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森林资源“防火墙”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2-06 10:51:41

——迪庆林业工作十年成就

回眸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我州一系列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相继提出并逐步落实。迪庆作为金沙江、澜沧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10年来,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蓄积量由原来的2.27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4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95%,在雪域高原建起一道绿色屏障。

十年思索十年探求,走上生态立州之路

自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迪庆州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州情的认识,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确定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全州林业工作的重点,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三赢”的路子,实现了全州经济发展目标的重大转变。

州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要站在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起点,置身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升实施“生态立州”的质量,努力建设全州各族人民共有的绿色家园。”州第七次党代会上,州委再次把“生态立州”战略作为全州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全州各族人民共有的“绿色家园”的目标任务。明确了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发展以核桃为主的三大特色经济林基地,大力开发林下资源和野生动物驯养,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提升森林生态旅游品牌,扶持培育涉林龙头企业,使迪庆州不仅摆脱了天然林禁伐后“木头财政”带来的困境,并走上了一条富裕路。

十年努力十年践行,建设农民增收“绿色银行”

自2009年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全州补偿资金累计达到2.28亿元。2011年,德钦县一户林农领取补偿资金最高达7742元。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真正成为全州建设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惠民最广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目前,全州生态公益林总面积2650.61万亩,占全州林业用地面积的93.77%。公益林覆盖了全州重要生态区位及生态脆弱地区。

2012年11月7日,维西县塔城镇其宗村委会南宗卡村民小组村民阿贵用他家7.5亩核桃林作为抵押,向维西农村信用合作社成功借贷一万元,抵押期限为十年。成为我州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解决了阿贵在投资林产业建设时遇到的资金不足困难,完成了林业资源向家庭资产的转变,成为我州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以来第一笔成功发放的贷款。2010年,迪庆州圆满完成了29个乡镇、185个村委会、2192个村民小组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并于今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全国最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的藏区。历时5年多的林改工作中,全州共投入工作经费2389万元;确权面积1193.52万亩,确权率99.1%;确权宗地60331宗;发放林权证30755本,发证面积1193.51万亩,发证率99.9%,发放股权证及签订均利合约书1.53万本,涉及农户1.61万户;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925.19万亩,均山到户率为89.5%。

截至2012年底,全州特色经济林基地达70万亩,其中核桃保存面积达62万亩,年产核桃1.95万吨;涉林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8户;涉林企业5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观赏苗木企业5家,产值1160万元;野生动物驯养企业9家,驯养繁殖野猪、梅花鹿、环颈稚等,产值达1016万元;核桃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1.16万吨,产值1.13亿元;以松茸、森林蔬菜等林下资源为主的省级龙头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4850吨,产值2.36亿元。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州林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林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提升了迪庆林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使林产业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做大做强,成为藏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

十年培育十年管护,建起一道绿色屏障

自1998年以来,我州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认真落实天保工程各项工作,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6月,全州有效管护天然林资源达2583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0万亩,巩固退耕还林44300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3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73.95%。以普达措、梅里雪山、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维西塔城滇金丝猴等国家公园为代表的绿色公园森林生态旅游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国内外旅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2011年,全州旅游产业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8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7.5亿元。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批复迪庆州“两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11年至2020年期间,将投资近50亿元实施包括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工程在内的八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

十年酝酿十年坚守,筑牢生态安全“防火墙”

加大依法保护力度。2012年5月8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公布施行,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进入了依法保护和管理的阶段。2010年12月1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禁止生产、运输、交易木炭的规定》颁布实施,全面禁止了境内生产、运输、交易木炭的一切活动,进一步加大了保护森林资源的力度。《条例》和《规定》的出台,是我州依法加强良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具体体现,是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建设全州各族人民共有的绿色家园的一个缩影。

推进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保险项目。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州将辖区内所有野生动物肇事案件纳入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保险项目。项目实施以来,由各级林业保护主管部门、经纪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组成的赔付工作队深入全州发生野生动物肇事地进行现场赔付,将赔偿款直接交付到受害农户手中。

全面提升森林执法能力。全州森林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破坏森林生态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截至2012年11月,全州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各类破坏森林生态资源违案件7000多起,依法处理违法人员7500多人,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武警迪庆森林大队共完成130余次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和230余次特殊抢险救灾任务,被誉为“雪域绿色卫士”。

建设雪域高原绿色屏障,从顶层设计萌芽,根系已达每一位迪庆群众,生态立州潮流已至迪庆每一寸土地。2012年10月17日,全国天保工程区公益林管护和森林抚育工作现场会在迪庆召开。会议对公益林管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和森林抚育工作经验进行学习交流。会议选址在迪庆召开,这是国家林业局、省人民政府对迪庆公益林管护和森林抚育工作所取得成绩的一种肯定。

这是迪庆的绿色传奇,一个将“天人合一”化入脊髓的文明,正在由一个“以人为本”的伟大政党改造和创新,缔建迪庆林业历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又一幕盛景。(和启光 施学群)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