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民族文化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旅游生态

第3版
综合信息
 
标题导航
  2018年4月1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岭剿匪记
●杨增适

1950年5月,德钦县和平解放。全县设三乡一镇,即云岭乡、燕门乡、佛山乡、升平镇。1956年,与德钦相邻的四川乡城、稻城、得荣3县及其周边地区发生武装叛乱(史称“康巴叛乱”),德钦境内的少数反动土司头人乘机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红坡、阿东、西当、巴主达、斯永贡等地挑起事端,有300余人携枪外逃,上山为匪。其中云岭乡红坡一带匪患尤为猖獗。

为了应对叛乱分子的武装挑衅,德钦组建公安连、基干民兵连、民族工作组,与驻军积极配合,进驻匪情严重的村社。

云岭乡,因地处云岭山脉深处而得名,下属的红坡村,藏语“产银的山谷”之意,坐落澜沧江峡谷东岸,人口近千人,全是藏族。距离村寨约3公里的红坡寺(噶丹羊八景林),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大寺,僧人最多时达500余人。康巴叛乱发生后,红坡寺反动上层僧人蠢蠢欲动,借各种机会与政府闹对立。红坡土外委王孝顺、果念达巴组织“保族护教军”,盘踞在红坡寺与东竹林寺(属奔子栏乡)之间白马雪山上,抢劫马帮商队,袭击过往军人、地方干部,反动气焰十分嚣张。德钦县工委积极动员组织驻军和地方武装,投入平叛战斗。

4月初,红坡寺僧人头人龙巴格色,撕下伪装,纠集反动分子10余人,公开叛乱。这伙人凭借山熟、地熟、人熟、道路熟的有利条件,驻扎在红坡村北贡坡山岩洞(永青扎措),不时下山活动,声言要消灭红坡工作组。针对突发的紧张局势,4月8日驻军3709部队六连(藏三连)进驻红坡一线;一排驻日孜村,二排驻果念村,三排驻红坡村。形成掎角之势,便于应对匪情。11月德钦平息武装叛乱委员会成立,丽江专区副专员张高林同志任主任,县党、政、军主要领导为成员,贯彻落实“政治争取为主,军事打击为后盾”的方针,全县平叛工作全面开展,有序进行。张专员亲临前线,坐镇云岭乡羊咱村(位于红坡西南要冲)指挥作战。在“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和“既往不咎”的政策感召下,不少匪徒自动返回家园,交出武器,发誓不再与政府和人民为敌。但是少数死心塌地的叛乱分子不可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方遭受突然袭击的事件仍不断发生。

龙巴格色及其追随者狡诈、残忍、出没不定,为了弄清这伙顽匪的底细,云岭乡公所派一村民上山查看。不料此人被龙巴格色利用,回来谎报情况。9月20日,藏三连三排进山剿匪,反遭土匪埋伏,林旺森、林发育、马福、李和峰、张之友等6名战士遇难。叛匪更加猖狂,人数迅速增加到三、四十人。

龙巴格色带着这群匪徒向南窜入燕门乡,深夜摸进赤尼村,包围了工作组驻地,企图放火烧毁工作组住的土楼,烧死工作组。5名工作队员,还有武装民兵一个班,在组长吴长发(鹤庆人)指挥下奋力还击,匪徒难以接近土楼。民兵登巴爬上楼顶喊话,劝土匪莫与政府为敌,趁早返回家乡,才是唯一的出路。匪徒射向楼顶密集的枪弹,登巴当场牺牲。天亮后,龙巴格色眼看阴谋未能得逞,只好带着匪徒撤离赤尼。途经英主寺(俗称赤尼寺),抢走寺内贵重物品,逃往查拉牛场。时在燕门下乡工作的德钦县人武部和自元(丽江纳西族)接到情报,立即率领禹功村民兵十多人追赶,击毙土匪2人,打伤1人,其余匪徒钻进密林,逃进白马雪山。此后,龙巴格色匪群躲藏在东竹林寺、羊拉之用、茂顶一带,抢劫牛羊、粮食给养,骚扰百姓,闹得地方不得安宁。

待风声稍稍平静,龙巴格色又回到云岭活动。红坡寺管寺僧人是我方教育争取过来的内线,到工作组报告匪情:龙巴格色准备从果念(位于红坡西北)过江西袭击永久村工作组。但情报未引起上级重视,只作了简单动员,要工作组提高警惕,而未采取防范措施。

第三天清晨,土匪包围了永久。由于事发突然,工作组毫无准备,一时难以对付紧张局面。混乱中武装民兵旦巴、那必、伙头劳丁等3人持枪逃出驻地,与土匪汇合,向工作组开枪。组长孙世昌(中甸藏族)在抵抗中不幸被手榴弹误伤腿部,仍指挥组员从牛厩挖通墙洞突围。房东爬上楼顶,为土匪暗示洞口方位,有12名队员先后遇难。英名如下:格里、扎史农布、康主、立青、鲁茸扎史、农布、提布、公曲益西、对登、公木此里等。孙世昌等4人从大门冲出后走散。卫生员李嘉琪(鹤庆汉族)走到永支河边准备过桥,被埋伏在桥边的土匪抓住,用石头活活砸死后抛进河里,时年仅17岁。孙世昌天黑后摸到永芝村,后被傈僳族群众护送下山,经甲日顶(属燕门乡)返回县城。组员杨宗仕(升平镇人)绕道安全到达甲日顶。阿此(女,燕门南路卡人)突围中被匪徒抓住,脸上被砍了一刀昏死过去,后被一好心的僧人救起。这次土匪袭击永久村工作组事件造成我方牺牲13人,丢失12支步枪及弹药的重大损失。

195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0062部队一部,配合德钦驻军3709部队(省边防公安一团)参加平叛。

5月2日上午,我方安插在红坡村的秘密情报员顶争到村公所向公安干部杨学义报告:最近几天清晨,红坡山上常出现一股青烟,不知是土匪还是牧人。杨学义与驻军藏三连连长李国忠(藏族,德钦燕门乡人)研究后决定由杨带领几名战士前往察看。顶争带领杨学义等人爬上对面山头,杨用望远镜观察一整天,见有人打水拾柴,却不见牛羊,判断是土匪无疑,旋即返回村公所用电话向上级汇报。驻军首长经过仔细分析,认定是龙巴格色匪群,决定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歼灭敌人,向李连长下达了作战命令:除留少数人守护连部驻地外,三个排全部上山清剿。具体分工是:一排、三排从红坡寺左右山脚向冒烟的目标(农日坡)迂回包围,二排从正面对敌实施阻击,严防匪群窜回寺内;5月3日晨6时10分发起攻击,要求动作快、火力猛,事前一切行动绝对保密。

当晚6时,李连长带领一、三排从驻地出发,钻密林、绕大圈,经过11个小时急行军到达农日坡左右两侧潜伏。三排潜伏地点已接近土匪所在地。5月3日拂晓前一个叛匪出来打水准备烧茶,突然见解放军躲在泉水边,吓得扔下手里的水桶往回跑,一路叫着:“汉兵来了,汉兵来了!”叫声惊醒了正在熟睡中的土匪们,顿时乱作一团,仓皇逃跑。三排长此里品初是红坡人,对这一带地形十分熟悉。他迅速带领几名战士搜索前进,正遇龙巴格色手里端着德造20响手枪迎面走来。此里品初手疾眼快,从战士达瓦手中夺过长枪,向龙巴格色连开两枪。不可一世的匪首被送上西天。李连长听到枪声,立即命令三排从上往下,一排从左往右合围,打得匪群措手不及无力对抗。只可惜负责正面攻击的二排未能按时到达配合形成包围,有十多名叛匪从缺口逃走。

红坡战斗藏三连仅用了20分钟时间,击毙匪首龙巴格色及拖拉八布、白马翁吉、阿主劳丁、果念达巴、西当阿茸、荣宗滚觉等14名土匪骨干,打伤、生擒2人,缴获长短枪18支、子弹631发、刀11把。全体指战员发扬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以我方无一伤亡的战绩大获全胜。红坡战斗中,藏三连打出了威风,名声远传,令叛乱分子谈及色变。云岭乡境内残匪无法容身,悄然逃遁。值得提及的是,在历时三年多的平叛过程中,藏三连经历50余次战斗,歼敌230人,荣获昆明军区授予的集体一等功。全连指战员多人立功受奖,还有4名战士荣获战斗英雄称号。李国忠连长因指挥果断,勇敢顽强,亦荣记个人一等功,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后升任迪庆军分区司令员。

云岭乡境内的剿匪战斗,是德钦县乃至迪庆州历经七年,艰苦卓绝的平息叛乱、民主改革、建设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建国初期迪庆藏、汉和其他民族军民团结战斗的真实写照;是边疆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梦想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的铁的见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旅游生态
   第3版:综合信息
   第4版:民族文化
云岭剿匪记
廉 德 之 美
汤显祖:一段伤心画出难
在唐诗中领略生命的精彩
在西班牙过“世界读书日”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