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的乐园——永芝村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深处——永芝村。
永芝村沉寂在卡瓦格博雪山脚下,只有一条大道通向外面的世界,这条唯一大道是外转经入口,起点便是我的家乡永芝村。
永芝村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静谧之境,这里生活着乐观开朗、与世无争、勤劳勇敢的藏民,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从而造就了诗一般的美丽。正因为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这里的人们平安快乐,健康长寿,所以被外人称之为长寿永芝村。
这么说吧: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怀抱中的长寿永芝村坐落在三条河水的汇集地,到每一条河的源头都是一路的美景和圣地。
我的启蒙老师——父母和爷爷
从我记事起,我的爷爷在村里就小有名气,爱唱歌跳舞,由于爷爷曾在宣传队里待过一段时间,每年村里的春节联欢晚会,爷爷必定带领我们家的五个女孩子表演节目,那时候在别人眼里我家是潮流的风向标,所有新鲜的东西有趣的玩法都是我爷爷和父亲从外面带进来展现给村里人。比如录音机,每次父亲去外地经商,回来就带来最新流行磁带给我们听。父亲喜欢乐器,家里各个角落都有他的笛子、弦子,还有当时流行的口琴。
父亲从小学习能力很强,喜欢捯饬新的东西,不管是传统的手工制作,古老的养蜂秘籍还是当下的新鲜事物都会虚心向人请教,并且不断思考摸索,在失败中总结心得,最终变成属于自己的技能。父亲小时候一直跟随村里的老牧人放牧,所以荒野求生技能一流,熟知地理环境、植被分布以及植物习性药效等。在我眼里,父亲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村民有个疑难杂症都会找我父亲,虽然别人家的问题都解决了,可是往往把自己家的事耽搁了。不懂事的我因此闹过几回,但都被母亲严厉教育,后来自己也慢慢懂得助人为乐的意义,了解了真诚地帮助他人等于帮助自己的处世之道。
父亲喜欢广交朋友,他时常说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思考,不断去接收新鲜事物,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结交朋友可以了解各个地方的人,以及那里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关于别人好的方面要加以学习。
母亲是个心胸宽广的善良人儿,有时候我觉得她有点笨有时候又觉得她很聪明。家里再苦再累的事到她那儿都能很完美地完成,她从来不会说一个累字,也不会提一个烦字。母亲总是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家里很少吵架,她经常说人都会犯错,把心放宽,每个人都会活得轻松愉快。
父亲的为人处世之道、教育子女方式、尊老爱幼的美德以及乐观生活的态度;母亲的温柔可爱,包容心,默默为一家人付出的心,使他们成为村里的模范夫妻。特别感激能生在这么温暖快乐的家庭中,让在我短暂的读书生涯里,以及后来的短暂田园生活中都有好的表现,邻里舍外都赞扬我勤劳勇敢,聪慧大方。
关于辍学,永远不会忘记那是一天放学回家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因为家里的条件没办法继续让我读书,这是我人生第一个转折点,从学生娃变成放牧娃。从此我再也没有进过学校,我短暂的读书生涯结束,一直跟着爷爷去放牧,爷爷成了我的伙伴。每天上山砍柴、放牧,爷爷教我汉语、唱歌跳舞……爷爷是个乐天派,所以很多儿时的记忆都是关于和爷爷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走出大山
我的父母和我生活的小村庄教会我的生活之道一生受用。
16岁那年是我人生的第二次转折点,我因偶然的机遇来到了首都北京,从放牛娃变成了北漂族。于我而言,首都北京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全村人民口口相传的一个神话故事,来到北京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去天安门和毛主席画像合影,然后把照片寄回村里。
我从此开始了我的北漂生活,在餐饮行业做了8年,在创业公司呆了3年,后来自主创业3年。
孤身一人的北漂生涯里有磨难有痛苦有挫折,有过挣扎有过退缩甚至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是父母的处世之道,爷爷的乐观开朗一直指引着我前进,一直坚持到现在。在这期间,我重新认识自己的父母,当时毅然决然把我送出大山,让我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闯一闯。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何等的远见以及对我的信任,相信没有多少知识的我能在异地顽强的生存。所以不论身在何处,我都一直坚持梦想,做好自己。
有人曾经问我,如果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来北京这座城市吗?当时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人生路虽然千万条,但一经抉择便没有回头路。
好多人对成功的解读都不一样,我的解读是当一个人能够真正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为自己答疑解惑,为自己的内心指清方向的时候,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我的愿望
我在学校读书的时间很短暂,短暂到我都记不起当时教室的样子,记不清老师站在讲台讲课的情形,所以一直以来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够经历校园时光,和同学聊作业,和老师聊梦想,然后一起毕业,一起拿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