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三江并流”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8-05 15:06:32

六月下旬,记者踏进迪庆藏族自治州“三江并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普达措和梅里雪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让人留恋忘返;隐秘的雨崩村、尼汝村依然保持着天界神川……       

透过这一幕幕原生态与自然、历史遗存相濡相融的画卷不难看出,地方政府不仅孜孜以求在保护中依法开发,而且还致力探索在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努力实现“三江并流”景区与地方各族群众共生、共融、共赢局面。      

 2003年7月申遗成功以来,该州是如何实现“三江并流”区域内自然生态、文化以及当地各族群众利益共赢的?“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该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管理中心主任施春明深有感触地说“只有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理念,围绕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发展思路,健全规划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风景名胜区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推动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保护与开发双赢。”       

为了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和自觉参与保护“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2001年,该州建设的“三江并流”宣传教育展示厅,不仅被省政府审定为第五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而且还成了迪庆对外交流和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10多年来,共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对中小学生开放宣传20场次近4000人,对各部门干部职工宣传10场次近1200人,印发各类宣传画册、宣传单、挂历、台历等50000份。该州还通过电视、报纸、手机短信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营造了全民重视、支持、监督环保的浓厚氛围。       

在不断加强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该州以规划为抓手,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依法破解了矿业、水电开发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难题,不断提高“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及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质量。按照《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选址核准和建设许可证核发管理规定》及省《关于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查询建设项目位置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法、依规按程序上报查询建设项目位置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关系,对所有符合景区规划的建设项目,按管理权限进行分级监督管理,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按管理规定办理报建审批手续。去年,全州环保系统共审批报告书及报告表28份,登记表634份,规划环评审查3个。       

为深入实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该州还依托申报各类珍稀植物研究保护基地、生态环境恢复项目、生态监测体系等,加强高原原生植被、高山植物、花卉的培育和繁演。加强草原保护和荒漠化防治,建立草原生态保护机制;继续全面推进“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草原生态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       

该州积极争取环境保护建设资金,对三县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控逐步加强。在创新生态旅游保护模式基础上,加强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建设、管理,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生态旅游模式保护生态,加强自然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强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促进跨区域合作,鼓励4A级景区建设,开展环保型高端生态旅游景区。在旅游景点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该州力争重点生态旅游景区环保设施(环保厕所、垃圾处理设备设施)配套比例达100%。       

据了解,该州自1993年以来,先后建立了1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320129公顷,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3.4%。在继续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的同时,州(县)两级环境、林业、国土、农牧、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通力协作,遵循《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认真履行职责,不断规范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工作。维西县对37份探矿证进行了依法清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私挖乱采现象。德钦县依法对羊拉里农铜矿、佛山江坡铁矿、南佐铅锌矿、尼仁铜矿、天沃煤矿进行整顿治理,取缔了无证非法探采矿5家,炸封矿井11口,没收非法采矿产品25吨,关闭非金属矿点12处。香格里拉县对52家探采矿企业进行了清查,并由国土、林业、公安、森警等部门组成综合执法工作组对虎跳峡镇哄抢、非法开采金属矿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10年来,该州按照“立法规、做规划、建机构、强监管”的工作思路,使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依法依规轨道。“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的各族群众“靠山、吃山、养山”的传统,既保存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也保护了完好的自然环境,还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环境。正如该州州长黄政红所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资源是全球不可替代的资源,我们将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为当代人和子孙后代保留下一片永远的生态绿洲。”(尤祥能 吴霄)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