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队员“亚咕嘟”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3-01 10:03:10

——记云南迪庆“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

  藏历土牛新年这天,七林培楚家的儿媳妇给追在县城巧遇县妇联副主席宋红梅。

  “今年你还来村里吗?”给追拉着宋红梅的手急着问。

  “工作安排……我不去了。”宋红梅含糊地回答。

  给追心里空落落的:“要是再派你来该多好!”

  2007年11月,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启动“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1100多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十七大精神、访贫问苦谋发展。香格里拉县妇联的宋红梅来到建塘镇诺西村,见给追家困难,她把被子和衣服留了下来,之后隔三差五地来一趟,成了七林培楚家人心中的“活菩萨”。

  给追还不知道,上面今年又给村里派来6名“精兵强将”——从2009年2月19日起,迪庆“千名干部送法进村促和谐”活动已经展开,藏族同胞由衷称赞:“工作队员亚咕嘟(藏语:很好、贴心的意思)!”

  下派干部:“把党的好政策送到藏民的心窝里”

  迪庆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青藏高原南缘地带,是云南省唯一的藏区。党的十七大刚闭幕,迪庆州的领导就思考,怎样把大会精神化为藏乡发展的精神动力。

  2007年11月15日,迪庆州1100多名机关干部,顶风冒雪开赴2400个自然村,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支农惠农、民族宗教政策。

  “新农村建设要靠谁?”去年“三八”节前,德钦县奔子栏村村民正忙活着选举州县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前,工作队员、德钦县委党校的俞建国老师见缝插针宣讲起来,“主要靠咱自己,要多学科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才吃得开,这叫新型农民。”不到一个小时,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基层民主乃至当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在俞老师与村民们的问答中过了个遍。

  “老汉我今年78,也来说说十七大。10月份开了十七大,总书记讲了英明话,各项政策定齐全,文化科学走在前,新农村建设是关键,和谐社会展新颜。”工作组进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村时,退休干部金安此里弹起弦子跳起锅庄,到藏族村用藏语唱,到傈僳族村寨就用傈僳语唱。

  能歌善舞的藏族群众把十七大唱到歌里,把身边变化编进舞里。吹拉弹唱间,党的好政策送到了藏民的心窝里。

  藏族老汉:“工作队员在前面干,我不能躲在家里”

  天然林禁伐后,迪庆经济“一下子跌入峡谷”。2001年,德钦县原本1400多万元的财政收入只剩下78万元。发展,是迪庆州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农村经济该如何发展,也是工作组带下去的任务。

  迪庆州委书记齐扎拉说,迪庆州的“促小康”是自下而上的,不是自上而下的瞎指挥。他解释,改革开放以来,藏区农村“沉淀”了丰厚的“致富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这笔宝藏挖出来利用好,是千名干部入户的目的之一。

  访村组干部问策,访优秀党员问计,访致富能人问经,访困难农户问苦,工作队既当宣传员,又是信息收集员。河谷地带适合种什么?高寒山区养的牛羊怎么长不壮?活动中,迪庆州精心设计了入户调查的内容,要求每份问卷都要由户主签字、摁手印。

  工作队员不只是围着群众转的好参谋,还是带着群众干的带头人。维西县永春乡拖枝村,修一条水泥路是村里的老大难。驻村联络组组长李清培跑上跑下,争取到上百吨水泥和十几万资金。正月十五前从不开工的拖枝村人,初六就来到工地上,和工作队员比着干。71岁的村民张仲谦腿脚不便,也来拌水泥,“倔老头”解释说:“工作队员在前面干,我不能躲在家里。”

  过年了,哈巴雪山下哈巴村的老杨在家门口贴了副对联:“新政策新气象处处欣欣向荣,新农村新发展党群心心相连。”有人提醒老杨不对仗,老杨说:“不怕,能说明白我对工作队员的感谢就好。”

  宗教人士:“讲道理办实事,这样的工作队我们欢迎”

  迪庆州信教群众多。迪庆州委把寺庙、教堂点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一起实施,在寺院僧侣、神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中开展了国家观念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社会主义成就教育。对僧侣人数较多的香格里拉县松赞林寺和德钦县东竹林寺,有专门的工作组进行宣讲,其他21个规模较小的寺院,由驻村的联络组负责。

  活动中,工作组召开了104次高僧、活佛、教职人员、寺庙教堂点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参加的座谈会,2.7万多人次参会;向僧侣们分发了1000册藏文版十七大精神读本。

  迪庆州还投资1.8亿元,把松赞林寺建成香格里拉“藏传佛教文化展示”核心区,浓郁的宗教、建筑、人文特色令游客流连忘返。松赞林寺管理局也积极配合工作组,实行景区、寺院、社区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构建和谐寺院。正如东竹林寺的拖顶江初所说,把学习与解决寺院困难相结合,是这次“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的一大亮点。

  60岁以上的僧侣年老体弱,成了特殊的“弱势群体”。迪庆州探索寺院管理社会化的新机制,为他们办理了低保。不少僧侣表示:“讲道理办实事,这样的工作队我们欢迎。”

  基层干部:“留下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参加过工作队的迪庆州广电局副局长罗天诚告诉记者:工作队员进了村,就像碰到了试金石,说话水平的高低,办事能力的大小,和农牧民打交道时就看出来了。

  “干部与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亲。”驻虎跳峡镇金星村工作组组长张泽锋感叹,“这次活动不是‘下乡检查’,而是要真正放下身段,到田间地头听批评声和埋怨声,与群众打成一片。”

  2008年3月22日,迪庆州委决定,原定3月底结束的“促小康”活动延长至6月中旬,并再次下派155名干部充实到各工作组。

  在诺西村,工作组进村后的4个月里,有数十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8名被培养为预备党员。村党支部书记李继红说:“思想上的转变看不见摸不着,但作用丝毫不亚于物质上扶贫。”?

  “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中,工作队指导村“两委”健全完善规章制度658件,为农村无职党员定了岗。有了工作队的协助,迪庆州顺利完成县、乡两级换届选举,改写了个别乡镇几年选不出领导的历史。

  迪庆州如今正在开展“千名干部送法进村促和谐”活动,提出所有的建制村都要设立党总支,10名党员以上的自然村设立党支部。未来两年内,在卡瓦格博神山下,在三江并流核心区,都将留下带领群众建设藏区新农村的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人民日报记者 徐元锋)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