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4-12 18:02:40

——2009年4月10日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 陈建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沉着应对、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接连经受了雪灾、3·14事件、全球金融危机等历史罕见的困难和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州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州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州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5.67亿元,增长18.5%;财政总收入完成5.49亿元,增长27.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3.2亿元,增长35.9%,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49亿元,增长25.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65亿元,增长30.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368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95元,增长1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5.03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7.1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0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9亿元,增长25.6%,贷款余额52.5亿元,增长20.8%。

  (一)全面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将落实惠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三农”投入。2008年全州涉农投入42074万元,增长55%;对农民直接补贴资金7542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建成高产稳产农田1.1万亩;通村公路1004公里;新建各类水利设施2297件,其中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3件,解决了4.29万人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开展3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238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启动1000户游牧民定居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着眼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建设核桃基地41万亩、药材基地3万亩、葡萄基地0.6万亩、蚕桑基地1.6万亩、红豆杉基地1.7万亩、油菜基地2万亩,加强生猪、牦牛、肉牛基地建设,大小牲畜出栏34.5万头只,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0.9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4.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460万元,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积极开展农技推广。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900期,培训农民4.8万人次,全州农业科技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思路、整合扶贫资源,安排6750万元资金,实施27个建制村扶贫整村推进,解决贫困人口1.9万人。农业总产值达9.9亿元,增长11.8%;粮食总产量达13.95万吨,增长4.51%。大灾之年实现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全力推进产业建设,发展实力进一步提升。把做优做强支柱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按照做大规模、提升质量、增强支撑力和拉动力的产业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战略,进一步培育壮大旅游、生物、水电、矿产四大支柱产业,推动全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旅游业在逆境中发展。年初3·14事件、年中地震、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州旅游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冲击。面对严峻形势,我们积极破解难题,推进旅游业平稳发展。抓基础。以“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为目标,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抓好精品景区建设。坚持核心景区“政府主导”的原则,积极推进香格里拉普达措、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和松赞林寺景区建设;与省旅游产业集团公司合作,加大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力度;采取果断措施收回了虎跳峡景区经营管理权,并加快建设。全年完成旅游投资6.2亿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抓促销。及时组团到昆明、上海、香港等地开展宣传推介,借助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等知名媒体,宣传迪庆发展、和谐、开放、文明的良好形象,年内迪庆香格里拉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称号,梅里雪山、虎跳峡、梅里大峡谷获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殊荣,提升了香格里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注重抓好客源市场拓展和品牌促销,激活了旅游市场。抓改革。为形成“管理顺畅、权责明晰、分工合理”的体制,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州人民政府制定了《迪庆州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得到了省旅游局的充分肯定。抓服务。全面加强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旅游业在逆境中得到了发展。全年接待游客362.9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2.62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实现33.52亿元,门票总收入达1.84亿元。

  生物产业加快发展。依托优势资源,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目标,在推进市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上着力,在打造生态品牌上下功夫,加快生物产业发展。一是抓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生产饮料酒9969千升,增长11.3%;核桃系列产品650吨,增长47.7%;松茸系列产品600吨;牦牛系列产品1459吨,增长264.7%;加工野生蔬菜500吨,增长70%。生物产业加工产值达7亿元,增长27.36%。二是抓好品牌打造,逐步扩大影响。立足绿色、生态、安全,加快生物产品品牌建设步伐,核桃油等一批生物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全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云南名牌产品2个。生物产业总产值达12.1亿元,增长34.44%。

  水电产业建设加速推进。按照“优化开发,壮大规模,提升效益”的要求,协调推进电源点和电网建设,全力发展壮大水电产业。一是积极推进“两江”干、支流水能资源开发。与华能等大企业合作,加快“两江”开发,里底电站配套项目动工,乌弄龙电站前期工作加快,梨园电站开工,在规模开发水能资源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抓好浪都河二级、丹达河等“两江”支流中小电站建设。完成水电投资12亿元,新增装机7.3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54.18万千瓦,发电12.86亿度。二是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农网建设投资完成0.41亿元,全州行政村通电率达98.92%,农户通电率达92.51%,解决6309个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三是全面开展水能资源清查,摸清了资源家底,为科学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四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与南方电网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加快电网发展搭建了平台。

  矿业秩序整顿和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抓住矿业秩序整顿和提升开发能力两个重点,推进矿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矿业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力度,研究制定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法及整顿规范意见;严肃查处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炸毁非法矿洞55个,取缔矿权5个,报请省国土资源厅取缔探矿权11个,全州矿业权总数减少10.7%,整顿和规范工作取得了实效。二是加快开发区和维西新兴工业园区建设,提高集中度、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三是积极推进红山片区规划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四是加强矿产资源规费征收,积极完成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任务。全州完成矿业投资14亿元,生产铜选矿含铜10967吨,增长60.7%,铁矿石原矿102.9万吨,增长143%。

  (三)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打牢。州政府把2008年确定为“项目推进年”。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调整,加大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力度,主动与大企业联系与沟通,积极招商引资。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基础产业培育并举,建设了一批强基础、增后劲,支撑力大、影响面广的大项目、好项目。年初确定的12项重大工程中,除丽香铁路正在加紧做前期工作外,小中甸水库、犁地坪水库、香格里拉县城集中供暖、香格里拉机场改扩建、德盐公路、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综合治理、国家公园、维西矿业、亚洲旅游论坛永久性会址和开发区第二工业片区等11个项目开工及加快建设进度。99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村公路等22个项目竣工;德钦县城整治拓展工程、小集镇建设、廉租房建设等40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香乡、香木、洛吉、羊拉公路和维西市政二期等37个新项目全面开工。2008年项目建设呈现出重大与重点项目并进、续建与新建项目并举的喜人局面。固定资产投资强力拉动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了一定提升。

  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改造中小学危房15507.9平方米,建设州民中教学综合大楼和香格里拉上海高级中学等,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整合资源、规模办学。完成191所一师一校撤并,学校布局渐趋合理,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落实政策、促进发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实施“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工程,经过积极争取,每生补助标准提高了200元,全州补助金额8128万元,47720名学生受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3.71%;扩大高中工作进展顺利,高中入学率达40.1%。加强师资、强化管理。积极开展师资培训,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均衡发展。

  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解决城乡群众特别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为重点,全面加强医疗卫生工作。香格里拉人民医院门诊楼投入使用,维西县医院和虎跳峡、五境等乡镇卫生院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医疗卫生基本建设投资1647万元,新建和改造面积达10401平方米,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得到加强,各级财政对农民的补助标准从每人40元提高到85元,全州270043名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为90.41%。藏医药开发步伐加快。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加强,“问题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落实奖励扶助救助制度,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切实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2008年全州城镇新增就业5218人,完成计划数的113.4%;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488人,完成计划数的162.7%;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五险”参保人数达98146人,增加10923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19367人;全年共安排下达救灾资金3325万元,增加249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60岁以上贫困老人补助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7012.61万元,比上年增加1816.05万元,全州98308名城镇和农村困难人口受益;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加快发展科技事业。结合全州支柱产业培育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实施了国家、省、州科技项目29项;加强科普宣传、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展科技引进和吸收消化再创新,全州各族群众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利用科技发展生产的能力逐步提高。

  促进文化、广电、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兴州”战略,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认真实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免费放映“2131工程”,城乡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推动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1.6%和89.6%。新闻宣传唱响主旋律,为全州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北京奥运圣火香格里拉传递活动成为云南传递活动的亮点,扩大了迪庆影响;成功举办全州第七届体育运动会,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与活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以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为契机,结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深化改革,努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完善政府考核评价体系,调动了干部积极性,推动了工作落实。积极推进旅游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和电力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支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经济效益稳步上升。积极推进金融、财税、价格、流通体制改革。加大部门预算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更加公开、透明,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全面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升交流协作质量。一是从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搞好服务着手,积极营造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二是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培育,与战略伙伴合作取得新进展。三是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做实与上海、昆明市对口帮扶与合作交流工作。 2008年,全州新签订和结转经济合作项目128项,实际到位州外资金33亿元,其中利用外资421.65万美元。上海市帮扶资金到位2700万元,增长20.5%;昆明市帮扶资金到位1346万元,增长41.3%。口岸建设及外事、侨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扎实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迪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切实抓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引导全州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弘扬尊重和爱护自然的优良传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继续对2583万亩天然林实施有效管护,建设公益林2.9万亩。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建成沼气池5584口,安装太阳能1.1万平方米。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政管理工作。实施纳帕海国际湿地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扎实做好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进一步巩固“禁塑”成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降耗工作,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七)大力开展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大局进一步稳定。按照“确保不出大事,力争不出小事”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坚决反对分裂破坏活动。3·14事件后,我们把面上积极预防与强化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管控工作结合起来,把藏区维稳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教育群众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是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繁荣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改善寺院条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是加大维稳投入。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维稳投入,确保维稳经费。四是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打黑除恶”、命案侦破及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认真开展禁毒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五是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开展“大接访、大下访”,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稳定隐患。六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实现死亡和经济损失指标双下降,全年未发生一起特大安全事故。七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优抚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八)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国家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8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许多重大挑战和考验。为使挑战化为希望、考验化为机遇,州人民政府超前谋划、抓住有利时机,组织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赴京赴昆汇报组,分别向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等十多个部委和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等二十多个部门汇报工作,一次赴上海对接对口帮扶工作,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在反复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国家发改委和中央藏区工作领导小组上报了《支持迪庆藏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方案》。由于见事早、行动快,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在2008年,为我州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安排了一批项目和资金,并将丽香铁路等一批涉及我州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发[2008]34号文件,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切实加强政府建设,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我们通过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科学发展能力、工作落实能力、廉政建设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州进程,全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向州政协通报协商,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已完成草案听证工作。二是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不断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始终坚持情况不明不决策、未经专家论证不决策、没有进行民主讨论不决策、不符合法定程序不决策。三是把落实进行到底,工作落实能力明显提高。各级行政机关坚持重心下移,用三分之一的时间研究工作、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抓落实,少开会、开短会,少讲话、讲短话,少发文、发短文,州政府会议减少20%,文件减少10%。成立了政务落实办公室,对重大、重点项目和其他重要工作进行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全面推行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四项制度,全州问责29人,其中州级7人。组织35个部门参加政风行风热线。四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提升廉政建设能力。公开政府信息,透明政府工作程序;加强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审计监督,认真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政府的公信度得到提升。五是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六是强化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物,规范权力运行。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以沉着、坚定、团结、拼搏、理性、实干的态度和精神,积极应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取得了可喜成绩。这是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上下齐心协力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向关心和支持我州发展的省属驻州各部门和驻迪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部分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凸显,保持全州经济快速增长压力增大;农村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大,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艰巨;财政压力加大,收支矛盾突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政府效能、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始终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加沉着应对,更加勤奋工作,绝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目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并日益加重,经济运行困难加大,保增长任务艰巨。

  同全国、全省一样,金融危机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正在加深,加上我州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矿产业发展严重受挫,矿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严重不足、价格快速下跌,短期内价格回升趋势不明;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到位困难,投资企业由于效益下滑无力扩大投资,融资困难;旅游业持续增长困难重重,国内外游客消费能力下降,客源市场萎缩的状况短期内无法逆转;国内外市场缺乏活力,农产品价格下跌;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农民工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增多,就业压力加大。

  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对困难及今后可能加重的局面有充分的估计和预判;又要正确把握今年面临的机遇,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超常规的举措,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转机,争分夺秒,扎实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积极因素有:一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措施,为我州加快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二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藏区发展,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州今后一个时期跨越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三是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迪庆的发展和稳定,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特殊支持,我州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更加有力。四是我们有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迪庆实际、具有迪庆特色的发展思路。五是有一支作风务实、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六是有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和州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高度重视藏区发展稳定的历史机遇,坚持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生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千方百计保持全州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迪庆建成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州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抓机遇、渡难关。当前,我们既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等巨大挑战,也面临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规模和积极支持藏区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以顽强的毅力、优良的作风、精诚的团结,抢抓机遇、创造机遇,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二是增投资、上项目。投资是拉动我州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增投资、上项目、强基础、壮产业、保民生上,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信贷支持、社会支持,想方设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紧谋划和实施一批打基础、强根本、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藏区前列。三是重民生、促和谐。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就学、就医、就业、保障、安居、三农、扶贫等关乎民生的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维护社会稳定上走在全国藏区及全省前列。四是保生态、优环境。保护好生态是实现我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维护“两江”下游生态安全的需要。我们要把“生态立州”的思想贯穿于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之中,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模式,使生态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国藏区及全省前列。


  三、突出重点、迎难而上,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

  (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抓好“三农”工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要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要加大“三农”投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建设100件“五小”水利设施和10条骨干沟渠,修建600公里农村公路,解决6000个农村人口无电问题。三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依托资源,壮大规模,拓展市场,大力发展优质特色产业,建设核桃基地46万亩、中药材基地3万亩、葡萄基地1万亩、油菜基地2万亩、青稞基地10万亩、牦牛基地10万头、生猪基地35万头。四要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广泛运用地膜覆盖等技术,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努力提高科学种田及养畜水平。五要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完成农村技能培训1万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万人,争取实现劳务收入2.2亿元。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要紧紧抓住由“生存型扶贫”向“发展型扶贫”转变的关键时期。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五建、五通、五有”的要求,即:建制村建一支群众信任、团结干事的村两委班子,建一个文化室,建一条进村公路,建一批输电线路工程,建一套广播电视信号系统;20户以上自然村通简易公路、通村内卫生道路、通安全卫生自来水、通电、通广播电视信号;农户有一幢永久性住房、有太阳能或沼气池,人均有一亩稳产农田地、有一亩特色经济林果或经济作物,户有一个劳动力培训转移。整合资金8200万元,实施31个建制村扶贫整村推进。二要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开展集体经济组织、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扶贫试点工作,把一次性无偿产业扶持逐步转变成滚动式无偿产业扶持。三要抓好易地扶贫,完成1300人易地扶贫任务,实施1个自然村革命老区扶贫开发项目。年内解决贫困人口1万人。

  (二)以强基础增后劲为重点,全力推进重大重要项目建设。要以千方百计增投入、全力以赴抓项目为突破口,坚持经济与社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与基础产业培育项目并举,加大投资规模,增强发展后劲。今年计划实施丽香铁路等19个重大项目和通村公路等40个重要项目,力争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交通方面,按照建设一条铁路、两个机场、三大主干、四外通道和五千公里通村公路的交通网络目标,开工建设丽香铁路,完成香格里拉机场改扩建工程,做好国道214线香德段、香维公路、德钦小型机场等前期工作,加快德盐、香乡、德贡、香木、羊拉、洛吉公路等建设进度,启动香乡旅游北环线和德维、香宁公路建设项目。水利方面,抓好犁地坪、小中甸、康斯“三库”建设。加快犁地坪和小中甸水库建设步伐,完成康斯水库前期工作。城镇方面,按照“规划先行、拉开框架、打好基础、突出特色、政府引导、市场运行、丰富功能、美化环境、强化管理”的思路,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力争在2012年前把香格里拉县城建设成可容纳10万人、维西县城3万人、德钦县城1万人的城市,同时建设一批特色小集镇。打造具有经济、文化、商业、社会价值的“四值”城镇。今年重点抓好香格里拉县城希尔顿生态旅游城、德钦县城整治拓展、维西县城市政二期建设和实施好小集镇建设项目。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到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开工一批。

  (三)以提升产业层次为抓手,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以提升产业层次、做大产业规模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全力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

  做优旅游产业。要围绕做实香格里拉一个品牌,依靠自然、人文两大资源,发展观光、休闲、度假三型旅游,做到旅游与文化、硬件与软件、旅游与农业、保护与开发四个结合,建设香格里拉普达措、梅里雪山、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和虎跳峡、巴拉格宗景区五大精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思路,全力推进旅游支柱产业建设。一要加强硬件建设。按照核心景区“政府主导”的原则,争取上级支持,吸引金融和社会资金,加强硬件建设。加快香格里拉梅里雪山、滇金丝猴国家公园、虎跳峡景区、亚洲旅游论坛永久性会址等项目建设步伐,巩固完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启动“香格里拉”酒店等项目,力争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二要提升软件服务水平。扩大旅游就业,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完善应急、投诉、救援体系,大力整顿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三要改革创新。加快出台《迪庆州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四要拓展市场。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拓展客源市场,巩固我国沿海地区、欧美等传统市场,拓展我国中西部地区、东南亚各国等新兴市场,加强与丽江等地的合作交流,采取有力措施开辟新航线,确保游客数量稳定增长。五要提升档次。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实现文化价值;把发展旅游与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统一起来,积极引导农民开发旅游商品和提供旅游服务;既要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又要有效保护好资源,实现永续利用;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推进,让游客既能充分感受到秀美自然风光和多彩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又能享受到一流的服务。争取游客总数突破40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35亿元,门票总收入要突破2亿元。

  做实生物产业。依托丰富资源,着眼市场需求,着力抓好葡萄青稞干酒“一酒”,核桃油、菜籽油“两油”, 畜产品、松茸、药品“三品”生物产业。一要建基地。抓住省启动实施优势生物产业推进计划和建设全国木本油料基地的机遇,加快核桃、药材、葡萄、油菜、生猪和牦牛基地建设。二要抓加工。扶持及鼓励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开拓高端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户增收。三要创品牌。要做好生态文章,以香格里拉·藏秘、核桃油等有一定市场影响的产品为重点,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市场营销,努力打造出几个响亮的生物产品品牌。今年,生产饮料酒12000千升、核桃系列产品800吨、牦牛系列产品2000吨,加工野生蔬菜1000吨、松茸产品600吨,生产药品6000件、藏药350万丸、藏药制剂2吨,加工油菜籽2000吨。生物产业总产值要达到14亿元。

  做大水电产业。要突出抓好境内“两江”、“十河”开发和城乡电网建设,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一要加快“两江”干、支流水电开发。梨园电站加快进度,里底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乌弄龙电站完成前期工作,托八电站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力争“两江”干流水电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加快浪都河、尼汝河、丹达河、岗曲河等10条主要支流开发进程,争取完成水电投资15亿元,新增装机9.56万千瓦,水电总装机达64万千瓦。二要优化电网结构。推进220千伏省电网延伸至香格里拉县城、维西至剑川、迪庆变电站至尼汝河、香格里拉县城至岗曲河输变电工程和农网改造,实现电源点和电网建设协调发展。三要完善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制定完善利益分配、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认真抓好库区移民工作,确保水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水电总产值要达到6亿元。 做强矿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合理开发,重点抓好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维西两个工业园区和铜、铁、铅三大基地建设,实现矿产业提质增效。一要继续加大整合力度。利用矿价下跌的时机,淘汰一批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矿产资源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开采利用水平。重点抓好普朗、羊拉、庆福、菖蒲塘等矿区建设。二要加快园区建设。要做好完善园区设施和引企入园工作,提高资源和加工能力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提升矿业效益。三要规范矿业秩序。进一步加强矿产开发秩序整顿,进一步严厉打击私挖滥采等违法行为,进一步研究制定矿产资源开发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地质环境保证金等规费征收工作,实现有度有序开发。力争完成矿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主要矿产品产量稳步增加,矿业效益逐步提高,矿产业总产值要达到11亿元。

  (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越是困难时刻,越要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强化教育基础地位。教育是基础性先导性的事业。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年内新建和改扩建校舍5000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0000平方米;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大“双语”师资培养和“双语”教学力度;认真做好香格里拉职业学院申报工作,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深入推进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各项政策;建立奖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学校、优秀校长、最佳教师给予奖励;继续实施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和人身保险平安工程,对47720名中小学生和1288名中专生分别给予每人1200元和1500元的生活补助,为全州农村和城镇低保家庭中小学生统一购买人身保险;认真抓好香格里拉县普及高中试点。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一要加强科技创新。依托“推进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力争取得2-3项科技创新成果。二要抓好科技推广。面向农村和基层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步伐。三要开展科普宣传。利用科技讲座、报刊等宣传平台,积极普及科普知识,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四要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队伍和科技推广硬件建设,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科技服务网络。五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提高参合率和集资标准;完善香格里拉人民医院设施;加强维西、德钦县医院和11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增加2个社区服务中心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州藏医院建设项目;着力加强医疗卫生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藏医药人才和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抓好艾滋病防治;搞好公共卫生服务,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深化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群众的就医难题,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推进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实施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程;完善计生服务网络,新建9个乡镇计生服务所。

  加快发展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要着力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建设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好有代表性的文化节会活动。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挖掘一流的创作题材、聘请一流的策划大师、搭建一流的展示平台,以每年推出1-2个精品的方式,扎实推进文化“七个一”工程,力争开拍能充分体现和谐香格里拉、文化香格里拉丰富内涵的一部电视剧、二部音乐电视。完成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以上;实施州级广播电视节目乡镇覆盖工程;完成州电视台康巴藏语电视频道三县县城无线覆盖。切实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改善体育发展条件,完善乡镇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促进群众体育、民族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积极做好参加省十三届运动会准备工作。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一要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00个。二要建立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有计划地引导农民工返城务工;加大自主创业支持力度,鼓励自主创业;认真落实《劳动合同法》,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三要开展就业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全年完成劳动力培训1.2万人次,加强州、县劳动力市场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统筹层次和水平。农村低保享受人口要达到94600人,城镇低保标准人均提高10元。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和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县级统筹到州级统筹。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等工作,逐步完善民生安全网。

  抓好住房安居工程。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快实施住房安居工程。2009年计划投资2400万元,力争建设廉租房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00万元,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3500户;计划投资1.6亿元,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6000户。进一步抓好房改工作。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困难和住房安全问题。

  努力扩大消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加大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建立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网络,加快推进“乡村流通”、“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工程,促进农民消费。扩大旅游、文化等服务性消费,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消费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市场整治,保障消费者权益。


  (五)以打造生态迪庆为目的,切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经济要服从生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方针,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一要大力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进一步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树造林工作,加大金沙江、澜沧江沿岸封山育林力度,强化湿地、水资源保护,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纳帕海国际湿地综合治理和香格里拉县城“三河”治理工程建设进度,建设生态公益林2.8万亩,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20平方公里,增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积极向省和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群众保护生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好生态州县规划。二要积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三县县城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部门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三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爱护自然的生态观,俭朴、健康的消费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各族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四要加强林政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六)以增强发展动力为核心,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勇于变革,善于创新,敢于突破,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深化改革。要结合州情,联系实际,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合起来,以新理念新思路推动改革。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财税、流通、公路交通等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旅游、水电、矿业开发管理体制改革,从体制机制上为产业发展清除障碍。继续深化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

  坚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是我州加快发展的助推器。要不断拓展思路,坚持招商与选商相结合,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要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要巩固和提升与上海、昆明等友好市的对口帮扶工作,争取更多帮扶资金。要全面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自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今年要推出50个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州外到位资金37亿元,引进国外到位资金500万美元。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坚持平等保护物权,推进准入公平,形成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建立政府与企业联系制度,落实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七)以妥善处置各种矛盾隐患为突破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谐发展,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决防范和打击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巩固和发展和谐的民族、宗教关系,维护祖国统一。二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继续开展“大接访、大下访”,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要逐步建立藏区维稳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开展禁毒工作,营造良好治安环境,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要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州进程,开展“千名干部送法进村(寺)促和谐”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五要健全各种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报告、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六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依法严厉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严密防范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严格市场准入,深化专项整治,强化源头监控和市场监管。七要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以文明社区、文明村组、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升群众文明素质,重视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八要做好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工作。积极支持驻迪部队建设,抓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九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

  (八)以效能建设为切入点,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根本保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发挥好社会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做好行政复议,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民族立法进程,组织起草《自治条例实施细则》等单行条例;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建立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认真实施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把实施四项制度与转变工作理念、政府职能、服务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政府建设有效途径。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要求,更加注重治本,坚决惩治腐败。艰苦创业,厉行节约,今年要对公务经费实行零增长管理,加强对扩内需、保增长项目的监察审计,强化行政权力制约,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投资类审批项目,要尽量简化程序和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绩效考核和效能监察,促使部门及工作人员不仅能办事,而且能办好事。要严格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把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把问责范围延伸到各个领域,严肃追究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要把抓落实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兴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加强对重大、重要项目和重点工作进行督查,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知难而进,团结拼搏,紧紧依靠全州各族人民,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早日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