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只是一个技术革新的过程,更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远的变革。融媒体时代,传播格局、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革,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没有变。笔者认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媒体,特别是处于反渗透反分裂最前沿的地方媒体来说,融媒体发展中,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仍然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地方主流媒体要借助新技术、新载体、新手段,创新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方式,建设拥有广泛受众和强大社会动员能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传播好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好人民群众的心声、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和传承文化根脉仍然是地方媒体的主要职责。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
全媒体时代给地方党报带来巨大的冲击,地方党报面临着如何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政治问题、如何寻求新型产业模式的经济问题和如何再造新闻生产流程和提升内容品质的行业问题等。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变;地方媒体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使命不变。在复杂多样的全媒体语境下,地方媒体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强化责任担当,把握新闻宣传的“时、度、效”,“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掌握舆论主动权,维护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要遵循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把政治稳定作为其施政的重要目标之一。邓小平要求,“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新闻宣传媒介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既与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休戚相关,又是生动活泼的发动机。所以无论是安定团结,还是生动活泼,都需要新闻宣传工作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要遵循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新闻媒体要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是我们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也是新闻媒体必须始终坚持的方针。
当前,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网上网下舆论分野,自媒体、移动媒体成为舆论参与者……稍不留神,很容易“大道不彰”或“剑走偏锋”。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这48个字,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概括并提炼了新时期中国新闻舆论工作的价值取向与时代责任。
迪庆作为云南唯一的藏区,历来是境外藏独分子分裂和渗透的主战场,反分裂反渗透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引领风潮,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移动的媒体,不同的利益群体,在众多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看法,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反分裂反渗透形势更加严峻。因此,重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为藏区地方媒体新闻舆论实践提供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显得更为迫切。
近年来,迪庆日报传媒遵循习近平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的: “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要求,坚守作为藏区主流媒体的责任使命,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住藏历新年、“3·14”、民族团结月、民族团结节、州庆纪念日等节点,在纸媒、网站、公众微信平台、微博、手机报平台,以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农牧民的幸福生活等等;并翻译成藏文,在藏文纸媒、网站、公众微信、微博、手机报等平台同步发布,让国内外藏族同胞同步了解迪庆农牧民的生活现状,占领舆论主阵地,掌握舆论主动权,维护正确的舆论导向。为迪庆长治久安和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营造了团结稳定发展的舆论氛围。
坚持新闻宣传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作用
早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就主张,党报是党的一面旗帜,它必须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也说,“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刊物上进行宣传。”“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江泽民说:“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习近平说:“新闻工作要……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由此可见,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地方主流媒体都肩负着引导教育群众的义务和任务。特别是在全媒体复杂语境下,信息海量,真假难辨,少数民族群众缺乏甄别信息真假的能力,容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甚至被别有用心的利益团体利用,造成不好的影响。此时,少数民族地方党报必须围绕重大理论、重大问题、重大部署、重大节点开展宣传报道,发出权威声音,确立主导思想,引导舆论方向。
一、要用汉语和民族语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占领思想阵地
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着眼群众需求讲道理,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用群众喜闻乐见、亲切熟悉的民族语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惠民政策,既要讲清“什么事”“怎么看”,也要明确“怎么办”,在增进共识、汇聚力量的同时,帮助群众确立正确的认识。
在这方面,近年来,迪庆日报传媒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及时在纸媒、网站上转载国内权威主流媒体权威政策和解读,在两微一端移动媒体上编发相关解读和延伸阅读;同时翻译成藏文,在藏文媒体平台上刊发,让广大农牧民多渠道、多方式了解政策。二是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评”“群言谈”等栏目,不定期刊发“理论版”,正确回应热点难点问题,引导教育群众。三是开设“身边的雷锋故事”“迪庆好人”“身边的道德模范”“劳模风采”等栏目,大力宣传迪庆本土先进典型人物,让读者群众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二、要传播典型经验,做好成就报道
习近平在《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中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典型报道和成就报道,历来是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惠及民生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重大节点、重大事件纪念日等时间节点上,梳理和总结过去的成就,对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凝聚人心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媒体,迪庆日报传媒非常注重典型经验和成就报道。每年重要节点,迪庆日报都要派出强有力的采编力量,开展此项“传统项目”,达到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豪感、获取经验的作用。今年,正值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迪庆日报传媒从去年6月起,在纸媒、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开设栏目,开展“纪念建州60周年征文”“喜迎建州60年”“州歌征集”“州庆徽标设计”“看迪庆·说变化大赛”“书影美征集”等活动,从衣食住行、教育、卫生等民生变化,到城乡面貌、社会发展及城乡居民的观念变化等,全媒体、多载体、多形式宣传报道迪庆建州60年来的深刻变化,为迪庆的团结稳定鼓劲,营造迪庆各族群众团结奋进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顺势而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近10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地方党报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14年《新闻晚报》、《竞报》、《天天新报》宣布休刊,这些报纸的退市在业界引起一片哗然,传统媒体其经营业绩下滑、萎缩态势己成定局。传统媒体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填补“新旧”之交的“空白”;如何在市场竞争新常态下重新调整布局,构建地方权威报媒全新的经营模式,成为地方权威报媒经营管理者们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地方媒体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主流媒体,在融媒体发展中,应顺势而为,积极转型,依托地方党报的核心价值所在——即权威性,发挥新兴媒体贴近性、亲和力、互动性强的优势,吸引网民、争夺网民,完成传统媒体信息在新兴媒体上的移植,让主流舆论在新兴媒体上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导权,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目前,迪庆日报传媒主动融合,结合地方实际,正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传播流程的再造上:记者采制好文字、图片或音像新闻后,先在本报的微博、微信和手机报上发布简讯;随即在网站与客户端上,实时追踪最新进展;然后,在纸质版上对新闻事件和人物给予全面报道和评论。积极做好手机终端、微信、官网,让纸媒与自身新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试图打造一个一次采集、多次生成、立体发布的全媒体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