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主:“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6-17 09:33:44

在德钦县云岭乡峡谷深处有一位始终不渝践行着艰苦不怕吃苦、困难大干劲更大的藏族汉子,以一颗赤子之心,用心血和汗水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点亮万家灯火,照亮雪域高原。2011年5月他被云南电网公司评为“感动云网寻找身边的榜样”先进个人;2011年7月被云南电网公司党组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他就是被藏族群众称为“光明使者”的藏族汉子阿主。

洁白的哈达献给光明使者

在雪山峡谷有一个小村庄叫斯利,村里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们一家从山上的村子搬迁下来,那里交通不便,既不通公路,江面上也没有桥梁。于是,他们一家便成了单家独户,从山上的有电户一下子变成了无电户,每天只能生火做饭,靠点蜡烛度过漫漫长夜。阿主得知情况后,决定为他家架杆拉线。而35平方的钢绞溜索和汹涌澎湃的澜沧江是每次架杆拉线的必经之路,阿主不顾个人安危,不惧险难,每天在澜沧江上来回溜10多次,共架设0.22kV0.6公里。在通电的那一天老人用颤抖的双手为阿主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洁白的哈达献给雪山峡谷的“光明使者”,阿主当之无愧。有一件事情让雪山峡谷群众至今历历在目。2009年至2011年德维公路的修建贯穿整个燕门乡,施工过程中农网搬迁矛盾重重。此时,阿主主动充当纠纷协调员,协调次数达368次。在他的协助下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l0kV线路的搬迁,解决了2144户的正常用电。

由于施工路线较长,加之在河谷地带雨水较多,总是造成线路损坏,所以一天两三次抢修便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从家里出发,一去就是一两个星期,吃得最多的是压缩饼干,喝得最多的是河水、江水,可他总是说:“这才是最天然的矿泉水”。当夏日炙烤着大地,人们觉得连呼吸都困难的时候,他依然作业。他心疼下属,让同事坐在阴凉处,自己却一个人坚守在岗位上。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背,整个人都被晒得像块黑炭,可他还是说:“通电了用户们就可以喝冰水用风扇”。在德维公路施工的3年里,他们共抢修280多次,投入615个工作日,徒步行走900多公里。本着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的理念克服一切困难,及时恢复供电,为顺利完成德维二级公路建设做出了贡献。

阿主工作的德钦县燕门乡山高谷深,海拔落差大,山高沟深地质灾害频繁,群众居住分散,交通条件极差。摩托车是燕门供电所唯一的交通工具,担负着全乡7个村委会2144个用电户的运营维护工作,所里仅阿主和两名员工,他们每月都要仔细巡视每条10kV主线及支线,条件艰苦、任务繁重。

为加强群众安全意识,阿主利用当地的赶集天发放安全用电宣传单,积极向群众宣讲“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等常识。近10年来,在供电半径较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供电可靠电压合格率均达到了上级要求的标准。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这是阿主的座右铭,也是他的行为准则。2013年4月23日,阿主接到澜沧江边一个村的报修电话,阿主立即骑上摩托车带上一位助手赶到现场,发现计量箱出线端子烧坏了,迅速做了更换处理。事故处理完后,在返回途中,又接到海拔4000米的雨功寺僧侣的报修电话。山路坎坷曲折,近4小时的颠簸后,阿主他们终于来到了故障点。处理完这里的故障还没来得及收拾工具,阿主又接到江对面山顶村子的报修电话。

从天蒙蒙亮忙到日落西山,阿主他们没来得及喝一口水,吃上一顿饭。阿主心疼地让自己的小助手回家休息,自己则干啃了一包方便面,继续向另一座山顶出发。当他来到山顶的村庄时夜色已经降临,仔细观察发现原来只是一根火线烧坏了,没几分钟就处理完了。村民小组长满脸愧疚地说:“原来只是这么点小毛病,害得你跑那么远真是不好意思了。”阿主回答说:“对于我们而言用户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电力无小事。 ”

2009年春节前的一场大雪,造成了全乡半山腰及其以上的供电线路基本瘫痪。为了让广大用户过好春节,阿主主动放弃了休假,立即投入到抢修工作中。他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组织受灾村民进行抢修。每天在雪地里摸爬滚打,四肢冻得又红又肿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修完这个村后又马不停蹄地转向下一站。经过15个日夜的抢修,断电的18个村民小组终于在大年三十当晚通电。

群众打心底感谢为他们点亮万家灯火的“光明使者”——阿主。无论他走到哪里,老百姓们都会亲切地向他打招呼、献哈达。(杨洪程 李世忠)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