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不绝的涛涛江水,是我生命中坚强不屈的精神源泉。
母亲,是个平凡而又崇高的称呼。人世间,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母亲那无法比拟和取代的爱。
小时候,家里很穷,每逢下雨,屋顶到处漏雨,于是几乎动用了家里所有的坛坛罐罐来接雨水,习惯了,以至于后来房子修好了,遇到下雨还会想去接雨水。父亲生病不能下地干活,两个哥哥在读书,姐姐和我还小,自然,家中所有的农活、家务活全部落到母亲一人孱弱的肩上。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不得不带病编竹篮,用卖得的钱来维持生活,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忙完了地里的活,回到家里还得做家务。母亲很能干,一个人扛起梨田耙地男人干的重活,总是把苦水往自个肚里咽,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从小到大,母亲从没打过我们,也没有骂过我们,她把自己的心全部给了我们,对我们关爱有加。记得在我三岁那年的一天夜里,突然上吐下泻,同时肚子又剧烈地疼痛。母亲吓坏了,因为夜太深,实在找不着医生,用遍了所有的办法还不见效,母亲含着泪水,搂着我,哄着我,用她瘦削的身躯里仅有的体温一点点地温暖着我,眼睛始终注视着我,终于熬过了漫漫长夜。第二天清晨,母亲顾不上疲劳与饥饿,用家里的牛车把我送进了医院,医生治疗后,对母亲说:“你的小娃要是再慢送半个小时就没命了……”是母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五岁那年,灾难又一次降临在我家,父亲因病无法医治抛下我们走了,这无疑给了年仅32岁的母亲沉痛的打击,生活因父亲的离去而陷入了贫困的深渊。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已是负债累累,加上两个哥哥的学费,当时那怕是10元钱,对于我家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面对诸多的困难,母亲依然咬紧了牙,接过父亲的重担,把哥哥姐姐全送进了课堂,家里就只有七八十岁的奶奶、母亲和我,家里家外大大小小的活计只有母亲一人承担,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四个孩子的母亲,三十多岁就失去了丈夫,母亲把对丈夫的思念,生活中的所有酸甜苦辣,都深深地埋藏在了心里。为了我们兄妹四个,母亲一直不肯改嫁。
母亲不但坚毅隐忍,而且宽厚待人。“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母亲的处世哲学,“能帮帮人家总是好的”,母亲常常这样教育我们,那时,农村还很贫穷,每当亲戚,邻居没有钱粮难以度日,到我家借点什么时,虽然我家日子过得也很苦,但母亲总是尽其所能地借给人家,并时常教导我们,在学校要与同学搞好团结,帮助同学,多做好事。
母亲虽平凡但在孩子们眼中却是那样伟大,默默地、无怨无悔地为家庭操劳了大半辈子,母亲虽识字不多但却懂得某些人穷其一生去追求的人生哲理“平平淡淡才是真”。她没有到过更远的地方,不能为孩子们讲出更新奇的故事,但她却留给了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人生财富。 (新华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