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节目的主要宗旨就是为受众提供大量信息,并具有时效性、广泛性、指向性的新闻,一个新闻类节目不仅承担着传递真实信息的作用,同时还起到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从大众对娱乐性的不断需求出发,娱乐化处理新闻节目成为当下发展的一种趋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的受众认为如果新闻类节目过渡使用娱乐手段制作,其传播的信息也就经不起推敲,丧失了新闻节目本身的真实性。新闻类节目使用娱乐手段有利有弊,下文以多种新闻类节目为例,对新闻中使用娱乐手段的尺度把握进行了探讨。
一、新闻中使用的娱乐手段
(一)硬性新闻软性化
将硬性新闻的表达方式转为用具体、朴实、通俗易懂的话语,就像是与观众面对面在交流沟通,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其次在新闻内容的取材上,较多是以民生类新闻为主,以客观性作为新闻的基本原则,且要从百姓和大众化的视角出发对民生新闻着力报道,使人民掌握更为重要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坚持传媒的平民化趋势。具体的来说,目前的主要报道的重点仍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然而这一做法并不与将部分有趣事情作为报道重点相冲突,软新闻的重视意味着人们更看重新闻价值中的趣味性,而新闻中的各种奇闻怪谈也屡见不鲜。例如,芒果台的《晚间新闻》等节目就有很大比例用于报道百姓的日常琐事,特别是寻亲、连体婴儿、超市售卖假货、路面塌陷等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反而众多时政新闻以文字的形式滚动在屏幕下方。
(二)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
在新闻节目的内容里增加了相应的娱乐价值,新闻在报道的同时除了报道正面的、重要的新闻之外,还加入了大量的相干花絮。在新闻的表达形式上抛弃了较为刻板的叙事方式,更多的采用故事性、情节性的写法。将新闻故事化,借用文学化的表达手法,用形象生动的事实来说话,挖掘新闻事件里的幽默或是戏剧性的情节。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抛弃传统的播报形式,利用场景再现的形式更加生动的描绘了案件发生的过程。
(三)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为了提高收视率,主持人大多采用明星名人或是打破传统的个性人物,通其优异的外貌、犀利的语言及独特的个性来抓住受众的心。还有些媒体为了达到娱乐性,会在新闻节目的标题、字幕、音效等制作手段上不断的个性化。尤其是部分娱乐新闻,往往很难有所真正的创新。标题很醒目很吸引人,但与报道的内容关联性不大甚至南辕北辙。凤凰卫视的《新闻下午茶》,它的口号是“消费新闻,享受新闻”,《有报天天读》节目中的电视荧屏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是简报内容,右边是主持人读报的情形,读一段报纸之后,还要放一段音乐或者FLASH轻松一下,节目结束时编制人员名单用毛笔字写出,再配上主持人的唐装,很有视觉效果“能起到相当大的解压阀的作用”。
二、新闻中使用娱乐手段的尺度把握
(一)根据新闻性质进行尺度把握
并非全部的新闻都能够使用娱乐手段,从新闻类型的层面出发,和百姓生活存在密切关联的新闻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娱乐手段进行合理使用,如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不过,对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等,电视媒体在播报时,是不可以掺杂任何娱乐手段在内的,这是由于这类新闻与公众利益有关。2003年,央视经济频道推出午间新闻栏目《全球资讯榜》,其对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排行,使之能够呈现给广大群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新增“今日之最”,将各种有趣的、好玩的事件以新闻的方式传递给人们,这也使之受到观众的广泛青睐。对于该节目而言,在融入娱乐手段的同时,并未失去新闻一贯的真实与权威,始终秉承这些根本原则,面向公众提供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新闻栏目。新闻的性质决定了它与娱乐节目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新闻的主题性质本质是讲述事实,给民众提供真实有效的报道,娱乐手段是为新闻主题内容服务,必须围绕新闻主题来进行真实有效的表述,不能过度使用娱乐手段,避免影响人民受众的判断及新闻肢体的表达。
(二)新闻中使用娱乐手段应有别于娱乐节目
在对新闻内容进行选择时,能够将一个媒体所具有的品位、定位、节操等反映出来。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了经济利益一些媒体不惜采取各种娱乐手段来使新闻变得娱乐化,从而吸引更多民众。在对新闻内容进行选择时,应将重点放在名人趣事、体育新闻、花边新闻、时尚经典等方面。在新闻稿件的处理中,更是频繁采用诸如“惊爆”“内幕”等字眼,娱乐化手段层出不穷,低俗化严重。媒体对娱乐化手段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过度使用,这也使新闻娱乐化表现得更为严重。作为当前的媒体而言,对于娱乐化的尺度必须要有更为精准的控制与把握,应始终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应该努力使公众的辨识度提升上来,并对社会舆论形成一种积极的导向。因此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不能仅仅为了利益或是博眼球而去迎合一部分受众低级的审美趣味,而是给大部分民众做一个良好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在新闻中使用娱乐手段把握好尺度才能走上正轨,获得更多民众的认可。
(三)新闻中使用“幽默”语言要适度
语言作为新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明确新闻中合理运用娱乐性质的语言目的,它是为了深刻揭示报道的主题,或是为了突出新闻人物的个性,再或是为了加强读者的印象,所以在新闻中语言的使用需要谨慎,不能过多娱乐化,更不该哗众取宠。新闻中语言的使用,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新闻各要素为前提,不可以随意发挥,更不能胡编乱造。所以,语言一定要根据题材而定,而不能过多使用娱乐手段使语言缺少真实性。用适量的“娱乐化”语言做到以少胜多的宣传效果,使受众在笑声中留下印象。反之,过多的“娱乐化”语言则会带来极大恶劣影响。所以新闻中使用娱乐手段同样应该根据新闻中的语言进行尺度把握,合理引导民众。
(四)根据新闻图片进行尺度把握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面对海量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的程度上图片比文字显然更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受众。图片相对于密密麻麻的文字来说,更能吸引民众的目光,并可以更加简洁明了表达出整个新闻的内容。不过,当前很多新闻媒体在对新闻图片进行选择时,对娱乐手段的过度滥用,使之存在非常明显的低俗化。观众在对新闻进行观看和阅读时,其中涵盖大量的娱乐图片,这也是一些媒体为了抓取更多的眼球以使自身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有意而为之的,但这样做不仅不会有利于新闻功能的发挥,反而对受众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只有合理有效的对新闻中使用的娱乐手段进行尺度把握,才能为广大民众提供健康科学的信息,引导民众对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