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银棠
纳西族第一位女作家。1905年出生于丽江古城一个书香门第,1929年入东陆大学专攻文史。1942年,深入金沙江、澜沧江边远地区(今迪庆)采风,并着手翻译整理纳西族古代神话及民歌,收录古代文人作品,于1947年编成《玉龙旧话》一书出版。解放后,赵银棠任鹤庆中学教师。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中被错处,十年动乱中遭受更大折磨。1979年4月平反后,以古稀之年选编了历代《纳西族诗选》,写了大量诗文纪事抒怀,汇集成《玉龙旧话新编》,于1984年出版。
登白地白水台
高山树密一澄潭,薄瀑浅流石镜悬。
白水白花称白地,履冰踏雪上云岩。
(1957年初稿,1982年二稿)
观虎跳峡金江瀑流
深谷悬岩峭壁穿,迷雾雪冻山连山。
高歌长啸奔前去,万里海天万里澜。
(1957年初稿,1958年二稿)
和柏香
纳西族,丽江人。宣统元年中拨贡。民国初曾两度应聘到中甸城教学。存《柏香诗抄》6卷,其中咏中甸计约百首。
重过百鸡寺
孤寺萧萧垂白杨,更无人散佛前香。
歌声已逐流云去,数朵山茶淡夕阳。
客中杂咏(四首选一)
阴雨连朝不放晴,客中花信几番更。
田畴涨绿东南舍,林木填青上下平。
邮至遐方告边警,僧逢昨夜话乡情。
建塘信是桃源路,来往经旬莫问名。
赵晏海
白族,剑川人,1949年任“边纵”七支队独立二大队政委。1950年2月调任中共维西县工委书记,兼维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悼海正涛
博巴气势久风流,山城阿墩革命稠。
自治同盟留史册,朱周先导有硕筹。
注释:
海正涛(1902-1946),回族,德钦县升平镇人。1931年外出求学后入云南讲武堂。1936年任甘孜博巴人民共和国自卫军司令,受红军朱德总司令召见,接受革命思想。1942年任国民党德钦设治局独立支队司令。1946年与西康平措汪阶等人秘密组建“东藏自治同盟”(党的外围组织),被国民党当局杀害。解放后海正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共党员。2001年,英名载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人民英雄大典》。
博巴:康巴地区藏族自称。
阿墩:德钦旧称。
赞杨湛英
(一)
生在维西黑日多,西南联大剑初磨。
深研马列求真理,高唱维西解放歌。
(二)
湛英其事与其人 ,寂寞无闻慨叹频。
冤假是非早确定,光荣应惜此坚珉。
注释:
杨湛英(1916-1957),白族,维西县白济汛乡黑日多村人。1934年考入丽江省立中学,1937年毕业后赴昆明就读云南昆华师范,受进步思想影响,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组织派到西南联大搞“学运”工作,任民国《云南日报》核对员,副刊编辑。1941年9月考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此后打入第十一集团军宣慰工作组,在滇西北作民族考察。其间,在《正义报》发表文章多篇。1944年9月回维西养病,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并担任县教育科长。1947年冬,杨湛英积极支持地方绅老控告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成立“贫农翻身委员会”。1948年6月,到省立鹤庆师范教书。后受组织派遣回维西发展党组织,组建人民武装。杨以城永乡为活动据点,于1949年二月底,组建维西地下党总支委员会,并成立了地下党领导的“两面武装”——维西农民自卫大队,任总指挥。此后受排挤,无职无权,只好返回家乡白济汛。1951年,经保山地委书记郑明(41师政委)介绍,到洞山(腾冲),保山中学师范任教。1957年5月17日含冤去世。
珉:像玉的石头,借喻品行好而未被人赏识的人。
过栗地坪
雪封山路阻征程,脚裹棕皮任马行。
革命雄心无所惧,茫茫雪海有深情。
维西解放
五月榴花红似火,十万农奴砸枷锁。
解放维西咸爱戴,欢歌晏舞显婀娜。
悼五斤同志
骑射英雄数五斤,舍生取义扫云氛。
至今犹忆沙溪地,黄土曾埋烈士坟。
注释:
五斤,藏族,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大中甸乡解放村人,“边纵”藏族骑兵队战士,曾荣获十四军“骑射英雄”称号。1949年10月11日在剑川沙溪阻击战中牺牲。
无题
不须把酒话浮生,聊借小诗写历程。
回想当年如明日,神驰万里忆边城。
陈纪(西洛嘉措)
1921年出生在中甸县建塘镇一个藏族土司家庭,1948年受卢汉派遣,任德钦设治局局长。1949年12月率部起义,调丽江工作。1982年从巨甸镇医院退休后返回原籍,为家乡文化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重访阿墩古城
群山环抱德钦城,愧对当年错足行。
喜得源泉清水流,东风吹开万户春。
咏寿
碌碌生涯七十初,鬓发如雪渐稀疏。
休管增寿即减寿,天不催我愿读书。
赠巨甸老龄协会
悠悠名镇巨津州,江山钟灵寿老稠。
争得晚晴酬壮志,满腔忠诚为国筹。
秦耕
汉族,1921年生,维西保和镇人,小学教员,多才多艺。抗日战争时期,维西大词戏俱乐部为响应“七七献金救国”号召,开展演戏救国活动,剧目中以《精忠岳传》尤为脍炙人口。秦耕在剧中扮演金氏。时逢霪雨纷纷,秦耕触景生情,吟就七绝三首。
其一
凄风苦雨荡危舟,七七献金何处求?
国难不平民难逼,谁人执柱砥中流?
其二
山穷水淡绕维西,此日宣传此日凄;
满目疮痍堪报恨,萧萧风雨过七七。
其三
国步如斯唤奈何,宣传各界且长歌。
边民洒遍伤心泪,唱到<<精忠>>曲恨多。
陈覃恩
藏族,1925年生,建塘镇人。1949年在鹤庆读国立师范时加入地下党。同年四月回中甸在城区地下党负责民青工作。1952年4月,西南民院学习结业后在云南省民委工作至1965年调丽江地委。1972年回中甸。
赴三坝平叛
1951年4月,三坝乡长杨振华挑起武装叛乱,躲进安南深山密林中。我偕招降委员会到安南厂进行劝说工作感怀。
祸自安南肇事端,据关杀士起烽烟。
汪杨同恶东西应,匪特合流内外牵。
林海难寻踪迹影,云山诡作藏身眠。
招降安境为良计,剿灭怎能奏万全。
进驻东旺
1951年5月,汪学鼎、汪曲批密谋策动东旺武装叛乱。我随孙致和县长进驻东旺平叛。
北窜东旺欲据疆,天涯海角怎生藏。
险关难阻雄师锐,骇浪怎淹赤帜扬。
云雾山中潜南洞,刀枪丛里困天狼。
齐鸣万炮危岩碎,政策攻心靖故乡。
袁基宏
中甸县建塘镇人,离休干部。
西江月·四十年后重返故园
车越苍松峻岭,
桥飞绿浪金川。
马帮铃响忆当年,
日暮野营火伴。
新市高楼林立,
万家灯火连天。
振兴百业富民篇,
满目山乡巨变。
杨善徵
藏族,1925年生,中甸县建塘镇人,肄业于国立大理师范,退休教师。
故乡美
四山环拱建塘城,岁月流光日异新。
避风珠麓青龙潭,一反常然水向西。
且喜纳帕丹顶鹤,常向石卡白雪吟。
林壑幽静乃碧塔,旅游争先排日程。
酥油巧手奇花果,金瓦辉煌松赞林。
仙人遗传田非俗,水分黑白景天成。
绻恋南缘处女地,掉头长江亘古奇。
于今中外竞企仰,香格里拉副其名。
集句
鼎盛河山众志城,古来天心即民心。
爱国总不分先后,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杰
中甸县建塘镇人,退休干部。
祝中甸解放四十周年
僧官无处不纵马,常把袈裟易战裙。
烽烟酿自禅堂内,三遭谋叛起兵纷。
孙公定策服酋首,将军义胆扫残云。
更有忠魂惊天地,建塘史上书大勋。
注释:
孙公,即中甸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孙致和同志。
将军,即四十二师师长廖运周同志。
张志远
别号南北居士,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所原总工程师。
甲午雪山
辛酉(1981年)重到甲午雪山,置身海拔五千余米之上,面对发育的冰川地貌景观,改记庚申(1980年)所记七律一章,兼致志友。
甲午一脉白茫称,雪蚀冰刮地有形。
峰峰尖角角林立,脊脊利刃刃纵横。
排排幽谷谷深幽,层层冰斗斗盛冰。
伟哉终是自然力,奈何刀斧削不成。
注释:
甲午雪山,位于德钦县境东北,藏语“甲午”有铁矿之意。属宁静山脉入滇云岭山脉的一段,主峰海拔52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