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下午7点,独克宗古城北门街氤氲着节日的喜气,从家家户户飘出了欢笑和菜香。四世同堂的牛仲儒一家围坐在饭桌前,欢笑地畅谈着他们一家四代人截然不同的藏历新年年夜饭。 牛仲儒时代的年夜饭:挂着丁点肉丝的腊肉片子和腌萝卜丝 “我年轻时,古城里的居民们都很穷,架个铁三角烧火,最好时候藏历新年年夜饭能吃上4样菜。”82岁的牛仲儒回忆说。当时蔬菜只能靠马帮从鹤庆等地驮运过来,待牛仲儒和马帮兄弟跋山涉水赶7、8天的路赶到月光城,马背上的蔬菜已经又黄又蔫。买不到蔬菜的时候,牛仲儒一家便以腌萝卜丝等代替,腊肉片子上挂着丁点的瘦肉丝,大人孩子们也便吃得格外香甜。 牛秀英时代的年夜饭:饭桌上有了鸡、鱼肉 牛秀英是牛仲儒留在家中当家的女儿。今年40岁的她,回忆起家中20年前的藏历新年年夜饭,说出了其中的变化:“那时候,年夜饭饭桌上有了鸡、鱼肉等,蔬菜也不再显得那么金贵。”20年前的藏历新年一大早,男人们忙着杀鸡、杀鱼,大姑娘小媳妇们便打开家里黑白电视机,边看电视边做各式各样 的“馓那”(一种油炸面食)。爱俏的牛秀英,便拴上最鲜艳的红头帕,和同伴们一起上街挑选新藏装。 和义光时代的年夜饭:骑着单车随意挑选爱吃的菜 转眼便是牛仲儒的大孙子和义光风华正茂的时候。1999年藏历新年,和义光拿上母亲开的菜单,骑着自行车上街买菜。“市场上应有尽有,买得最多的还是肉食。”现年30岁的和义光回忆。藏历新年来临的时候天气还很冷,饭菜容易变凉,于是火锅便成了年夜饭的主题。除此以外,还会做上红烧鲤鱼、酥油炖鸡、清炖猪蹄,“肉滚肉”的年夜饭桌格外丰盛。 和润吉时代:年夜饭向健康、均衡转型 今年,和义光的儿子和润吉刚满一岁。在月光城牛仲儒老人家, 6个子女一起回家吃年夜饭,6辆轿车像往日的马匹一样停满了院坝。炉火挡住了屋外的严寒,映红了每个人的笑脸,饭桌上除了火锅,便是一家人都爱吃的家常菜。“现在的年轻人都讲究什么维生素啊、绿色食物啊、均衡饮食啊,我们家的年夜饭,都是几个姑娘算什么维生素C、维生素B等等之后选定的,看着比往日简单,其实麻烦着呢。”在火炉边喝着碧螺春茶的牛仲儒介绍。 “现在的日子是一年好比一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藏家人迎来了真正的春天。”牛仲儒由衷地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