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颇深。习主席酷爱读书。在那个知识和书本都非常溃乏的年代,青年习近平背井离乡,经常饿着肚子,白天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夜晚还在自做的煤油灯下,挑灯夜读,甚至连微弱的灯火薰黑了脸宠也全然不知,读下乡时背来的两大木箱子书和到处借来或找来的书籍看,有中外政治历史,国内外文学名著,诗歌及古典书籍。不仅酷爱读书,还爱做笔记和分享,真可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年方十五的少年,独自离开北京城到穷、困、饥、寒、脏、累、偏的延川公社梁家河村去体验贫下中农的生活,而且还背上了“黑帮子弟”的政治黑锅,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苦读书,读好书,如饥似渴地从书中寻找光明,寻找真理,积蓄能量,了解中国和世界都曾有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规律。饱览群书,体察民情,让年少的习近平就站得高,望得远,发奋图强,立志为梁家河村的老百姓乃至全中国、全世界的老百姓谋福祉。
青年习近平特别善良。梁家河村有个小孩叫“灵娃”,智力上有缺陷,说话做事都不十分明白,还喜欢惹事,有时候经常乱来,在别人身上抓一把、拧一把、推一把,乱开玩笑,经常说出话来不知深浅惹出麻烦。村里很多人也经常拿他开心,乱开玩笑,逗他出丑。让灵娃爸和妈没想到的是,习近平一直对灵娃很和气,始终都是笑眯眯地对待这个孩子。那时候,男知青基本都抽烟,劳动中间休息的时候,青年习近平坐在土坎上卷上一支“大炮”,灵娃经常是上去一把就给抢走了,习近平对此从来都一笑置之,对灵娃从没有过疾言厉色。当时的知青和基建队老乡把这些事看在眼里,灵娃爸和妈对此也非常感动,大概之前还没有谁对他们孩子这么宽容、和蔼。原以为灵娃会惹恼习近平,闹出点事情,闯出点祸来。但没想到,有习近平在那儿,灵娃反而不受欺负了,愉快自如多了。几年以后,习主席经群众推荐、组织选派要去北京上大学,临行前与大家告别。灵娃爸和妈哭得最伤心。1993年,习近平第一次从福建回到梁家河看望乡亲们的时候,灵娃爸已经去世了,剩下灵娃妈和灵娃两个人度日,生活十分困难。习近平知道灵娃家的情况后唏嘘不已,还给他们母子俩留了一些钱。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颇深。习近平沉得住气,有大使命,一心为老百姓着想。面对种种困难,别的下乡同学或上学,或转干,或参军,都陆续离开了农村,唯独习近平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急不躁,学习和引进沼气烧饭照明,兴修水利,打水井修公厕,办“铁匠铺”,引“代销店”,带领农民致富,教农民识字,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关心困难户,救济残疾人,处处留心,心系百姓,调解矛盾,积极入团,申请入党,担任村支书,勇挑重担,出谋划策,一呆就是七年。临别时,老百姓悉数自发送他送到村口,依依不舍,泪水涟涟。
习主席出身革命家庭,从小就有爱国报国的情怀,扎根黄土地七年,养成了坚毅吃苦独立自强的性格,七年的知青生活,让习主席立志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奋斗终身。读完书,我调整了“三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更要发奋图强,肩负起责任,爱岗敬业,爱人爱已,真心向习总书记学习,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