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谐发展中展翅飞翔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12 20:46:44

——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发展纪实 (下)

老虎箐工业园区。(和泰君 摄)

近年来,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的“牛鼻子”,在新型工业化中走出了一条持续发展之路。

筑巢引凤促发展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通过摸索和实践,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正从扩大利用社会资本的规模和数量向提高利用社会资本的质量和水平转变。

在项目选择上,从来者不拒向有选择地引进转变;在招商引资领域上,从单纯引进资金向引进资源、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管理相结合转变;在招商引资方式上,从传统方式向以信息化、国际化为核心的方式转变;在招商引资机制上,从以政府的行政行为为主向以企业的市场行为为主转变;在招商引资服务上,以“项目至上,客商至上”的服务理念为指导,从提供咨询单项服务向提供咨询、代理、筹建、生产经营全程服务转变。“十一五”期间,该区率先在州内提出“全员招商”的思路,强化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的招商意识,创新招商方式;利用“昆交会”、“中博会”、“厦洽会”等节会,注重以商招商,招商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五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项目2个,到位资金192.45万美元;共引进内资项目55个,累计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97120万元。

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投资软环境建设也得到加强。如今的开发区,倡导的是小政府、大服务,实行的是一支笔审批,一站式服务,强调的是建章立制,以制度管人,斩断“吃、拿、卡、要”的黑手。通过连续开展“工作基调年”“作风建设年”“招商引资年”“经济建设年”“项目推进年”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落实意识,形成全区上下真抓实干促发展的氛围。同时,开发区进一步规范园区管理服务,认真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建立重大项目领导牵头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安商、扶商的一系列政策体系。开展调研周、调研月活动,掌握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调帮助解决企业在用电、用油、基础建设、企业入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2010年,开发区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今年上半年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46250万元。

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国开发区中的“小兄弟”,在开发过程中十分注重借鉴内地开发区的成功经验,结合迪庆实际进行建设和招商引资,没有以破坏香格里拉生态环境为代价,更没有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两高”项目,做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开发区。

在发展中,开发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抓好中心片区街道、社区、厂房、公共场所、江岸、交通沿线等的绿化造林;结合“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07环保专项行动”等专题活动,严格工业项目环保准入标准,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加大企业排污监管力度,坚决杜绝违法排污行为。到2010年,全区耕地保有面积稳定为2655亩,水利化程度达到6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50%,空气质量指标保持优级标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50%和70%以上。国土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规范。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和发宏说:“工业园区规定,凡是进入园区的企业都必须做到环保达标。迪庆是世界闻名的香格里拉,发展工业决不能以牺牲环保为代价,决不能‘砸掉’这块世界级的品牌!”

拥抱明天的太阳

漫步于开发区内,道路宽阔干净,树木葱翠欲滴。那一幢幢散发着浓郁现代气息的厂房、办公大楼,巍峨挺立。一幢幢刚刚改造的新民居,家家户户有太阳能、自来水,田间地头,各种特色种植产业欣欣向荣,处处显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景象。

回首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倍增。和发宏说:“伴随着开发区规划、建设的深入实施,富集的资源、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投资条件将进一步凸显;随着昆钢铁合金、香格里拉酒业、舒达等一批国内、省内知名企业的成长壮大,开发区必将迎来新一轮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谱写出更为壮观的发展新篇章,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成为香格里拉发展建设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始终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与工业发展同步把农业农村工作做好。按照“完善规划、突出特色、整合力量、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以率先实现小康为目标,结合开发区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步伐,倡导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资金,重点解决了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实际困难。新农村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以来,30户以上的村组全面完成了村容村貌治理和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积极培育青稞、玉米制种、生猪养殖、经济林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217元增加到2010年的4280元,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

同时,该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切实做好农保、城保和老龄工作,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五年来,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率先完成小学整合,实现了集中办学,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中心医院、农村卫生室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和参保人数不断增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实施了覆盖全区农户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改善了群众文化生活条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区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7‰以内。依托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鼓励城镇居民自主创业,实现了全区剩余劳动力的全部就业。(永基卓玛 和泰军 马建军)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