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带来春无限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0-08 18:02:17

——改革开放30年迪庆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纪实

  “我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在维西县保和镇做些小生意起步的,在10多年的时间里,从开小旅社、小饭馆、小卖部、零售批发副食,再到现在承包经营香格里拉民政宾馆和顺源酒店,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除了自己的努力打拼以外,还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民政策和对个私经济发展的重视与支持。”香格里拉民政宾馆和顺源酒店经理陈光芬一谈起自己的创业之路就感慨万分。

  陈光芬的创业发展过程,可以说是我州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相关统计数据上我们不难发现,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州生产总值的近一半,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950年,我州只有200户左右的小手工业、300多户小商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州农业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开始,我州开始鼓励发展个体工商户,当年有个体工商户4户,从业人员11人;私营企业的发展则是从1985年开始,当年有私营企业2户,雇工55人,农牧民可以把农产品拿到市场上自由交易,还可以进城务工或经商。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次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文件,在州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我州非公有制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1998年,国家实行天然林禁伐政策后,州委、州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对我州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提出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的发展思路,按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全面实施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与培育壮大四大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与推进迪庆新型工业化发展结合起来,放心、放胆、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十五”期间,我州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结构调整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社会舆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非公有制经济从第三产业为主逐步向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由饮食服务、小商品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逐步向产品加工、食品、医药、有色金属、冶金、水电、贸易、流通、中介服务等多种产业领域转移。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提前实现了“十五”期间确定的非公有制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州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十五”期间,我州非公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平稳增长,到2005年末,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19602人,同比增长10.85%,较“九五”末增长66.4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73%,而“十五”期间,全州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率达31.27%。

  进入“十一五”以来,州委、州政府把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非公经济发展的各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从而使我州非公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趋势,增加值、上缴税金、注册资金等指标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2007年,全州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0.62亿元,占全州GDP的46.82%。截止今年6月,全州非公经济户数达7849户,(其中,个体工商户7288户,私营企业561户),同比增长30%,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12683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9055人,同比增长25.78%,上缴税金1802万元,同比增长28.36%。

  通过多年努力,我州非公重点企业的培育初显成效,特别是生物资源加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趋势较好,发展前景乐观,涌现出一批能带动农民增收、资源利用率高、产品市场前景好、标准化程度高的非公工业企业。如香格里拉酒业公司、香格里拉舒达有机食品公司、藏龙生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甸野生食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等,促进了我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记者 王劲梅)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