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14 10:59:34

——维西县供销社改革发展53年综述

回眸维西县供销合作社成立53年来的发展历程,只有在学习上、思想上、实践上与时俱进,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推动供销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光辉历程

维西县供销系统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留下了光辉历程。1953年,维西县供销社成立,有县社干部5人、勤杂人员2人,区社干部17人,承担着全县农副产品收购,粮油、烟草、布匹等物资的购销任务,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县城乡的购销体系,活跃了城乡市场,缓解了城乡群众买难、买难的问题。到1964年,维西县供销社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基层社发展到6个、餐饮企业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6个、代销点46个。

1969年,维西县供销社与商业局合并为维西县工农兵服务社革命委员会,各基层社改称为中心商店革命领导小组。这种体制一至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1984年,维西县供销社从商业局中分出,恢复了县联社和基层社。县社下属1个公司、1个货栈、9个基层社,建立起了覆盖全县广大农村的购销网络。从此,维西县供销社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时代。

供销社改革首先推行的是承包经营责任制,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锅饭”模式开始被打破。1988年,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县社对所属公司、基层社实行任期目标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种体制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供销事业快速发展。到1990年,维西县供销事业发展进入顶峰时期,经营规模扩大,效益大幅提升,年实现利润163.2万元,成为维西县境内规模最大、盈利最多的国有商业企业。当年维西县供销系统职工人数达到379人。

跌入低谷

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由于观念落后、机制体制不活等原因,维西县供销系统阵地丢失,亏损严重,债台高筑,包袱沉重,跌入低谷。

维西县供销社在创下1990年的辉煌后,效益开始下滑,尤其从1994年开始,供销系统改革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生产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加上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规模逐步缩小,效益迅速下滑。到2000年底,维西县供销系统亏损达到193万元,滑向最低谷。购销点大量收缩,村级没有了购销点,职工工资无法按时发放,在职职工养老保险金无力上缴,退休人员退休金无法保障,银行举债高达3000多万元。

“供销改革发展路在何方?”一时间,人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有的人提出把供销资产全部拍卖,还银行欠债,然后把剩下的钱用来安置下岗职工。供销系统的职工把这种做法概括为“三光政策”,即卖光、分光、吃光。“三光政策”简单易行,但全“光”后职工怎么办。面对严峻形势,维西供销人毅然选择了“二次创业”。

再创辉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1年3月11日,维西县供销社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服务“三农”突出贡献奖。有什么样的耕耘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十一五”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维西县供销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城乡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服务“三农”能力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村生产流通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服务“三农”中扬帆远航!

网络建设打破农村购销“瓶颈”。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维西县供销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维西县被确定为“云南省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示范县”的机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大农村购销网络建设力度,建立了覆盖全县广大农村的流通网络,有效解决了农村尤其是高寒山区群众“买难、卖难”的问题,畅通农产品购销渠道,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有关数据生动地诠释了近年来维西县供销社建立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服务“三农”的业绩:到目前,维西县建立县级农资配送中心1个、烟花爆竹配送中心1个,创办了113个综合服务社和98个农家店,其中,乡级农家店15个、村级农家店83个,建立了农资配送经营网点93个和烟花爆竹、边销茶经营网点75个,建立食盐配送经营网点208个和家电下乡经营点13个,形成了连接广大城乡、服务功能齐全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

为了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质量,维西县供销社在筹措资金,改善农家店和综合服务社设施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农村流通体系管理,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规定了综合服务社和农家店经营目标、任务,并对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进行考核,把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身上。县供销社挤出资金对农家店和综合服务社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法律法规、营销业务和职业道德。去年以来,维西县供销社举办培训班8期,参加培训的农家店、综合服务社从业人员达489人次,培养农产品经纪人200名,持证人数100名。

去年以来,维西县农家店为社会提供了218个就业岗位,实现销售收入2840万元;综合服务社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89个,实现销售收入2800万元。通过县农资配送中心和烟花爆竹配送中心,维西县农家店和综合服务社按质按量为农民配送化肥、农药、食盐、边销茶和烟花爆竹。

迈上新征程

维西集贫困、边疆、民族于一体,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4%,是典型的农业弱县。近年来,维西县供销社立足县情,统筹城乡发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发展机制体制,探索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农民搭建增收平台,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从维西生物资源富集,发展生物产业前景广阔的实际出发,县供销社凭借维西县委、县政府积极培育生物产业的东风,大力发展“两社一会”,创办16个专业合作社、113个综合服务社,开启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征程。今年3月,维西县供销社创办的“康洛当归专业合作社”、“洛吉古蔬菜专业合作社”、“贵华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永宝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嘉福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发展步伐,并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去年以来,以上5个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蔬菜产值180万元、中药材产值460万元、稻田养鱼产值98万元、土鸡产值30万元。

这种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不同的是,合作社与社员形成利益共同体,按照《章程》,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农民通过土地有偿转让、土地入股等方式成为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社员,合作社架起了一家一户小农经济通向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桥梁,合作社为社员承担了市场风险,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销售的技术、信息及营销服务。

体制机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是制约维西县供销系统发展的“瓶颈”。2010年,该县县委、县政府作出深化供销改革推动供销“二次创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供销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供销“二次创业”给予政策上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维西县供销系统抓住有利时机,以建立农村流通网络为突破口、以搞活农村经营为平台,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在服务“三农”中创造新业绩。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扭转了长期亏损局面,企业利润逐年提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2010年底,维西县供销社经营总额1400万元,实现经营利润30万元,较上年增长107%。

今年,维西县供销社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大力推进供销“二次创业”,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有效化解历史遗留不良债务。县政府于今年1月30日,通过法律程序,将供销社位于县城保和镇小平街供销大院和北街家家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全部房产、土地(14.87亩)作价拍卖,解决供销社历史遗留的银行借款及利息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同意将县开发投资公司管理的三江酒店全部房产、土地(15.923亩)作价为800万元有偿转让给供销社,以此促进和增强供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县供销社为有效提升社有资产运营质量,通过招商引资,并达成合作协议,重新改造建设三江酒店(现更名为维西大酒店),完成了供销社“商贸中心”设计规划,力求实现社有资产效益最大化。

令人欣慰的是,供销系统退休职工退休金得到按时足额发放,在职人员不仅工资得到保障,而且按时上缴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无一职工上访,供销系统走上和谐发展的轨道。(杨洪程)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