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再铸政协工作辉煌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0-26 16:42:33

——迪庆州政协30年回眸

  改革开放30年来,迪庆州政协在中共迪庆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政策,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始终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自身优势和特殊作用,为全州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时俱进,切实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理论,高度统一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开创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局面。在全国的推动和中共迪庆州委的重视下,同年,州委设立了恢复州政协组织筹备办公室,配备了3个办事员,为州政协各项工作的恢复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

  1981年5月10日至20日,政协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第五届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解散达15年之久的迪庆州政协组织得到恢复,这次会议,是在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之后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同时,也掀开了迪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一页。在中共迪庆州委领导下,州政协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在新时期统一战线政策,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始终坚持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在全州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中,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为全州民主政治建设、民族团结稳定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30年来,州政协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建设不断加强。1981年5月,政协迪庆州五届一次会议组成单位和界别共17个,委员75名,到2008年的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委员增加到217名,界别扩大到了18个。委员文化程度逐届提高,平均年龄大幅度下降,党内外比例、民族比例和委员构成及界别设置更趋合理。州政协还通过开展委员季度学习会、联谊会、外出考察、调查视察等协商议政活动,使委员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改革开放30年,州政协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州政协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积极创新工作实践,分别制定了《政协迪庆藏族自治州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政协迪庆藏族自治州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主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明确了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和机关管理规定。自1981年恢复办公以来,迪庆州政协规范、完善和汇编了28个规章制度,使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推进。

  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提高履行职能水平

  30年来,州政协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结合迪庆实际,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活动,促进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对州委、州政府的重大决策形成共识,献计出力,形成合力。同时,还围绕全州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议政建言,有很多意见建议被州委、州政府吸纳为决策内容,付诸实施,推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30年来,州政协认真履行三大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利用每年一次的全委会和不同层次的各种协商、座谈、情况通报、意见征求会等活动,参与全州重大事务的协商讨论;通过参加各种考核、民主评议、价格听证、案件旁听、各项检查等活动,不断扩大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政协提案这一履行职能的独特优势,为州委、州政府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具有前瞻性的建议。自1981年五届一次会议开展提案工作以来,州政协共收到提案2053件,其中立案提案1488件,建议案5件,提案办复率均达到100%,采纳落实率年均达到61%,委员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落实质量逐年提高,提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州政协委员先后提出的关于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的建议,关于规范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和宗教事务管理的建议,关于提倡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建议,关于重视和加强高寒坝区油菜生产的建议,关于扶持开发藏医藏药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建议,关于建藏文中学的建议,关于挖掘、抢救和整理民族文化的建议,关于培育旅游、生物、水电支柱产业的建议,关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关于中甸城区禁止使用塑料袋(禁白)的建议,关于加强科技投入的建议,关于加强交通、通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建议,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建设、反腐倡廉、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建议等等,为党委、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完善工作计划,了解基层情况,改进工作方法提供了服务,对调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特殊作用。


  州政协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无论是民主监督的形式还是民主监督的内容都有了新的突破。在民主监督形式上,除坚持开展调研、视察、座谈,以建议案、调研报告和委员提案、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建议等形式进行民主监督。在民主监督的内容上,除对经济社会、群众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问题的解决进行监督外,还就政协建议案的落实、政府工作、政府部门工作开展监督。州政协每年根据州委、州政府工作重点,精心选择涉及全州性的重要课题2-3个纳入当年政协工作要点,坚持一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一个课题,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形成有分析、有可操作性的调查研究报告,经常委会议协商讨论后,以常委会建议案或专题调研报告送州委和州人民政府供决策和工作参考。2007年,州政协组织了全国、省、州三级政协委员,对州庆重点工程康珠大道、香格里拉民族体育场、州委人大纪委综合办公楼、龙潭河大桥、龙潭河生态治理工程、红军长征纪念馆、香格里拉医技大楼、香巴拉文博中心、松赞林寺景区等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视察,对工程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织织省、州两级政协委员,开展了对全州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的调查,形成专题调查报告,提出意见建议,引起了州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30年来,州政协以维护稳定为己任,努力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迪庆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政协委员中聚集了各族各界的优秀代表,州政协首先通过政协委员做好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教育工作,在重大政治斗争面前,积极引导各界人士,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召开联谊会、座谈会和印发学习资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德、诚信教育;还利用民族宗教界委员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和特殊身份,做周围群众的工作,协调关系,疏通渠道,协助参与和完成了州内外勘界工作,配合州委、州政府妥善处理了边界纠纷和矛盾。通过调查、视察向州委、州政府反映全州一些地区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不安心生产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稳定了群众情绪。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定期联系、走访政协委员和代表人士的制度,每年上门看望慰问委员,同他们谈心交友,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增强党同各界人士的感情。为了加强同周边兄弟州市的团结,消除边界地区的不安定因素,州政协主动做了大量了解沟通、消除隔阂、增进友谊的工作。同时,不断加强与省内外政协组织的联系与交流,进一步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全州文史资料工作也在州委、州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下,突出人民政协文史资料的“三性”(统战性、史料性、可读性)和“三亲”(亲闻、亲历、亲见)特色与民族地区特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征集史料,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团结联系各族各界、调动积极因素的重要作用,文史资料工作已发展成为一项富有统战特色、政协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其所具有的“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为全州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到目前,已编辑出版了《迪庆州文史资料选辑》七辑、《迪庆政协工作五十年》、《班禅副委员长视察迪庆》等宣传力、影响力较大的文史资料书籍,为弘扬迪庆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做了有益的工作。

  在党的旗帜下,不断创新政协工作新路子

  改革开放30年来,州政协始终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紧密结合全州实际,在藏区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小康建设等方面,认真履行了人民政协的职能,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历届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州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加强与党委、政府的联系,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规范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等,增强了政协协商的实效;努力探索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建立健全制度,最大限度地组织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广泛参与,增强了民主监督的影响力,提高了民主监督的有效性;建立健全政协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丰富参政议政内容,拓展参政议政领域,调动了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高了参政议政的质量。

  州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注重实践探索,努力在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领域、工作方法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中心工作,紧紧抓住关系全局的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特别是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新型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视察,积极献计出力。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成为推动民生问题解决的过程,树立了人民政协履职为民的良好形象,同时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李晓翠)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