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舆论监督在社会各个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群众对舆论监督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而与中央级、省级媒体和城市生活报相比,舆论监督一直是地市州级党报的薄弱环节,存在着畏难情绪重、监督力度弱、社会效果差等现象。本文以迪庆日报社为例,就地市州级党报媒体如何面对这一发展态势,以变革的精神应对挑战,提高党报舆论引导能力,做好舆论监督谈几点思考。
一、迪庆日报社舆论监督工作经验
(一)建立舆论监督和选题策划机制。迪庆日报社成立舆情信息工作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安排,至少每月召开一次舆情信息工作分析会,由分管业务的副总编亲自负责策划及编稿。组员每两个月完成一篇舆论监督稿件报送,每月至少报送一条舆论监督新闻线索,以供策划参考。策划方案一经确定后,由线索提供者按照策划方案严格进行采写,以确保稿件报道质量。
(二)建立舆论监督稿件采写激励机制。由于舆论监督报道采写所需付出精力多,采写难度大,特别是记者每月完成稿件数量有硬性规定,组员每采写完成一篇舆情信息,可抵扣当月6篇稿件的任务。当月未完成舆情信息采写报送任务的,罚款200元,并增加写稿任务量。连续两次或者累计三次未完成采写报送任务的,给予警告亮黄牌,扣罚绩效工资20%。
(三)建立严格有效的采写及审稿机制。制定《迪庆日报社舆论监督规定》,明确要求,舆论监督报道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采写的报道必须事实准确,坚持真实性、客观性原则,获得新闻素材要通过合法方式和正当途径,深入听取各方意见,防止报道失实,以偏概全。批评报道要做到点面结合,事例典型生动,说服力强。要注重社会效果,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跟踪报道处理结果。采编人员要遵守新闻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涉及重要、敏感问题的稿件,编辑在一审后,还要送副总编、总编层层审核把关。
(四)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步多元发布机制。稿件除在《迪庆日报》和《迪庆藏文报》上刊发外,再经过“二次加工”,以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方式,在香格里拉网、香格里拉藏文网、迪庆日报传媒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同步发布,最大化提高舆论监督的实效。
通过建立“四项机制”,迪庆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17年6月,一条《游客不去“藏民家访”被赶下车》的视频被某家媒体的记者转发。经调查,该视频内容系2013年8月央视记者暗访香格里拉旅游市场时拍摄的。这条旧闻早在2013年有关部门就有了处理结果,央视也对此作了辟谣。针对 “旧闻”变“新闻”反复传播,严重影响香格里拉形象的现象,报社作了专题策划,相继组织刊发了《香格里拉旅游乱象一再“被重提”为哪般?》《别让“宰客”式繁荣伤了旅游经济》《对不文明旅游行为我们说“不”》的系列舆论监督报道,对香格里拉旅游业客观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反思,对相关不实报道进行了回应,正确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舆论。
在全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迪庆”行动中,针对金沙江畔农村肆意倾倒大量生活垃圾的现象,记者及时采写了《农村垃圾污染何时休》的舆论监督报道。稿件见报后,引起了迪庆州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大力实施“以奖促治”项目,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示范,加快推进“一池”(沼气池)、“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和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作,使部分村庄的村容村貌和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有效推进了全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配合“六城同创”活动,针对出现的各种不文明现象,迪庆日报组织刊发了《跨栏穿行公路的行为要不得》《整治城市“牛皮癣”长效化势在必行》《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偷倒垃圾可耻》《龙潭湖公园不文明现象》等稿件,呼吁广大群众争做城市文明的好榜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文明城市的建设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其中《跨栏穿行公路的行为要不得》一文在香格里拉网、迪庆日报传媒微信公众号、迪庆手机报、香格里拉快讯刊发后,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众多微友通过微信互动平台为作者点赞,同时向交通、城建部门提建议,希望香格里拉城区合理规划人行道、斑马线、隔离栏开口。文章点击阅读量达15106人次,收集到微友的意见建议30多条。在此过程中,网络媒体发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特殊作用,并把民声民意传达给党委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民情反映。文章刊发后不久,香格里拉市对城区红绿灯、人行道、隔离栏开口等进行了合理设置。
二、地市州级党报做好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地市州级党报要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党报姓党是舆论监督报道的根本原则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喉舌作用的一部分,是总体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党报姓党,是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根本原则。要充分发挥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自觉、主动、积极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解决问题是舆论监督报道的最终目的
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传达民意,解释政策,修正不足,完善提高,督促进步。正确的舆论监督,激浊的目的是为了扬清,曝光问题是为了推动问题解决,监督丑恶现象是为了防止类似现象再次发生。这就是党报舆论监督与一些都市生活类报纸炒作负面新闻追求轰动效应的根本性区别。
(三)真实可信是舆论监督报道的立足之本
真实性是新闻的“命根子”,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问题,准确、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因为舆论监督报道的特殊性,见诸报端后,一些被批评对象往往会千方百计挑毛病,任何细节上的破绽都会授人以柄,轻则引起纠纷,重则吃官司。因此,在舆论监督报道中,不但新闻主体要真实,细节、情节也要真实可靠。特别是批评性报道,除权威部门提供的意见和材料外,都要经多方核实、坚持与当事人见面的原则,要做好经得起组织的调查、法庭的质证的准备。稿子要确保真实无误。
(四)媒体融合是舆论监督报道的扩展途径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网络监督也被称为“最廉价的监督”,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在任何场合通过网络,在微博、微信或网络论坛上曝光社会不良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间的互动,正确地引导舆论走向,在舆论监督中起到积极作用。
(五)社会参与是舆论监督报道的效果体现
党报要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寻找舆论监督的突破口,借力社会多渠道做好舆论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