他说,“咱隔壁不是有家农村来的可怜人吗?我和他们家的孙女是同班同学,她家孙女见我吃肉、吃好东西眼睛总会泪汪汪地盯着看,有好多次我给她吃点,她就说,她们一年才肯吃上一顿肉,我们何不把待客多余在锅里的饭菜给她家送去,你们大人常说做人要有善心,这不就是善心吗?”就这样,我们家每次招待客人都很大方做饭菜,有时候甚至会故意多做些来送到隔壁的农民工家里去。
母亲说的“宁缺毋废”,最主要的是语境中的提前量,做饭之前,首先要想到人,想到各人的吃饭量,量量购物,量量做饭菜,尽可能“小气”节省。但在做人上,就得像待客人一样做到宽泛大度,替客人和他人着想。这事虽小,可能营造出一个大社会和谐幸福的大局面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