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开展“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纪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11 16:05:08

  2007年11月15日,迪庆漫天飞雪,州委大院内,四面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10时许,中共迪庆州委书记齐扎拉把四面党旗授给三县一区党委书记,在35名厅级干部的率领下,1215名机关干部冒着鹅毛大雪奔赴全州29个乡镇村村寨寨,揭开了“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的大幕。

  从2007年11月份至今4个多月,迪庆州委在全州机关中抽调1000多名党员干部,走村串寨,进寺庙,访农户,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促进全面小康建设。这些党员干部深入雪山草原,坚守农村与广大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谋求发展大计,把十七大精神送到千家万户。“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如春风雨露滋润着广大农牧民的心田,在云南藏区迪庆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八看三算账”让农牧民感受到十七大精神

  如何使精炼概括的十七大报告让农牧民都能轻松理解呢?迪庆州委书记齐扎拉说,以“八看三算账”为主要方式,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是这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每到一地,工作队员都要给村民们细细算账:现在迪庆的农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税赋,不用缴纳任何税费;就是不用下地干活,平均每个村民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良种补贴等直接到手的现金就达到500多元。而且现在村里的贫困户和贫困老人还可以每月都领到生活补助,在5公里范围内都可以找到一个农家卫生室就近看病,孩子们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每月都可以领到80到100元不等的补助。

  细细算完账,一些村民说,原来没有对比,我们还真糊里糊涂的,还不知道自己正享受着国家这么多优惠政策。

  维西县塔城村曾经担任过德钦县公安局局长的退休干部金安此里现在被聘为村支部党建指导员。工作组进村宣讲十七大精神时,老人主动要求协助工作队员宣讲。老人把十七大精神编进了弦子和锅庄唱词中,到藏族村庄用藏语演唱,到傈僳族村寨用傈僳语演唱。“老汉我今年七十八,也来说说十七大。十月份开了十七大,总书记讲了英明话,各项政策定齐全,文化科学走在前,新农村建设是关键,和谐社会展新颜……”

  德钦县四位云岭艺人编排的小品《说唱十七大》深受农牧民欢迎。“孩子上学不用愁,生病住院可报销,贫困老人领补助,盐巴茶钱有保障……”四位艺人在节目中抒发着自己的喜悦之情,用自己的话讲述了十七大报告中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内容,奔子栏村老人扎西看完表演后,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形式好,我全部听懂了,记下了,知道了十七大报告都讲了些啥。”

  德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燕兰告诉记者,德钦县文艺队的演员结合十七大报告,精心编排了《十七大精神暖人心》、《歌唱十七大》以及《党啊,亲爱的妈妈》等节目,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宣传了党的惠农政策。

  据统计,在活动第一阶段,这一千多名下乡的干部共组织了100多场宣讲十七大的报告会,组织融入十七大精神的文艺演出62场。许多老百姓深有感触地说,采用文艺演出的形式,让我们很轻松就明白了党的惠农政策,以前还真不知道党的惠民政策有这么多。

解决寺院困难 探索管理新路

  千名干部不但深入农村基层,还把寺院当作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对于僧侣人数较多的香格里拉县松赞林寺和德钦县东竹林寺安排了专门的工作组进行宣讲,而其他21个规模较小的寺院则由驻村的联络组负责。

  东竹林寺寺管会主任拖顶江初说,这次活动与原来最大的不同是,工作组把宣传与解决寺院困难相结合,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党对寺院的关心。工作组进寺院后,帮助寺里完善了僧人外出活动管理等制度,为寺里解决了变压器,还协调司法机关干部到寺里讲授法律知识,把寺里60多名老年困难僧侣纳入了低保对象,为寺院办了许多实事。

  在进寺院宣传十七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松赞林寺管理局积极配合工作组,根据松赞林寺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知名景点的特点,率先在全国藏区探索管理藏传佛教的新途径。管理局实行景区、寺院、社区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和谐寺院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访贫问苦解民忧 化解矛盾建和谐

  羊拉村西夏村民小组村民拉宗说:“工作队真是活菩萨。”去年11月,拉宗的丈夫出外砍柴时不慎跌入深沟,造成严重的脑震荡,家庭贫困,正当拉宗四处筹钱为丈夫治病时,联络组协同乡政府干部职工募捐了1万多元的医药费。在元旦过后,工作组又把500元钱送到了拉宗手中,雪中送炭,为她家解了燃眉之急。

  结合宣传十七大精神,在活动的第二阶段,迪庆的千名干部走访慰问了贫困户7894户,发放慰问金120.9万元,捐款捐物136.8万元。有的工作组还组织妇女老人进行体检,帮助五保户修缮房屋。

  进村入户的千名干部还用真情实干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在雪域高原奏响和谐的音符。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满村的村民,因和开发商发生误解,使村里的汤满河二级电站的开发被耽搁了三年。联络组进村后,驻村联络组组长张宏耀多次进村动员村民。他说,县委、县政府在开发过程中一定会考虑村里和村民们的利益,不会让你们吃亏。通过苦口婆心的劝说,村民打消了疑虑。今年春节前,县政府已经和开发商签订了开发合同,电站开工在即。

  据统计,活动期间,工作组共排查矛盾隐患784件,调处矛盾纠纷656件,在雪山草原奏响了和谐的旋律。

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基层基础

  3月2日,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塔城村张贴着三处村务公开栏,内容包括“吸收新党员”、“党员联系村务社区工作”、“劳模先进表彰大会各项支出”、“高龄贫困老人生活补助发放”、“贫困家庭生活补助发放”等。“联络组进村以来,帮助我们完善了村务公开等制度,工作越发有板有眼。”村支部书记陶勇一脸的轻松和喜悦。

  鲜艳的国旗与党旗在藏式土掌房屋顶上迎风飘扬,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德钦县升平镇党委副书记、阿东村联络组副组长马彩花对记者说,在藏区,只要有僧人活佛的家庭,房顶上都要挂一面经幡,联络组进村后,这里的村民出现了不挂经幡挂国旗的新变化,只要有1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家庭,房顶上都悬挂了一面鲜艳的国旗,党员家庭还加挂了一面党旗。

  阿东村基层组织建设很薄弱,许多党员中存在找不到事做的突出现象。对此,联络组在村里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有了工作目标,党员们比以前更有干劲了。原来村里的道路一直处于只通不畅的状况,联络组决定发动党员兴修公路,在党员的带动下,村里近200名团员青年也积极投工投劳,投入到建设公益事业活动中。

  联络组为村民干的一桩桩实事,吸引了许多农村青年,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到目前为止,联络组已经收到了26份入党申请书,16个村民小组都发展了入党积极分子,其中有10名妇女劳动能手。与此同时团组织还吸纳了23名新团员。

  迪庆“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作组指导和帮助村“两委”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658件,有效加强了基层基础工作。


架起连心桥 同奔小康路

  为群众办理实事2200件,累计投入资金1473.94万元。活动中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千名干部刚进村时,不少群众还带着疑问:“他们能在这里吃得了苦?能给我们办什么事呀?”面对群众的质疑,工作组成员没有多说话,只是默默地以行动以成绩来说服村民。

  今年1月,迪庆遭遇50年不遇的雪灾,德钦县云岭乡红坡村在雪灾中倒杆断电,通讯中断,几乎与外界隔绝,联络组积极协调调运电杆,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在短时间内恢复了供电和通讯。

  在维西县永春乡拖枝大村,很多项目都因为群众不愿投工投劳而搁浅,修卫生路也成为了村里的老大难问题。找准“症结”后,州委副秘书长、驻村联络组副组长李清培积极带领队员到州县有关部门筹措资金,争取到上百吨水泥和十几万元资金。从去年12月开始,村里的群众就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卫生路建设。3月初,记者在这个工程现场看到, 71岁的村民张仲谦腿脚不便,不顾家人劝阻,也前来拌水泥;腰驼的村民和丽花,也在工地上吃力地背着数十公斤的水泥,却没有半句怨言。

  活动调动起了百姓的建设热情,更驱动了群众的创新活力。

  施垮底村民小组的“领导机构”原来有5人,群众工作的担子都压在这5个人身上,有时还真的感觉有点吃不消。在村“两委”和联络组的支持下,村民小组长雀坤华从村民中挑选了38名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新农村建设员,并分别给这些新农村建设员分派了不同的工作任务,有的管山林,有的管公路畅通……遇到大的事情,5名村领导在统一思想后,再发动建设员们去分头做群众的工作。

  “人心齐,泰山移。”如今,这个村里人均种植的核桃树达280多棵,遇到抢修公路塌方、开展文化活动,都是全村老小齐上阵;而村里以往常见的一些陈规陋习,也难以见到踪迹了。

尾声:无声的转变

  这次迪庆“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的工作队员人数之多,下基层时间之长,工作队办的好事、实事如此之多,在迪庆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通过千名干部围着农牧民转,听着农牧民说,帮着农牧民干,在无声无息中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历练了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

  “只要我们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带着真情为他们多做好事,就能和他们心连心,打成一片、融为一体。”驻永春乡拖枝村联络组组长李清培谈起4个多月在基层的工作体会时深有感触对记者说。

  “干部与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亲。”驻虎跳峡镇金星村联络组组长张泽锋感叹道:“这次活动不同于以往‘下乡检查’,而是真正沉下身去,深入田间地头,当面听到批评声和埋怨声,真正听到群众的呼声,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

  “原本在单位里总是这抱怨、那抱怨的,真正到基层来,才发现老百姓有点收入都是汗水摔成八瓣才获得的。”驻塔城镇海尼村联络组长李贵军深有感触:“都说现在的群众工作难做,其实只要真正放下架子,与群众心贴心,许多误解都能消除,很多难题都容易破解。”

  从打“官腔”到变成“贴心人”,从“上访多”变成“下访热”,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记者深深感到,这次“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激发了农牧民蕴藏多年的原创力。记者看到的“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冰山一角。”

  3月22日,州委决定,原定到3月底结束的“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延长至6月中旬以后,并再次下派155名干部充实到各工作组,继续描绘迪庆发展、和谐、稳定的多彩画卷。

  随着十七大精神的不断深入人心,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迪庆农牧民心中升起,高高飘扬在迪庆雪域高原的广阔农村,春潮澎湃的雪域大地东风浩荡,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新华社记者 蔡祥荣 迪庆日报记者 普自林)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