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旅游生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旅游生态

第3版
综合信息
 
标题导航
  2017年7月2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在旅途
寻芳腊普河
●吴成虎 文/图
▲听农庄介绍情况。
▲规范而科学的养殖设施。
▲生态猪肉销售点。

对于塔城的美丽,我在早年即目有所悦,心有所赏。对于塔城的神奇,我却至今心少领悟,神寡交会。对此,作为一名民族文化爱好者,每每思之,无不汗颜连连,遗憾有加。为排遣这心灵之痛,决定猴年春节之际,暂停傈僳语言的学习与研究,以老迈之身行走塔城。于是,便与文友邓虹老弟约定于正月初六日走访神川,寻芳腊普河。

为使这耄耋之年的塔城之旅收获更为丰富,感受更为深切,行前,我仔细擦拭心窗蒙尘,竭力回忆那些关于塔城的最初而肤浅的印象。

1964年盛夏,我应同学邀请,取道塔城多那阁、双江马、响鼓箐等地赴德钦县霞若游玩,首次取道神川大地。后因腹痛不得不于半途折回,对塔城只留下“青山不墨千秋画,碧水无弦万古琴”及“平畴绿禾携风舞,高天牧歌逐云飞”的朦胧影像。

1991年,也是盛夏之时,县教师进修学校到塔城办班培训教师,时隔27年,我第二次走进塔城,课余入农家闲聊,感受到了当地古朴、率真、坦诚、睦和的民风。4年后,因撰写县志语言文字篇之需,我约请塔城中学校长和玉龙老师到海尼、汝柯等地采集玛里玛萨文,对当地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和民风民俗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013年,我们维西一中高4班同学毕业49周年聚会时,组委会特别安排专程赴萨马阁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游览,并赴时已进入“中国美丽田园”网络评选的启别哈达特色农庄观光。在群峰争云、层林竞翠、人猴相悦的响鼓箐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上古葛天之乐,在“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田畴层接,房舍错落,金蜂摇花树,翠叶戏葡萄的哈达村领略到了“放眼祖师香雾袅,置身哈达笑语欢”和“银杏展枝写桑田,衙门留迹话临西”的人文历史情怀。

正当我反复梳理关于腊普河的零星记忆之际,又从香格里拉高中同学那里传来了好消息,说英都湾的杨润勋同学盛情邀请州内同学猴年正月初四、初五到他家做客,并游览达摩祖师洞。英都湾是神川热巴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是走进塔城人神感应的古老艺术热巴文化的必到之所。而祖师洞则是县、州及周边县市乃至全国藏传佛教信众朝拜的胜地。众所周知,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塔城民俗文化中有藏传佛教文化的内容,也兼有其他宗教文化的因素。我不是宗教徒,但基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广为流传的达摩祖师独具慧眼,便欣然决定提前往访。

猴年大年初四(公元2016年2月11日)上午8时许,我们县城的同学和家属一行4人冒着濛濛细雨,驱车前往塔城。大约一个小时后,喜逢身着节日艳装,手捧香酒、甜果和白色、黄色哈达的藏族、纳西族男女青年的盛情迎接,塔城民风温馨与甜美的氛围一下子就温暖了我们的身心。等与香格里拉来的两路人马在文化广场汇合后,主人便引领我们往塔城村东北进入英都湾村。在尽情品尝了一村喜庆的空气、一村光鲜的笑脸、一村灿烂的笑声、一村好客的热情后,我偷空拿出相机,对这个有史以来保存较为完好的藏族村落走马观花了一番。只见多数民居依山形地势而建,交错有致,落落大方。道路顺房舍钩连网接,开合得体。四处充盈着谐和自然、顺从人性、尊重历史的文化气韵,不愧为建筑文化上乘之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片多情的土地养育了创制、传播、传承古老的人神感应艺术——神川热巴的英都湾人。

中午时分,我们在主人新建的院落里放开肚皮尽情饱餐了以藏族饮食特色为主,兼有纳西族、汉族风味的丰盛午饭后,即与英都湾依依惜别。在导游的带领下驱车东向,到他洒后便沿着“之”字形的盘山公路经阿黑罗回旋登上达摩山,在停车场下车稍作准备后就冒着纷飞的雪花,入山门,沿山道迤逦而行。一路上与朝拜者和游客攀谈,听到不少关于达摩祖师洞的神奇传说。有说达摩祖师从印度到中国传教,在少林寺17年后回国经其宗看到北面山顶岩洞满盈佛心,是弘扬佛教的好地方,便上山修建寺宇,再传教17年才归国。有人说达摩祖师年轻时云游中国途中,有一神仙相告其母之灵变成一只小虫,被压在云南鹤庆一家铸锅师傅的旧铸锅模子底下。祖师遂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铸锅师傅家为徒,只求饭食,不取报酬。3年期满后,恳求师傅赐给铸锅旧模,获准后救出小虫背负回国,途径其宗地界见北面山顶悬崖峭壁上有一岩洞,清静无比,是难得的修炼佛法极好去处,便上山入洞,在母亲灵魂的陪伴下捧经潜学,面壁10年得道成佛后方背负母亲灵魂回印度。又有人说很久以前高僧活佛达巴桑杰到祖国各地云游,看到在滇西北腊普一带山好、水好、人好,便选定东北面山峰岩洞静坐修持多年,得道成佛后广施慈悲,行善地方,深受民众景仰,被尊称为达巴祖师。并经过30多年辛苦匠作建成达巴寺庙(汉文称达摩祖师洞),虔诚供奉。据我所知,上述几种传言都未见于汉文史籍,请教同行的志诚老同学,回答说亦未见于藏文文献。我想,历史上某个事物在民众心中位置越大,时间越长,关于它(他)的传说就越繁多、越瑰丽、越神奇。第一种说法大约是出于美好的愿望,把生活于5~6世纪的我国南北朝时期那位汉传佛教创始人达摩即美国学者洛克所称中国禅宗第一创始人波德达摩混为一谈了。第二种传说有明显而浓厚的民间版意味,因为许多学者认为维西县境道教是由鹤庆中转传入的,把达摩祖师成功救母之灵的事与鹤庆这个道教胜地缀连起来,自然有着一定的宗教相融的合理性。至于第三种传说,则较为广泛和一致,很有些稗史的意味,也易与生活于12和13世纪之交的达波噶举派创始人达波拉杰及其佛事钩通衔接,或许至少可以证明在18世纪祖师洞建成之前的较早时期,维西县境就有藏传佛教活动了。

正思忖间,忽然听到杨老师和导游在前边路旁一个小平台上大声提醒:天快放晴了,这里上可仰观祖师洞侧面尊荣,下可鸟瞰其宗、春独江山美景,赶紧欣赏拍摄。我同几个同学连忙打开相机、摄像机镜头盖。天上夹雨雪尚未全停,达摩山烟霭朦胧,祖师洞若隐若现,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少倾,云渐散,天渐开,依山向东南眺望,只见云蒸霞蔚、紫气升腾;田畴棋布,村落星罗;群峰磅礴来朝,层峦逶迤往拜;烟村闪烁林间而不忘争瞻山寺,碧水浩渺东去而不忘回眸祖师。好一派达摩山君临众山,祖师洞气贯长虹之迷人惑神景观!

不等眼睛打完牙祭,导游又催促继续登攀,不一会便到了祖师洞脚下,沿石磴拾级而上,终于在嵬嵬绝壁上找到了祖师当年面壁修持的山洞。在洞边我驻足良久,凝目壁上祖师身影,让思绪信马由缰,脑海里不多时便幻化出一幅祖师盘坐于千仞悬崖之上,手捧佛经,口中念念有词,白昼背对巍峩群山和涛涛丽水而不顾不闻,夜来披星戴月而秉烛依旧的聚精治学、会神修炼的肃穆庄严、神圣至尊的达摩修佛图。再联想到曹雪芹著《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范文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事理、名言,感悟良多,受益匪浅。

告别祖师洞下山时,我们交替结对,不断交流着,游览心得,不知不觉间回到停车场。因即将各奔东西,我们便频频握手,依依话别,白发相向,皱额互对,颇有些“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苦涩凄清味道。我们维西县城同学驱车沿着与原路相反方向的公路盘旋而下,经说朋通至格里卓转而西进,直奔哈达村参观维西县哈达农庄生态养殖场,探访元或清代衙门遗址。

经农庄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董陈武电话安排,和厂长及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在他们的引领下,于侧门消毒室消毒后进入场办公区和生活区。据宣传栏资料及和厂长他们的介绍,得知维西哈达农庄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是一个以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主,以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为目的的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公司在哈达村建成生猪规模化养殖场。2014年由养殖场牵头成立了维西腊普河谷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养殖厂为核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哈达村生猪规模养殖场由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生态环境调节区等组成,原占地面积7420余平方米,房舍建筑面积约5640平方米,总投资1109万元,现新增生猪放养区约5600平方米。全场职工21人,其中生产车间11人,市场营销10人,工人全部由当地招收,年支付薪酬70余万元。

听取养殖场基本情况后,笔者获准参观了生产区。生产区主要由生猪放养区、标准化养殖厩舍、疫病隔离房、待售厅等组成。其中,生猪放养区由位于最南端山坳下约5600平方米的灌木、杂草丛生斜坡地围栏而成,目前放养生猪100余头。养殖厩舍从南向北、从高到低按阶梯式分7台建筑,每台由东向西建有2间,每间320平方米,共4480平方米。厩舍按不同功能依次为种猪舍、妊娠舍、哺乳舍、保育舍、育肥舍,每舍640平方米,各舍都建有生猪档案。如妊娠舍记录有打防疫针、配种、怀孕、妊娠时间,哺乳舍记录有进入时间和保温情况等,保育舍记录有进入和断奶时间等。此外还建有疫病隔离房、配料房等。所有建筑内都配置有相应的现代化设施,确保养殖系统化、科学化。

养殖场采用自繁、自育、自销的一条龙系统产、销模式运作,目前已与村内外128户农户签订合同,以优惠价格供应农户仔猪,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及每头奖励50元的方式回收架子猪育肥,让利加盟农户,使其不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在生产的每个环节,均按照公司的规定严格执行保障食品安全制度,定期对各生产场地、房舍和周边地带进行消毒。此外,为确保饲料安全,严禁加入泔水和未经消毒的自来水。

关于肥猪发售流程,和厂长介绍说,肥猪出栏发售前经厂部检疫后送至待售厅(顾客选购处),由经营个人或小组择定后先送塔城镇检疫部门检疫,再送县食品公司屠宰、检疫,最后由营销人员分别车送各销售点或配送单位。目前共有塔城村、哈达、海尼、巴珠、其宗、塔城完小高年级部、塔城完小低年级部、县城门市、维西一中、维西三中、维西民族小学、保和镇第一小学、保和镇第二小学、县幼儿园等13个销售、配送点。供应德钦县事宜正在洽谈之中。

关于销售情况,和厂长以2014年6月至2015年末为例介绍说,2014年6月起,养殖场开始引进能繁母猪和架子猪,繁殖和育肥并举,至9月肥猪开始上市,到2015年末,共销售3000多头,纯利润达150万元。在销售中给予学校每斤低于市场价格4~6元的优惠,并及时按要求加工成排骨、肉片、肉末等配送。县城门市供应、配送量日均800-1000千克,绿色安全,质量上乘,价格合理,深受顾客点赞。目前,年出栏生猪6000多头左右,今后随着销售渠道的进一步畅通和销售点的增加,年出栏数将逐步增至8000头或10000头,市场前景看好。州、县、村、组集体和养猪专业户纷至沓来,前往参观学习。

参观结束后,和厂长特别强调,养殖场在发展生产、普惠民众的同时,也十分注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的工作,正积极筹资在原先建有420立方米粪污处理池的基础上,再行建设大型粪污处理池和沼气池,并加强堆肥区安全建设力度,为农田提供更多的优质有机肥,防止化肥污染,为哈达村跻身中国最美乡村行列作出贡献。

走出养殖场大门,时已向晚,已无到衙门遗址的探访时间,只好决定择期再赴哈达村,于是便驱车往西南回县城。

至本文脱稿时,哈达农庄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又有了新的巨大变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诸多上乘业绩。公司在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市场供应质量的同时,积极响应省工商联、省扶贫办、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深入开展万企近万村,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扶贫”的号召,全力参与县域精准扶贫和奋力脱贫工作,相继与塔城镇、保和镇、康普乡、白济汛乡、攀天阁乡等专业养殖合作社及400余户养殖农户签订了生猪养殖合作协议,让利、惠民。议定由公司统一提供给合作社及农户仔猪和种猪,由公司收购其出栏生猪。收购实行保底价格和奖励办法,即按每市斤7元标准收购,并对单户出栏超过20头、合作社出栏超过50头者,由公司按照每头50元标准予以奖励。公司收购生猪后,按国家相关部门要求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既保障了合作社和农户生猪销售渠道的畅通,又为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肉食产品,用实际行动为维西精准扶贫作出新的贡献。 (连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旅游生态
   第3版:综合信息
   第4版:民族文化
寻芳腊普河
“无现金社会”向我们走来
旅游大观
我国将提升公路交通的旅游功能
故宫邀小朋友“到家中做客”
新疆旅游专列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