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往事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殷著虹 发布时间:2019-07-23 16:22:26

上世纪60年代,我们家居住在独克宗古城,古城驻扎着解放军团部(现迪庆军分区)。那时每逢团部里放电影,我们都喜欢到里面观看。团部里的放映时间固定在每周星期三,到了这天傍晚,平时站岗放哨很严的军营,便准许人进入,于是我们一早就会到指定的操场上摆放板凳,等候放映。在军营里看电影有严格的规定,银幕左边是地方群众的观看区,银幕右边为部队的观看区,中间留有一条两尺宽的走道。

那时电影开映前,进场的解放军把背包整齐地摆放在操场上坐下,然后各连队唱起了歌。当此起彼伏的歌声一浪高过一浪,经不住挑战的我们,也会跟着解放军叔叔唱上几首歌。就因为那时在军营里看过很多的电影,所以我对解放军的印象至深,更忘不了那看露天电影的岁月。

文革到来之后,父母把我和弟弟妹妹送到鹤庆县城读书,鹤庆县城没有驻军,也很少能看到露天电影,所以我很怀念独克宗古城,怀念在军营里看电影的情景。到了1971年春,父母把我们接回了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我便上了中学,再没机会到军营里看电影。在县城的红太阳广场上,只要天气好,每个周六放露天电影,观看人数比军营里多。

那时放映的故事影片不多,但新闻纪录片很多。放映顺序是先放完纪录片,然后才放故事片。所以那时人们把故事影片说成是“正片”,把纪录影片说成是“加映”。记得那年5月的一天,县城多处同时放露天电影,轮流“加映”的纪录片是《农业学大寨  雪山开红花》。这是一部在中甸县拍摄的影片,反映东旺公社新联大队在雪山峡谷中修筑梯田、开渠引水的奋斗精神。那时中甸县是全省“学大寨”的先进县,而新联大队是全省的先进典型。就是这部“加映”让我们从银幕上看到了自己的家乡,人们更加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自己家乡山山水水的“正片”。

1975年我高中毕业,到了县城附近的农村下乡。那时农村里也放露天电影,不过要等上几个月,电影放映队才能到来一次。面对单调、枯燥的农村文化生活,知青们只要听说县城里放映新电影,便会想方设法地到城里观看,看完后连夜返回村里。在那时,我们知青看过了许多新电影,还把电影《海霞》的插曲《大海边,沙滩上》、电影《红雨》的主题歌《赤脚医生向阳花》、《祖国啊,母亲》等歌曲传到农村。在那个年代里,电影歌曲能使我们心潮澎拜,优美的旋律引导着我们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记得我们下乡后不久,听说上海电影制片厂要在丽江拍摄一部影片,县里要求我们所在大队安排一名藏族男青年前去做群众演员。听到这一消息后,我们知青都很兴奋,却又纳闷为什么不让知青去呢?那时总觉得我们知青总要比农村青年有见识。后来经过打听得知,去当群众演员可不简单,要赶上20多头牦牛到丽江,拍完电影后再把牦牛赶回来。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一些方面的能力不如农村青年。

最后派出的人是大队信用社会计拉茸,赶去的牦牛都是些各小队的菜牛。拉茸走后我们便盼望他早些回来,更盼望着能在电影上看到他。两个多月过后,拉茸回来了,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去问他拍电影的情况。哪知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甚至连拍了个什么影片也不知道,真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去拍电影了。

第二年的一天,县电影队专程到我们所在的大队放映新电影《阿夏河的秘密》,我们这才知道拉茸参加拍摄的电影镜头就在影片里。电影是一部儿童故事片,讲述在阿夏河畔的林场上,汉、藏、回族三名少年孙大亮、扎西和马甲甲在暑假期间,发现水运队长与盗窃集团相勾结,盗卖国家木材的案情,最后通过他们机智勇敢地出击,公安机关破获了这起案件。这是一部艺术感染力丰富的影片,拉茸在电影里有一个放牧的画面,一个和林业工人在一起的镜头。虽然他在影片里就那么一晃而过,却让村里人十分惊喜。我们也才恍然大悟,懂得了电影靠剪辑组合。

也就在这年,有关拍电影的消息不断传来。先是长春电影制片厂《踏遍青山》摄制组到中甸拍外景,当《踏遍青山》摄制组到达中甸后,县城里便热闹了好一阵,这部电影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当得知《踏遍青山》是描写地质队生活的,拍摄了许多中甸的高山河流,我们都盼望着早日看到影片里的家乡风景。可惜这部影片最终没有公映。

之后又有关于电影的消息传来,说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与昆明电影制片厂要联合拍摄故事片《黑面人》,导演选中州歌舞团的藏族演员特姆去拍戏。这可是个让人惊讶不已的喜讯,很快成了县城里人们谈论的话题,人们都说中甸要飞出“金凤凰”了。

1979年《黑面人》在县城公映时,县城里又热闹起来,人们都想看到电影里藏族姑娘特姆的身影。《黑面人》讲述的是解放前哈尼姑娘宗尼,为了躲避匪兵的污辱,把脸抹黑隐入密林,后来得知家乡得已解放,投入到解放军组织的战斗中,把敌人一网打尽的故事。著名演员刘佳扮演宗尼,特姆在剧中扮演四号人物阿娜。在跌宕起伏的电影情节中,人们都为家乡出了个电影演员感到自豪。

就在这段时间,我从农村回到城里参加了工作。让我高兴的是,城里放映了中央民院迪庆藏文班学员配音的国产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这部影片讲述了主人公任师傅在支援彝族山寨的兴修水利中,见到了彝族社长马赫抚养的达吉姑娘,当认出达吉是自己失散的女儿后,父女俩悲喜交集地相认的故事。这部被译制成迪庆本地藏语电影的公映,让藏族和彝族群众惊喜不已。人们奔走相告,都来看这部“民族电影”,电影插曲《心儿飞北京》也很快就在县城里传唱开来:“太阳挂在蓝天上哟,彩霞红又红;泉水流在高山上哟,草木青又青;毛主席住在北京城,天下放光明……”

这以后,随着电视来到了雪山草原,千家万户便沉浸在了引人入胜的电视节目中,从此人们似乎忘却了昔日热闹的露天电影场,州、县影剧院也变得门可罗雀。

如今,风光的电影又卷土重来。新兴的3D、4D电影也相继登陆香格里拉,当那音响逼真、画质清晰、立体感强的电影展现在我们面前,还真让人感觉到热播的电视剧无法与电影相比。

在高科技电影时代,香格里拉迷人的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成了很多电影大片的首选取景地。如今以香格里拉风光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以及原型人物为香格里拉的影片或电视片已很难统计。而据我所知,近年来冠以香格里拉之名影视“正片”就有《香格里拉》《我在香格里拉》《这儿是香格里拉》等等。

我不经意间发现,无论是观赏着美轮美奂的电影画面,还是走进惊心动魄的电影情节中,当如过眼烟云剧情散去后,我似乎记住了演员而忘记了剧情。而当回忆过去所看的电影时,剧情始终难以忘怀,却不知道演员是谁。于是,我怀念起那高高挂在夜幕中的电影银幕,怀念那歌声荡漾的露天电影场。那是我童年的幸福故事、少年的欢乐光景和青春的美好记忆……


责任编辑:张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