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2018年4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谱写一曲扎根基层的赞歌
● 李 凤

七年磨砺,七年成才。习总书记用他的七年青春,谱写了一曲扎根基层的赞歌。

在担任大学生村官的第三个年头,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的信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我只是最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但也始终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在做事。

和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相比,我的村官生涯没有他所经历的那么平凡而伟大,也没有像他那样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我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平平凡凡而不庸庸碌碌。

我是一个来自金沙江边的纳西族姑娘,现任德钦县云岭乡查里桶村大学生村官。2015年11月,我来到了这个离家400多公里的小山村。从此,每一天,我都在用心感受这里的每一份乡情,感悟在这里每一刻体验到的心情。因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因为我喜欢农村安静、平和、质朴的生活;因为我喜欢和老乡们畅谈的快乐感受;因为我想在这片土地挥洒自己的汗水,奉献自己的青春……所以,当收到录取电话的第二天,我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怀着无比期待和欣喜的心情,来到这个名叫查里桶的小山村。然而,下了客车后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山上几乎没有树木,只有光秃秃的石头;没有想象中的大坝子,也没有想象中的绿树成荫……一切都与我心里所想的相去甚远。正惆怅时,一位老乡上来与我讲话,向她讲明我不会听她说的藏语后,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跟我交谈,知道我的来意后,热情地带我来到了公路上边的村委会,还帮助我搬行李。怀着造福人民的初心,就这样在这个小山村里开始了我的村官工作。

在这个藏族村落里,我认识了和蔼可亲、心地善良的村支书阿娣,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阿梗”,藏语里是受人尊敬的阿姨的意思。她手把手教我写简报,写党建材料,处理村务,时常带我去各个小组入户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她是我到村里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最尊敬的长辈之一。她做基层工作有好多年了,熟悉村情,熟悉村里的每一位老乡,熟悉村里的每一片土地。在她的耐心教导下,我接触到很多,也学会了很多。她们那一代人没有接触过电脑,基本不会操作电脑。但阿梗有一份执着,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她会和我交流,会通过手机查询的方式学习。她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不耻下问”的品质,不能怕丢了面子,要是怕丢面子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她的这种精神,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也切身体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不怕困难的精神。

记得有人说过:“好朋友、好闺蜜是一辈子的。”在这里,我遇到了聪明伶俐、待人友善的阿瓦姆,一个美丽可爱的藏族女孩,她是我在这里的第二位老师。她教我常用的藏语,教我如何与藏族老乡打招呼;我们每天约着一起去晨跑,晚上一起看书学习;周末她邀我去她家吃饭,让我结识到更多朋友……她不仅是我生活中的老师,更是一辈子的好闺蜜、好朋友。

我刚到村里工作时,正好启动精准扶贫工作。我又遇到了一群可爱的扶贫工作队员:乐于助人、积极乐观的发哥,已为人母、永远阳光心态的小李姐,酷爱运动的小王哥,性格直爽的强哥……在与他们共事的过程中,让我比之前更加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开展好扶贫工作,如何让自己强大起来。

大学生村官生涯,虽然使我不能经常回家看望远在老家年迈的父母,不能时常回家与他们团聚,有幸的是父母很理解我,也支持我,这让我更加积极乐观,更加热爱基层工作。

相较于习总书记的七年艰辛基层生活,我的大学生村官生涯并不算什么,甚至不值一提。可我们有着共鸣,有着同样的坚定信念,为群众做实事是我们始终不渝的信念,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心一意为民办事。相信,珍贵的记忆虽然沉淀在流年岁月中,但绝不会褪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专题
   第4版:读书
让青春在创业途中绽放芬芳
发奋图强 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明确坐标 扎根群众 谱写华彩篇章
谱写一曲扎根基层的赞歌
将激昂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实践中
逆水行舟 越游越勇
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做有担当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