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腊马洛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2-28 11:18:58

中路乡拉嘎洛村腊马洛村民小组见闻

钱兴 杨洪程 马建军

  2月16日上午9时,记者乘车从中路乡政府所在地庄子村前往傈家山寨拉嘎洛村腊马洛村民小组采访,腊马洛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地印在记者的脑海里。

  “想不到腊马洛通了公路。”驾驶员张德海边开着车边说:“2008年,我和迪庆报社的领导到扶贫挂钩点腊马洛慰问,从乡政府所在地到腊马洛要走4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回用了8个多小时的行程。回到庄子村后,大家双腿疼痛,浑身乏力。心想,要是腊马洛通公路就好了,我们就不用这样辛苦了。”

  张德海的话道出了腊马洛群众多少年来行路难之苦,解决行路难问题是腊马洛群众的夙愿。

  腊马洛位于澜沧江西岸,是中路乡最贫困的村民小组之一。解决腊马洛贫困问题首先要解决交通“瓶颈”。然而,对于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的腊马洛来说,修建公路何其艰难。

  “尽管艰难,我们也千方百计为腊马洛修建公路。”随行的中路乡党委书记杨茂松说:“2009年,中路车马吊桥建成,沟通了沧江两岸交通,为解决腊马洛交通制约问题创造了条件,紧接着我们完成了腊马洛公路建设任务。腊马洛群众千百年来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记者在乘车前往腊马洛的公路上不断遇上驾驶着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的腊马洛村民。阳光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腊马洛有一句山歌反映了该村过去的交通、通讯状况:“两山相对唱情歌,要见阿妹得两天。”

  如今,腊马洛群众又是这样用山歌表达交通通讯情况的:“拿着手机讲情话,汽车载着阿妹来。”

  约莫20分钟,记者到达了腊马洛村民小组。腊马洛的变化让记者眼前一亮:村子背面的山上白雪皑皑,在阳光下银光闪烁。一座座新楼房拔地而起,一群群牛羊在牧人的吆喝声中走向高山牧场。

  “哟,腊马洛变化真大。”张德海边说边用相机不停地拍照。“2008年,我们到腊马洛时,村子里尽是木楞房和叉叉房,现在变成了大瓦房。”

  记者来到傈僳族农民蔡永春家,他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些年来,我们村的好事、喜事一件接着一件。去年,村里实施了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腊马洛54户人家都住进了安居房。今年,我们村还将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和村卫生路面建设工程。

  上午10时许,记者与腊马洛村民小组干部群众在党员活动室里座谈,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贫困户代表蜂占荣发言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困难群众生活有了“低保”,就医有“新农合”保障,孩子上学有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去年还参加了“新农保”,逢年过节挂钩单位还送来慰问金。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好。

  蜂占荣的话表达了与会干部群众的心声。

  腊马洛村民小组背靠大山,希望也在大山。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腊马洛群众最为宝贵的财富。村民蜂建新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我家的收入近一半来源于找野生天麻、松茸、羊肚菌和野生木耳。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家种植了6亩优质泡核桃,种了2亩木香,养了21只山羊。再过3年,我家每年光是核桃至少年收入3万元。”

  蜂建新的话道出了腊马洛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情况。近年来,腊马洛村发展绿色经济,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生态建设跃上新台阶,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去年,腊马洛村农民人年均纯收入达到2900元,比上年增长24%,成为中路乡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最高的村民小组之一。

  “过去,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腊马洛村信教群众多,矛盾纠纷多。”拉嘎洛村委会副主任虎学礼在介绍腊马洛村情况时说:“如今,腊马洛村群众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越来越多,相信科学的群众越来越多,矛盾纠纷越来越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三建三带三创”基层党建活动中,腊马洛村有了支部活动阵地,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发挥。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共青团、妇女、民兵组织得到加强,发挥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腊马洛村民小组先进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新进展,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到目前,腊马洛村民小组有了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场所,家家户户看上电视、听到广播,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地上长满了庄稼,杂草就失去了立足之地。文化建设丰富了腊马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着腊马洛群众的精神世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助推腊马洛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