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新姿入画来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13 15:07:46

             ——香格里拉县建塘镇五年工作综述

古镇新姿入画来,历史名镇建塘镇不断寻求发展的突破点,使建塘镇日益显现出无限活力:建塘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改革开放使建塘镇走向省内外,一幅富裕、秀美、和谐的画卷扑入眼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舞致富龙头

  进入4月,香格里拉县略有寒意,建塘镇诺西村村民们却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正忙着播下莴苣、白菜等种子。由于建塘镇特殊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建塘镇无公害蔬菜深受消费者喜爱,无公害蔬菜在满足当地群众需要的同时还远销省内外。如今,建塘镇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近800亩,无公害蔬菜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五年来,建塘镇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为重点,不断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市场紧俏、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产业来增加收入,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粮食产量保持在3466吨左右。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青稞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达到了33491亩,生猪出栏达6531头。 外出务工是农民增收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为了更好地服务“打工经济”,建塘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五年来累计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3515人次,实现创劳务经济收入3507万元,“打工经济”已成为了建塘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03年的3597.06万元增加至2007年的4974.31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1380元增加到2007年的2265元。

               非公经济活跃城乡市场

  在建塘社区,商铺林立,餐饮、服装、建材等从事各种行业的非公经济在建塘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起。五年来,建塘镇放手发展非公经济,四川、鹤庆、州内的生意人遍布建塘镇社区。一位在建塘镇从事餐饮业的李大妈笑呵呵地说,如今建塘镇的魅力可不小,她从2004年开始营业以来,生意是越做越大,光在店内的小工就有7人。如今,建塘镇已经把非公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全镇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由2003年的2891户发展至2007年的3658户,上缴的税收也从2003年的1131万元增加到了1318万元。

                  改革开放促发展

  “中国最佳民族风情名镇”——独克宗古城内,游人如织,盘活的千年古城,成为了展示香格里拉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短短五年的时间,建塘镇确立了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树立品牌、促进宣传、富裕群众”的功能,不断加大景区建设力度,协助州、县政府抓好景区的建设,创建了石卡雪山、普达措、香巴拉大千世界等著名旅游景点景区,成为了建塘镇加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的一个缩影。

               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五年前建塘镇行路难的真实写照,如今走进建塘镇任何一个社区,水泥路面、柏油路面延伸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前。建塘镇有20个居民小组,如何使这一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呢?建塘镇立足实际打基础,在2003年起,累计投入2345.6万元,采取政府补助50%,居民自筹50%相结合的原则筹集资金,完成了镇内80%居民小区的建设,使小区内的供排水一体化,共修建小区道路94653.64米,12600人受益。

  距离香格里拉县城30多公里的吉迪村进村公路难行是一个难题,建塘镇大手笔对农村乡村道路进行建造后,通往吉迪村的14公里弹石路方便了群众出行。在农村,建塘镇五年来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30多万元,修建和改造乡村道路,田间沟渠、桥梁、涵洞、农村电力等,建塘镇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基础设施不断改进,文明小镇加快了发展步伐。(和金莲)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