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在这里汇聚 真情在这里闪光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0-11 09:48:59

——德钦县“8·28”“8·31”抗震救灾见闻

大灾突然降临在高原藏区德钦境内,“8·28”5.1级地震,“8·31”5.9级地震,接连不断的上千次余震,震碎了德钦县几万人的梦。

第一时间,1900多名干部职工星夜赶赴灾区,与受灾群众心连心、手拉手、患难与共、众志成城、与灾难抗争。全县干部职工如一盏盏闪耀光芒的火炬,照亮了灾区的每一个角落,温暖了受灾群众的心,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赞歌······

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德钦县实行处级包村、科级包组、干部包户的分片包干制度,集中全县力量开展群众安置、安抚灾民、灾情统计、抢险救灾、隐患排查、物资发放等工作。全县驻村干部及军警1945人奔赴一线开展抗震救灾,先后组织医疗救助队伍10支70人,设立7个医疗救治点、2个医疗巡回救治组,组织医务人员163人次,救护车辆36台辆,救治伤员24人,累计接诊病人2302人。设立1个生活用水监测组、7个卫生防疫组,出动各类抢险应急车辆113台次。设立233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15437人,发放帐篷3873顶、折叠床3847床、棉被5350床、棉衣2951件、垫子3936床、彩色布条1324张、粮食44.87吨、矿泉水500件、方便面100件、PE水管10000米。发放重灾区应急生活补助金272.88万元。

舍小家为大家

9月4日,甘洌的泉水终于在震后第一次流到了村里,奔子栏镇周围的十多个村民小组终于有水喝了。连续5天没有休息的德钦县水务局干部职工终于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8·31”地震,灾难又一次严重损毁了刚修通的奔子栏村所有的水利设施,灾情就是命令,德钦县水务局立即召集18名男职工,第一时间集结在奔子栏重灾区一线,冒着余震危险开始抢修水利设施,公路严重坍塌,不通公路的地方,三四百斤重的大钢管,几个人合力手抱肩扛,徒步几十公里。用5天的时间,他们修复抢通了39.6公里的水管,5公里的沟渠,让灾区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我们水务局的男职工都已坚持5天了,全体男职工都在一线抢修管道。今天重灾区奔子栏镇一带几千号群众有水喝了。”阿主局长一句朴素的话让记者感动良久。

59岁阿品是水电局退休后返聘的职工,儿子阿瓦楚也在水电局上班,家就在奔子栏重灾区,地震发生后,两父子丢下因地震而变得摇摇欲坠的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一线,6天的时间,他们披星戴月,来不及回家搭个帐篷,更没有时间去看看受损严重的房子,晚上父子俩就拖着疲惫的身躯挤着睡在车里,第二天就又投入到修复水利设施的工作中,水通了,父子俩笑了。

德钦县县委副书记廖文才的家就在一江之隔的重灾区尼西乡幸福村。地震袭来,他来不及回家看看亲人和已被严重震裂变形的房子。在德钦县地震应急预案启动的同时,他被安排为综合协调组组长,肩负重任的他只有将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默默的藏在心底。8月28日,为了格浪水灾民有帐篷住,他和工作组以及武警战士一直在余震和暴雨中奋战到29日凌晨2点,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无法拍摄下那动人的一幕,因为雨实在下得太大了,只是匆匆地找他问了些基本情况,他来不及擦一下额头上的雨水和汗水,又转身投入紧张的工作中。疲惫的他看到格浪水28户人家200多个灾民安全住进了帐篷,他笑了,可是想到对面的家人他的心隐隐作痛。在十几天的救灾工作中,他身先士卒,身影总在最艰苦的灾区一线。一直到指挥部撤出,他才有机会回家看看自己的亲人。

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集体,如果心里装的是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又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呢?大灾之中有大爱,在灾区,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心里装着人民的干部职工,给了灾区群众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

情系灾区群众

“8·28”地震中,德钦县奔子栏镇是灾情最为严重。镇党委书记吾堆从凌晨6点开始,组织安排各警务站和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调查灾情,第一时间上报了灾情,自己和镇长林争则徒步进入受灾严重的奔子栏镇争古小组,格浪水等小组。

7点30分,第一时间奔赴全镇各村了解、核查灾情的工作人员回到镇政府,吾堆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把镇里的干部职工分成三个组,只留下两个人负责办公室的统计及上传下达工作,其余70多个职工分工负责奔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一线。当了解到国道214线奔子栏段多处山体垮塌,交通中断,吾堆积极协调调动了多辆大型机械,经过全力抢修,在下午2点左右214线奔子栏段抢修出一条简易便道,救灾物资运进了灾区。

9点30分,德钦县成立了“8·28”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指挥部的分工,德钦县人民政府县长格桑朗杰进入奔子栏村灾情最为严重的争古村民小组指挥灾民转移和疏散工作。他和工作组其他成员、武警战士一起冒着余震不断,落石不断的危险,把该村民小组21户、160多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及时分发了救灾帐篷、棉被、折叠床、大米、方便面等救灾物资,对部分灾民出现的情绪不稳情况进行了心里疏导和安抚。在他们的发动下,村支部书记阿玖带领全村青壮劳力在第一时间参与到灾后自救中。倾盆大雨,使各项救灾工作更加艰难,格桑朗杰和工作组一直坚守在争古,中午忘记了吃饭、晚饭也忘记了,一直干到凌晨两点左右,当争古小组21户人家160多人安全住进了救灾帐篷里,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镇里,匆匆吃完一桶方便面后,又回到受灾较为严重的各村社巡查了一遍灾民安置情况。

在奔子栏村习木贡安置点,刚从争古回来的镇党委书记吾堆听说卫生院有孕妇要生产却没有安全的地方,他立即组织人员在开阔地搭建了两个医疗手术帐篷,医生马上在帐篷里为产妇接生。几分钟后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群众向医生竖起了大拇指,在一旁的吾堆悄悄地离开了,此时时针已指向29日凌晨3点17分。

8月31日早08时04分,德钦县与香格里拉县、四川省得荣县交界再次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德钦全县范围震感强烈,所辖6乡2镇均不同程度受灾。

灾情就是命令。 5.9级的地震又使大家稍有松弛的神经瞬间绷紧。接到汇报,在国道214线德钦、香格里拉、四川得荣三县交界处因地震道路坍塌砸中车辆导致人员伤亡,县委副书记廖文才、镇党委书记吾堆、镇长林争立即组织了几名年轻的工作队员,沿着还在不断坍塌、落石的214线,徒步奔走20多公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灾情汇报给上级,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受伤人员,并将遇难者运送至香格里拉县殡仪馆。处理完现场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一线进行抗震救灾。

当冒着余震和落石,奔赴到争古受灾群众安置点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地震发生后,吾堆立即组织驻村的工作人员及党支部自救小组,做好了群众安置工作及群众情绪安抚工作。随后他又奔赴国道214线山体坍塌现场,组织、协调力量全力抢修再次严重受阻的国道214线奔子栏段,经过8个多小时的全力抢修,下午4点45分,国道214线终于抢修出一条便道,打通了通往灾区的救援通道,从8月28日至9月1日,灾区经历了四夜五天,吾堆有三个晚上是在汽车里度过的。9月1日中午,在受灾群众安置点上正在吃泡面的吾堆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记者采访他的短短的15分钟里,就有近10个受灾群众给他打来的电话。看着他熬红了的双眼,记者看到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基层干部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今天可能要死在这里了。”这句话是奔子栏镇达日救灾工作组组长龚秋次里在进驻达日村路上因忽然地震受阻时蹦出的一句话。确实,龚秋次里的命差点丢在前往达日新村的救灾路上。

“8·31”地震当天,龚秋次里带着文体广电旅游局的工作组分乘三辆汽车,他让先遣组6个人乘一辆车先走,而自己在等救灾物资,等领到物资时已经是晚上19时多了,他和工作组的6个人载着救灾物资分乘两辆汽车出发了。要出奔子栏镇,他们必须经过对面四川境内的20多公里路段出发半个小时后,他们艰难地行走在四川境内的路上时,3.9级的余震不期而至,满山的落石如倾盆而下的大雨,前面、后面、头顶都是呼啸的落石,险峻的山沟里顿时弥漫了灰尘。刹那间路面布满了落石,他们此时进退两难:往前还有50多公里的严重受损的土路,更何况,达日还有几千个受灾群众在等待着他们的救援物资……除了硬着头皮往前走,他们别无选择!于是几个人分工负责:一个负责观察山坡上的动静,另外几个在前面捡石头。就这样,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缓慢前行着。经过5个多小时艰险行程,他们才走完往常只要几十分钟车程的路,到达拉村时已是凌晨两点了。

自地震发生后,这样的事情在灾区比比皆是,在移民搬迁新村达日村,记者获悉村主任阿嘎经常冒着危险奔走在达日和奔子栏救灾指挥部之间险峻的盘山公路中运送救灾物资。9月3日晚上10点左右,他和达日派出所民警都吉拉着一车救灾物资在赶往达日村的路上,4.5级余震导致路面严重坍塌,他们前无进路后无退路,只好冒着余震的危险在路边卸下两床救灾被子和床垫,拆下一包彩条布就睡在路边,夜晚,又下起了大雨,他们蒙着头熬了一夜,第二天,等指挥部刚抢修好通道,他们又驱车70公里路赶到达日村。从“8·28”地震开始,阿嘎几乎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来回跑一趟,140公路的土路,无法预知的余震、坑坑洼洼的路面、山坡上的滚石……危险时刻伴随着他们,可他们没有任何怨言。

9月5日,记者在达日新村安置点看到驻村工作组正在给当地受灾群众发放救灾资金,在发放现场,50岁的当地居民格茸手里拿着救灾资金,走到大家面前,眼里噙着泪花,动情地说:“谢谢!谢谢!感谢工作组,你们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我们身边,给了我们最大的关怀,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帐篷,还给我们带来了食物,党是我们再生的父母!谢谢你们!”说完,给所有的工作组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所有的当地群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那经久不息的掌声是给工作组最好的肯定,记者也不禁随着大家一起鼓起掌来,以致于错过了拍下那使人感动的一瞬间。

就因为有这些敢于担当,不畏艰险的干部群众,德钦的抗震救灾工作扎实推进,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工作组成为受灾群众最有力的依靠。

干部,是灾区群众的有力依靠

德钦县民政局局长安翁,已经55岁了,之前已经交了退休申请,也许是最后一次带着全局职工奋战一线了。临近退休的他,一直在灾区一线坚持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源源不断运到灾区的救灾物资经他的手发往灾区的每个角落,有时彻夜下车,分发,他消瘦了许多,胡子也长了一茬,孱弱的身躯活跃在灾区的第一线,尽职尽责是他工作的信条。

高志勇,德钦县工信局职工,在协同县畜牧局工作人员一起前往灾区奔子栏村古龙布通村民小组排查处理家禽死亡无害化掩埋及消毒工作,不慎从危桥掉落河里受伤。

在抗震救灾现场,在30多个受灾严重的村民小组,所有灾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工作组。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站在灾民面前,与灾区人民同吃同住的是我们的干部职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干部职工,才使受灾群众在灾难面前无所畏惧。

爱心点燃灾区群众的心

9月7日中午,在德钦县救灾指挥部门前,来了一辆皮卡车和一辆微型货车,车里满载着新鲜的蔬菜,他们是拖顶乡巴龙村民小组蔬菜协会的,协会的会长就是小组组长达瓦培初。今天,协会刻意带着30户成员,巴龙小组的30户人家的心意给灾区受灾群众送来2300多斤新鲜蔬菜和一头宰杀好的猪。这些蔬菜是协会会员们在前一天自发的从自家的菜园里采摘的,一大早,巴龙小组组长达瓦培楚,会计阿叶,村委会副主任就带着两个小伙子开着自家的汽车从拖顶乡赶往重灾区奔子栏。

“党和政府在我们小组投资兴建了规模蔬菜基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如今我们的同胞受灾了,我们每家每户都自愿捐献一点蔬菜,协会筹集资金宰杀了一头猪。”

这样的事在灾区不止一例,大灾之中有大爱,“8·28”“8·31”地震灾情发生后,记者不止一次看到人性闪亮的光辉,在奔子栏镇,突如其来的地震使群众都紧急转移到安置点,一瞬间,所有的饭店商铺都关门闭户,物资的紧缺,使很多人吃不上饭,奔子栏镇奔子栏村的下社小组在他们的安置点免费为来往的过路人提供了免费的食物,一块简易的纸板做成了一道醒目的牌子上书“外来灾民,免费就餐”,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浓浓的温暖。

奔子栏村尼都村民小组的49岁的达瓦培初自觉地在第二天一大早把自己多领了的一床棉被和床垫交回指挥部,他说:“我们都是灾民,还有更多的人需要棉被和床垫。”

得知灾情后,德钦县飞来寺“观景天堂大酒店”经理和银章在9月1日率领10多个员工拉着食物在灾区开设了赈灾食堂,他们和救灾指挥部一道一直坚持到从救灾到恢复重建的过渡阶段。

灾难面前,许许多多的人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为灾区献出了一份爱!

地震来袭,我们的干部职工用自己的行动照亮了灾区群众的心,他们是一团团永不熄灭的火炬,他们的身影第一时间出现在最危险、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江初)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