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2-07 16:31:36

——学习德钦县达日综合开发项目的几点思考

学习德钦县达日综合开发项目成功经验,笔者思想上触动很大,感受颇多。在达日开发项目中,探索者的目光着力破除传统扶贫思维定式,着力破除就地扶贫、长期投入、长期贫困的陈旧思维,推出集生态、移民、扶贫、产业于一体的集中连片开发新思路,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下面笔者结合维西实际谈几点体会。

成绩令人鼓舞,问题不容忽视

“十一五”以来,维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形成了党政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发达地区对口帮扶,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广大贫困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群众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极为珍贵的经验。然而,维西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造成维西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严重不足,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人口主要居住在澜沧江峡谷,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二是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的产业基础弱。维西县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作物种植、出售核桃等经济林果和畜牧业养殖为主,农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食物性消费支出高,收入波动大,家庭积累难,呈现“县弱民穷”的区域性贫困特征。三是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低。群众的积累意识、商品意识不高,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大多数贫困群众平均主义思想严重,社会发育程度低,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差,条件型素质型贫困复杂交织。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培训,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力严重不足。

学习达日经验 开创扶贫新局面

维西县扶贫开发工作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纵观国内形势,维西县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颁布实施新十年扶贫纲要,确立了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的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明确了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思路和具体措施,为加快藏区片区区域开发与扶贫攻坚提供了强大、有力的政策支持。学习达日经验,需着力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实现扶贫攻坚目标。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扶贫开发思路,切实构建 “大扶贫”工作格局,进一步落实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强化各级各部门扶贫职责,切实贯彻“党政硬化责任、各级给予补助、上海对口帮扶、部门整合资金、机关挂钩扶贫、社会广泛参与、群众自力更生”的“大扶贫”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力量、汇集各方资源,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以大开发促大整合。以市场化取向和改革创新、开拓开放的精神,把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一、二、三产业协同拉动扶贫开发的思路,企业项目资本共同推进扶贫开发的举措体现在全县扶贫开发的思路和各项措施中,努力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捆绑使用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建立水电、生物、矿产、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和资源大开发、环境大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机制。切实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引导扶贫信贷的倍增机制,努力扩大扶贫信贷资金和小额信贷扶贫资金规模。完善并落实贫困对象的瞄准机制,确保最贫困的村和最贫困的群众得到优先扶持,切实扫除贫困“死角”。切实建立“规划在先、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跨部门协调资金整合机制。探索资源大开发与扶贫开发的连动模式,建立农民、企业、政府在资源大开发中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得利、生态得到保护”。切实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廉政承诺和项目实施绩效责任、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和回补报账、项目督察制度,筑牢上级监督、监察审计监督、部门相互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要着力抓好基础设施扶贫工程,在解决贫困群众温饱的关键性制约问题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抓好二级油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电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农村以路、水、电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开展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基本农田地建设,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扩大水浇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人均有1亩以上的基本农田地。要坚持“以贫困村为单元,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整体推进”的做法,省级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内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直接相关的项目建设。通路、通水、通电的进村主体工程,主要通过落实部门扶贫责任、整合资金解决,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条件,真正做到“实施一个村,能自我发展变化一个村”的目标。

四要实施好产业扶贫工程,着力夯实扶贫开发可持续脱贫产业基础。在初步建立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要把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产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上,突出体现我县地域性、民族性和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按区划规划,既要以点带面,又要连片开发,集中精力打好歼灭战。着力推进核桃、中药材、畜牧业、冰葡萄等生物产业建设,努力实现贫困人口人均有1亩经济林果、1亩以上经济作物、1头以上出栏大牲畜;有条件的村培育1个以上的小型加工企业或三产业项目;实现全县有1至2个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力争做到近期增收有保障,远期发展有潜力,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筑牢贫困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的基础。

五要实施好素质扶贫工程,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综合素质,增强“造血功能”。把扶贫开发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广播电视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看电视和听广播难的问题。切实搞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突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技能培训,注重自力更生、家庭积累意识的培养。依托交通、水电、工业园区、城市等重点工程建设,组织贫困农民就近就地开展劳动力转移。要狠抓农村实用科技培训,采取现场培训和外出学习等方式,改变农业生产中不施肥、不浇水、不打枝、养长寿猪等落后的生产方式,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使贫困户每户有1至2个科技明白人,70%的劳动力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把扶贫开发与贫困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会同组织和宣传部门,建立基层党支部、村民自治组织、各类专业协会服务农民、巩固扶贫开发成果与贫困农村长期发展基础,为我县扶贫工作提供智力和组织保障。

六要加快典型引路步伐,着力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针对贫困群众积累意识、商品意识不高,平均主义思想严重,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自身脱贫致富能力较差,呈现素质性贫困突出的特征。要积极采取树立典型,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着力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要积极扶持种植能手、养殖大户,实施整村推进,力争做到培植3至5户种养大户。认真开展“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活动,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和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注重培育农村党总支领导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和产业经济。培养一批农村经济人队伍,完善一批农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在少数民族贫困群众中起到积极示范作用,逐步强化其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积累意识和发展意识,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蔡武义)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