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钦县动物疫控中心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满足发展产业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广大种养殖农户取得成效为检验标准,全面提升德钦县基层重大动物防疫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同时,把德钦县畜牧兽医站更名为德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基层防疫体系,畜牧兽医工作重心由重大动物疫病的医治转移到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方面,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实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整村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保障了人、畜的健康安全,为促进德钦县畜牧经济全面、协调、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现代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造成防控形势严峻,需要更高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来保障现代畜牧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畜牧兽医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德钦县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现状
(一)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方面
近年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上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完善了机构、加强了人员编制,农牧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县共有村级动物防疫员兼村级草原管护员46名,全县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一是编制情况,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编制48个, 在编专业技术人员 45名;二是学历结构,全县本科学历 9人,大专学历 31人,专科以下学历5人;三是职称结构,副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 27人,工勤1人;四是年龄结构,21-30岁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8人,31-40岁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6人,41-50岁的专业技术人员有7人,51-60岁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人。
村级防疫员是开展基层重大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但工资待遇低,限制了其工作积极性。通过增加村级防疫员工资收入,将村级防疫员兼职草原管护员,争取纳入农村低保对象等多种渠道,千方百计地争取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待遇问题,给全县村级防疫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同时加强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确保扎实做好德钦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二)加强配备防疫物资、冷链设备、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全县各乡镇兽医站配置了冰箱、冰柜、冷藏包、发电机,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疫苗的质量。二是基于德钦县地广人稀,工作战线长,形势严峻,任务重,交通不方便的现状,全县防疫员均配发了摩托车,极大提高了防疫工作效率。三是不断加强房屋翻修加固、办公设备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切实加大投入全县各乡(镇)站的春防工作经费;五是加强各乡(镇)村级动物防疫针头、消毒液、肾上腺素、冷藏包等物资保障及工作期间生活交通的补助投入,保障了防疫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的稳步实施。
二、全县兽医专业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1、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低。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常年与农民打交道,创造的是社会效益,替农民和养殖企业赚钱,对乡镇工作和政府财政没有直接作用。长期以来,办公经费、推广经费、培训经费、福利待遇受到限制,挫伤了畜牧兽医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畜牧兽医技术相关工作落不到实处,基层兽医专业事业缺乏生机与活力,影响了工作成效。
2、畜牧兽医技术人才流失。一方面,乡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少,工作量大,专业技术人员身兼多职,涉及到畜牧、兽医、草原、畜产品质量安全、渔政等多个方面多种专业,还要参加乡镇政府安排的其它方面的工作,工作脏、苦、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不少畜牧兽医干部跳槽或改行,造成技术人员的浪费和流失。另一方面,受人事制度管理权限的约束,各乡镇站所兽医专业人员被脱岗另用,形成人员在编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常年从事与本职专业无关的工作,造成队伍青黄不接,专业素质下降,队伍不稳定,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水平低。
3、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难度大。基层广大养殖农户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低,对动物防疫工作认识不够,加之好多乡镇人民政府对重大动物防疫工作重视力度不足,认为“整村推进”动物防疫工作是自扫门前雪的事儿,“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工作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
4、村级防疫员虽然拥有配发的摩托车,提高了效率,方便了工作,但配发的摩托车年限已久,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特别是雨季开展防疫工作的时候,安全责任尤为重大。
5、政府部门与业务部门在部分业务领域上有待加强协作,特别是实施“精准扶贫”养殖产业扶持项目引进大量的种畜禽时,缺乏专业的疫病防控监管机制。
三、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深化畜牧兽医推广部门管理体制
进一步加快县乡两级畜牧兽医推广部门管理体制的改革,结合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县乡两级畜牧兽医技术机构公益性质,把县乡两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等事业单位纳入财政全额拨款预算管理,保证人员工资,办公、推广经费。把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变成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财务独立核算单位,改变管人、管钱与管事分离的局面。不断充实其业务经费,提高人员工资待遇、福利,充分调动开展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稳定人员,确保队伍稳定。
2、改善畜牧兽医推广部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因此,要保证对畜牧兽医推广的经费投入,建立畜牧兽医技术信息网络,养殖营销预测、预报预警、养殖业风险监测,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系统,配套必要的实验检测仪器设备,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加大培训力度
针对业务专业技能低、知识老化、年龄偏大或小、青黄不接的问题,一是要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加强畜牧兽医推广人员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畜牧兽医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培训、考核提高技术职称,上级部门在技术职称评任工作中要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倾斜,使乡站有一定数量的高级职称人员设置,县级有 2-3名农技推广研究员的设置,增加基层农技人员不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希望,对长期从事县级、乡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津贴补助、医疗救助、医疗保险、退休待遇、生活改善等方面出台优惠奖励政策;二是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要充实畜牧兽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鼓励他们到基层乡站开展工作,解决年龄偏大、专业素质低、知识老化问题;三是要做好养殖业从事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信息网络培训系统,全面提高文化素质、技术素质、预警预测素质。
4、积极扶持多元化的农技服务组织
鼓励科研教学单位、畜牧兽医协会、农民合作组织等积极参与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形成以国家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以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畜牧兽医协会、动物诊疗、兽药饲料经营企业、农民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实现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
5、鼓励或试行把农技推广工作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工作绩效考核内容。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畜牧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事关畜牧经济是否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农民能否实现增收目标,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因此,应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成效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范畴。
6、坚持“以人为本”和“防重于治”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防疫冷链设备,及时更换陈旧破损的物资设备,特别是摩托车,建议报废、回收或更换,保障防疫人员交通安全。
四、围绕精准扶贫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德钦县是一个半牧半农的农牧产业县,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离不开农牧产业发展的扶持,而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环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事关社会公众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特别是人畜共患疫病,保障人畜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围绕精准扶贫,切实促进畜牧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应该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没有人畜的安全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产业、农民增收致富只会是纸上谈兵。
2、从精准扶贫政策出发,加强专业队伍自身建设,加大基层防疫技术实操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动物防疫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和促进“精准扶贫”养殖产业扶持项目的顺利实施。
3、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平台、热线咨询等媒体加大对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常识、常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的有效宣传,形成防重于治的养殖意识。
4、在精准扶贫开展工作中,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与政府在业务决策方面的沟通,为精准扶贫产业扶持发展工作中提供优质的专业技术服务以及建言献策,特别是在精准扶贫产业扶持发展工作开展过程中引进种畜禽方面。
5、积极争取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制免疫抗体监测效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特别是乡镇一级动物防疫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业务主管部门进一步要加强与基层党委政府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面交流。
6、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对基层农户、养殖户进行科学种养殖、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
7、专业人员在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懈进取,树立创新意识,如“321”新防疫技术推广,“白加黑”高效工作技术交流模式,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专业技术服务,为精准扶贫,畜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