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最早是用来生产肥皂或皂液的。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地沟油成了生产生物柴油的廉价原料。加工者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地沟油一旦流入市场,消费者要学会感官鉴别。
一看:看透明度,看色泽。颜色发暗,比较混浊,且有沉淀物,低温易凝固的可能是地沟油。检测窍门一是给冰棍上倒上一点油,油很快凝固并附着在冰棍上,则很可能是地沟油做成的。窍门二是玻璃上倒上一点油,如果油流的很慢,则可能有问题。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磨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臭味的,呈淡淡哈喇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含地沟油的油炒菜不香,残油渣呈黑炭状。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抽样检查报告。
小贩在街头现炸现卖的油饼,最好不吃或少吃。不少人上班时在路边就买点油饼、豆浆,津津有味地吃着。殊不知,这是一种有害的吃法,我们只要看一下街头小贩们炸制油饼的过程,就明白了。开始,他们将一桶油倒入炸锅中加热后油逐渐变烯,闪出油光;油饼面团下锅后,“呲”的一声,冒出一股热气,然后面团很快变成焦黄,翻一个身,从炸锅捞出,浑身沾满油,递到你手中。炸上几十个,油少了,又将油桶中的油倒入,加到一定水平,重复前面的过程。快收摊了将油放冷,倒回油桶,以后再用,日复一日,这些油早已变成了“垃圾油”。油在高温下反复使用时又有水的参与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有聚合,有裂解,以至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醛、酮分子、过氧化物等比毛油还要有害的物质。令人作呕的炼制过程,是地沟油毒素滋生的原因。“地沟油”是从酒店、餐馆收来的泔水、残菜剩饭等地沟油进行加工提炼,去除臭味而流到食用油市场的成品泔水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肛肠专家提醒广大的消费者,一旦在饭店、大排挡或是小摊贩处进食后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到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对您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另外,垃圾油是质量极差、极不卫生,过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过菜油”之一的炸货油在高温状态下长期反复使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复杂反应,致使油黏度增加,色泽加深,过氧化值升高,并产生一些挥发物及醛、酮、内酯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作用。“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
(和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