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香格里拉内涵 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兵谈文化产业发展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0-11 10:04:34

  迪庆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旅游资源集雪山、峡谷、高山草甸、宗教和民族风情为一体,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处的“香格里拉”胜境。自然与人文、宁静与深邃、优雅与壮阔、古朴与现代风韵天成,尤其是历经自然和历史的沧桑熔铸而成的以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沉淀,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令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这里不仅有享誉世界的梅里雪山、虎跳峡、白水台、纳帕海及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有康藏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赞林寺、神奇的日光城尼旺宗和美丽的月光城独克宗,有中国最佳民族风情名镇——香格里拉建塘镇,有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还有高亢嘹亮的草原牧歌,激情飞扬的热巴舞,丰富多样、巧夺天工的藏饰、木雕、陶制品,雪莲花、冬虫夏草等藏药,酥油茶的浓香、青稞酒的醇烈、康巴人的热情……近年来,迪庆以“香格里拉”品牌为核心,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及境内壮美自然风景为依托,坚持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充实丰富“香格里拉”品牌文化内涵,一个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初步培育形成,并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迪庆境内有14个世居民族,千百年来各民族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同时,迪庆又处于连结祖国内地和广阔藏区以及邻国的茶马古道要冲,迪庆各民族既保留了自己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吸纳着祖国内地和广阔藏区以及邻国的文明,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格里拉民族文化。

  迪庆除了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居在这里的藏、傈僳、纳西等14个世居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一个共同体文化, 被誉为“香格里拉文化”,对国内外不同层次的旅游者都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以文化为内容,以旅游为载体,整合全州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建立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的产业融合模式,已成为我州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里的人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在香格里拉,无论是热闹的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还是边远山寨,每天都有不少群众伴着音乐欢快起舞,形成了香格里拉一道靓丽的民族文化传承风景。迪庆州前瞻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了成功,也为打造和宣传香格里拉品牌起到奠基作用。

  华灯初上,动人的音乐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坛城文博剧院悠然响起。舞台上,演职人员欢快地跳起了锅庄,他们并非专业演员,而是来自香格里拉市各乡镇的村民。百余名演员,通过歌舞的形式展现迪庆的风情、风光,展示充满欢乐的劳作、独具特色的婚庆等场景。激越的鼓点、绚丽的服装、优美的舞姿和独具民族情调的歌声,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用相机、手机拍下一幕幕精彩的场景。这是原生态大型民俗舞蹈诗画《香格里拉》的演出现场。这台迪庆州民族歌舞团创作的大型主题民族歌舞剧目,作为迪庆“文化兴州”战略的具体项目之一,自去年首演以来,受到了来自各地观众的青睐,常演不衰,并先后到美国、德国、奥地利、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演出。

  围绕“金、木、土、石、布、药”等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工艺、民族医药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产品等。把金木土石布药的文化形态、融入旅游产业中,融入城市建设中,融入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中,把文化旅游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一起创造综合文化旅游带动关联效益。力求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到2020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GDP的比重从目前5.7个百分点增加到8个百分点,旅游产业从16%的占比增加到20%以上,从而直接拉动的就业人员达到6万人,间接拉动就业人员15万人,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和扶贫攻坚相结合力争带动3万人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

  尼西乡是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的一个藏族乡村,茶马古道上的古朴村庄,距香格里拉市区30公里。这里有古老的藏族风情、动人的尼西情舞和传承千年的尼西土陶。10年前谁都不会想到,一个不起眼的黑陶工艺品有时能卖到上千元。尼西的黑陶制品工艺典雅大方,图案精巧美观,有着浓郁的藏文化特色,是藏区土陶烧制技艺制品的典型代表。目前,尼西黑陶的品种正在不断得到开发,种类多达109种。尼西乡成立了两家黑陶公司,采取农户分散加工、公司集中销售的经营模式,年产黑陶10万件,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进一步打响“尼西黑陶”品牌,由此发展出来的黑陶文化产业也开始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迪庆民族工艺品如:尼西黑陶、奔子栏木碗、德钦银制品、香格里拉卡卓刀……不仅受游客青睐,而且使当地群众增收,成为带动香格里拉文化工艺品开发的一个个亮点。

  为繁荣民族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迪庆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编制实施“十二五”及“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得顶层设计、规划指导作用得到加强。同时,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对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的投入,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产业布局结构优化,在产业与市场的结合中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文化资源转化利用、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州全面实施“文化兴州”战略,加大对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的投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产业成为迪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今后的发展重点,一要强化旅游规划设计;二要优化空间布局;三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四要培育旅游的产品供给;五要加大以旅游交通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六要实施一批旅游项目;七要规范旅游市场。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州成功推出了以普达措国家公园和白水台为主的生态游,以虎跳峡、澜沧江大峡谷、哈巴雪山、蓝月山谷为主的探险游,以塔城滇金丝猴、纳帕海国际湿地为主的科考游,以松赞林寺、梅里雪山为主的朝圣游,以巴拉格宗大峡谷、独克宗古城为主的休闲度假游等五大文化旅游产品。同时,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州涌现出了一批旅游文化村和生态文明村。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先后实施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独克宗古城、巴拉格宗文化旅游景区、蓝月山谷景区、香格里拉文博中心、呀啦嗦马术演艺文化交流中心、德钦阿墩子古城等相继开业迎客。作为迪庆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藏民家访,游客通过到藏家做客,参观藏族民居,品尝藏民的饮食,欣赏藏族舞蹈和服饰,体验藏族风俗、感受藏家风情,受到普遍欢迎。

  如今的迪庆,不再是过去人们心目中风雪弥漫、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而是一个融入了人类智慧与心血,珍藏着人类美好理想与高尚生活境界,一个能给予人们精神滋养和灵魂慰藉的胜地。越来越多的人奔向香格里拉,将心中的香格里拉与现实里的香格里拉进行对比,把《失去的地平线》所描述的东方世外桃源与现实的香格里拉进行对比,从而不断升华和谐香格里拉主题和内涵。香格里拉也正逐渐从传说和虚拟走进现实,并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全世界人们所追寻、所向往、所接受,这就是香格里拉魅力所在!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视察我州参加深博会的文化企业

 在我州举办特色产品展销会期间,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吕兵到参展企业调研。 

      2015年云南文博会期间,省文产办专职副主任刘荣察看迪庆参展企业

 

省财政厅文资办负责人调研我州文化企业 

民族工艺品业

  迪庆州金属工艺古老、传统,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和特色,产品包括服装饰品、生活用品、宗教用品和工艺品四大类,做工精美,工艺独特。

  近年来,我州充分挖掘潜力,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扶持金属制品企业加快发展,一批金属制品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我州相继培育和扶持了德钦县民族用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香格里拉市卡卓有限责任公司、香格里拉卡萨藏家手工艺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香格里拉卡瓦藏家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金属制品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2017年,我州金属制品产业产值预计达到3亿元,解决300人就业,培植5家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初步形成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休闲、观光、购物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使我州金属制品逐步成为云南省和全国藏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 

德钦银制品有限公司工艺品。

  迪庆藏族的制陶工艺在全国藏区有较高的声誉,其产品远销其它藏区。香格里拉尼西土陶历史悠久,工艺品典雅大方,图案精巧美观,有着浓郁的藏文化特色。

  随着尼西黑陶系列产品的热销,我州培育和扶持了香格里拉市尼西黑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香格里拉市黑土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两家民营企业,在传承培训黑陶制作工艺的同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统一收购并转销土陶产品。采取农户分散加工、公司集中销售的经营模式。目前生产黑陶制品的农户有80多户,从业人员146人,年生产土陶产品10万件,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

  现有黑陶制作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有2个省级著名商标。

尼西黑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黑陶产品。

民族会展业

  近年,我州实施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坚持面向市场,统筹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引导文化企业树立市场意识、营销意识,鼓励和支持我州文化企业大力开拓州外文化市场,积极参与不同层次的特色文化产品展销活动,搭建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平台,拓宽“走出去”的渠道。

  我州文化企业通过各种展销平台,积极开展宣传、营销、招商,使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营销模式更为多样,企业和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

  2016年,我州多次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国际国内的产品展示和推介活动。5月,我州组织10多家文化企业参加深博会,广东省为甘孜州和迪庆州搭建深博会展馆100多平米,并举办项目洽谈会,引起了国内外商家的广泛关注。6月中旬,在“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季)”上海系列活动中,我州3家文化企业共展出藏香、唐卡、藏族传统服饰等数十种产品。8月,我州遴选出10多家企业参加“创意云南2016文化产业博览会”,尼西黑陶、藏香、纳西东巴文书画作品等参展产品颇受客人青睐。在这次文博会上,迪庆松林文化旅游传播公司、香格里拉市卡萨藏家手工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德钦民族用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企业”,香格里拉市被评为“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市、区)”。在第四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4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我州参展的企业数量、产品种类均为历年之最。

  据统计,2010年以来,我州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国际国内会展20次,参展企业达200余户(次),招商引资协议资金达20亿元。

 

创意云南2016文化产业博览会迪庆展馆。

 

文化旅游产业

  旅游是迪庆州的“龙头”产业。我州以市场为向导,因地制宜打造鲜明地域特色和人文价值的文化旅游品牌,积极推进旅游与民族文化融合,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努力把香格里拉打造成知名的全球旅游度假胜地。

  推出了以普达措国家公园和白水台为主的生态游,以虎跳峡、澜沧江大峡谷、哈巴雪山、蓝月山谷为主的探险游,以塔城滇金丝猴、纳帕海国际湿地为主的科考游,以松赞林寺、梅里雪山为主的朝圣游,以巴拉格宗大峡谷、独克宗古城为主的休闲度假游等五大文化旅游产品。   

  

松赞林寺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位于中国西部腹心,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南来北往、繁衍迁徙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廊道,区域内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文化资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在我国区域发展和文化建设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我州就地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核心区域,将以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为方针,以创意创新为动力,尊重当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人才支撑,培育知名品牌,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作为发展的主要任务,优化布局空间、加强文化产品生产。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成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的西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带。

 

民族歌舞演艺业

  我州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为链接,以精品为核心,以演艺产业为目标围绕旅游产业,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全州演艺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打造具有浓郁藏族文化特色和魅力的音乐、舞蹈、戏剧和服饰展演精品。

  创作了民俗舞蹈《卡瓦格博礼赞》、《香格里拉》、《香巴拉映象》、《走进香格里拉》等剧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州民族歌舞团先后到海外多个国家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中央外宣办的高度评价。州民族歌舞团和安徽池州歌舞团联手打造的《走进香格里拉》剧目完全实现了市场化模式运作,在全国26个省市巡回商演1000余场次,累计观众达20万人次。舞蹈诗画《香格里拉》在文博中心正式商演,《香格里拉之声》演艺招商项目目前已演出500多场。

扎雅土司庄园。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