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例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案告破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30 09:53:30

“覆盖”昆明几百个小区 民警顺藤摸瓜吓一跳,自家信息也在其中

美编 胡强俊 画

车子还没开出4S店,保险公司的推销电话就打到了手机上;刚刚接了新房,一家家装修公司“争先恐后”地 打来电话,推销自己的装修;才搬进新房就有人打电话问“房子卖不卖……垃圾短信、垃圾邮件、诈骗电话铺天盖地,且‘投放’越来越精准,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正在遭受空前的威胁”。

近日,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打掉了一个“互不相识”、只通过网络交易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该团伙掌握着昆明几百个小区住户的上千万条信息,住址、电话、家庭成员、车辆、车位信息等等。最让人吃惊的是,盘龙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有一半民警的家庭信息都在其中。

第一惊

装修公司准确报出一家人姓名

今年8月份,一位居住在盘龙公安分局龙头街派出所辖区内的住户刚买了一套新房,没想到,装修公司紧跟着就接二连三地打来电话问要不要装修。开始时,他没有在意,跟往常接到保险公司电话一样,没放在心上。

结果,其中一个电话,着实惊吓着这位住户。原来,这次打来电话的人居然毫无迟疑地说出了他的名字。为了解对方还知道多少自己的情况,他就佯装要装修跟对方聊了起来,更让他惊讶的是,对方竟能说出他家人的姓名、家庭住址,连其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都能一一报出来。装修公司是怎么知道这些信息的?这位住户担心自家的信息被坏人利用,于是向龙头街派出所报了警。

画外音:龙头街派出所根据该住户提供的情况,立案并展开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专门收集和售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第二惊

新建小区住户信息只卖400元

哪里有新开盘的小区,哪里的小区即将交房,就有人直奔向那里,通过种种手段打通各个环节,来获得业主信息。一个新建小区全部业主的信息,花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价格就能买到,然后这些人又以400余元的价格,卖给有需要的装修公司或者保险公司,而老旧小区的业主信息则以200元价格出售。而一个小区的业主信息可以卖给多家,获取成倍的利润。

侦办民警发现,嫌疑人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渠道大致有3种——

一是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人员、房产公司员工手中直接获取住户住息,例如住户买房子、水电收缴、购置车辆信息等;

二是在犯罪嫌疑人之间,他们将自己从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换,形成利益共享;

三是通过网络收集,因为有些单位或者个人在网上公开了一些个人信息,通过网络就能收集或下载。

出售信息方式——

一是直接通过网络、QQ空间、邮件等出售,最多时还是利用QQ空间登出信息,出售各个小区业主、车主信息,并定期更新信息;

二是直接通过电话售卖。

画外音:该犯罪团伙的嫌疑人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掌握了全国10多个省市涵盖公民的个人信息、住址、电话、家庭成员、车辆、车位等,共有上千万条信息,其中大部分是昆明市公民个人信息,涉案人员39人。从今年11月开始,盘龙警方在昆明先后将4名嫌疑人抓获。其中3人被刑事拘留,1人正在审查处理中。

第三惊

网监大队一半民警信息外泄

盘龙公安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为了验证嫌疑人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的准确性,逐一查找大队民警并惊讶地发现,大队有一半民警的家庭信息,包括住房、家庭、车辆、身份证号码以及车位信息样样有。

侦办民警邹辰告诉晚报记者,向龙头街派出所报案的那位住户的信息外泄,就是李某花2000余元购买了新建小区的业主信息,然后以500元左右的价格多次卖给了不同的装修公司。

警方从4名嫌疑人手中收集到近4000个存储有公民个人信息的文件包。民警到有着上万户居民的昆明最大小区核实,发现嫌疑人所收集的信息,其真实性和准确度相当惊人。该犯罪团伙手中掌握有上千万条公民个人相关信息,其中最多的是昆明城区及各个县区,几乎涵盖了昆明所有小区,多达几百个小区的业主信息。除了小区业主信息、车主信息等,甚至股民的信息都有。

画外音:在办案过程中,警方发现,嫌疑人之间互不相识,他们是通过随便注册一个网名,然后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并传递信息,各取所需。在已被抓获的4名嫌疑人中,民警在江某电脑中的发现,尤其惊人!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