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文化牌 下好统筹棋 实现新跨越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1-01 10:05:50

——维西县叶枝镇打造文化品牌发展特色产业纪实

王氏土司衙署大门。

高原明珠查不朵嘎湖泊。

叶枝镇优质稻基地。

汹涌澎湃的澜沧江从青藏高原一路走来,将巍峨的群山切割成驰名世界的沧江大峡谷。当澜沧江行进到维西县叶枝境内时,来了一个靓丽的大转弯,造就了一块开阔肥沃的土地。千百年来,傈僳族、纳西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书写出特色农业小镇的绚丽华章。

打好文化牌,下好统筹棋,实现新跨越。2011年以来,叶枝镇先后获得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之乡”、“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云南省特色农业小镇”等荣誉,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环境优美的叶枝,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走出维西,走向世界。

叶枝——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实施文化兴镇战略,保护和传承叶枝镇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是叶枝镇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战略任务。”叶枝镇党委书记宋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诚如宋斌所言,近年来,叶枝镇党委、政府抓实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叶枝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傈僳族文化发祥地的标志——傈僳族音节文字。1923年10月17日,哇忍波在麦田里捡回一块质地细软的滑石片,便拔下别在毡帽上的缝衣针,试着写画文字符号。此后,哇忍波每天坚持写写画画,对创字进行深入思考,历经6年之久,写满12本文字符号,终于创造出了傈僳族音节文字。为流传方便,哇忍波还将所创造的文字编成长短不一而又大致押韵的291句按顺序写下来。这便是后来教学用的识字课本。音节文字的发明结束了傈僳族刻木记事的历史。至今,同乐人民还把哇忍波发明创造的傈僳族音节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除了写对联、记账、书法艺术等作用外,它最大的功绩在于它保存了一批珍贵文献资料,保留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

叶枝土司衙署——茶马古道灿烂文化的见证。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叶枝土司衙署见证着茶马古道灿烂文化。历史上,叶枝土司衙署恢弘博大,集多民族建筑风格于一体。该建筑分南北两套二进大院,座东向西。南为三方一照壁一院和三间二层斜楼一幢。北为大门、碉楼、会客厅、公堂、厢房、各为三开间楼四合院,还有黑神殿、经堂、监狱、马厩、后花园等。建筑主次分明,自成院落,门窗格扇做工精巧。土司府四周筑有高高的围墙,四角建有碉楼。整个建筑总占地50余亩。民国二十七年,王氏土司第九代传人王嘉禄正式承袭世职,并被国民政府先后委任为“江防大队长”、“边防副司令”、“三江司令”等职。王氏土司是明清以来“茶马古道”贸易的主要组织者和保护力量,系藏汉结合部的主要跨国土司。王氏土司在国家危难之际,成立抗日御侮队伍,到中缅边界防御,并于民国27年专门铸造铁界界碑一批,上铸“北路土司界”字样,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将界碑秘密运往王氏在独龙江一带的管辖边界设埋,成为中印战争及1960年中、缅勘界时的唯一依据,为祖国的领土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傈僳族原生态文化第一村——同乐。同乐是最具特点、保护最为完好的傈僳族村寨。置身其中,你就能够读懂什么叫做天人合一。同乐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同乐傈僳族山寨就像是一幅水墨画:站在村对面山坡山看同乐大村,整个村寨的房屋建筑呈阶梯状分布,一层层、一台台,整个村落错落有致。蓝天白云下,草木葱茏,鸟语花香,“木棱子”房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由北东向西南呈坡状分布。

坐落在同乐村的迪庆州首个傈僳族民俗文化陈列室深受游客青睐。陈列室共展出傈僳族文化代表性实物130件,图片110张,充分向人们翔实展示介绍了傈僳族音节文字、傈僳族群众传统生产生活方面的实物、傈僳族阿尺木刮歌舞以及近年来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为游客了解维西县傈僳族历史文化及社会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独具傈僳族文化特色的叶枝镇同乐村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发源于此的傈僳族原生态歌舞阿尺目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乐村不拘一格的傈僳族建筑风格、草编艺术和民俗文化以及至今留下的关于阿尺目刮的传说故事脍炙人口。

多宗教并存的见证——石刻佛像及生生洞。生生洞佛像和景观极具特色,加之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因此在方圆百里都很有名气,成为澜沧江流域较有影响的佛教圣地。旧时香火极旺,游人不绝,名声远播西藏及印度,而今到此朝圣的游客及藏族群众络绎不绝。

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原生态歌舞——阿尺木刮。阿尺木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发源地就在叶枝镇同乐村。其特点是不用乐器,自始自终踏歌起舞,舞蹈一般分为六个,其曲调可缓可急,音符的跳动较频繁,且跳动幅度较大,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受。

阿尺木刮的声音和动作,都明显模仿山羊的声音和动作,以及游牧生活中的一些琐事,集浓厚的原始性和仿古性,独特的生动性和自然性,显著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为一体,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表达了傈僳族人民热爱、向往大自然的质扑情感,讲述了本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整个唱曲模似山羊叫声,悠扬婉转,曲折多变,引发人的遐想。唱词内容丰富博大,从天上唱到地下,从高山唱到河流,从大自然唱到人类社会,从远古洪荒时代唱到现今现实生活。

阿尺木刮是傈僳族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载入了《中国民族歌舞集成》。2012年,维西县民间阿尺目刮表演队在全国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开幕式上闪亮登场。

自然景观旖旎迷人

叶枝原始森林茂密,生态良好,珍稀树种繁多,自然景观旖旎迷人。其中,查布朵嘎景区最抢人眼球。查布朵嘎集雪山、冰川、湖泊群、原始森林、杜鹃花海、珍稀植物为一体,令人流连忘返。

查布朵嘎为傈僳语,即“查布狩猎的地方”,相传因古代有一位名叫查布的著名猎手经常在此打猎而得名。进入景区,10多个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奔来眼底,仿佛一块块蓝宝石镶嵌在群山褶皱之中,令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最令人称奇的是湖泊群中最大的聚龙湖,该湖由数十条瀑布汇聚而成。这些沿着陡峭山峰飞流直下的瀑布,溅起的水花犹如奶浆从山顶倾泻,又像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悬挂山腰,飘飘洒洒撒落到黛绿如茵的草甸花海中,悄无声息地汇聚成湖。漫步湖畔,白雪皑皑的山峰,飘逸急湍的瀑布,同时倒影在晶莹清澈的聚龙湖面,让人顿悟大自然的空灵,感受“三江并流”的魅力。

这里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地貌多样性特征显著。杜鹃林随着海拔高低呈带状分布,大树杜鹃遮天蔽日,是云南杜鹃最大的花瓣品种,小叶杜鹃仅高三寸。每年五月,姹紫嫣红的杜鹃把高山草甸装点成花的海洋,把查布朵嘎染成酡红,令游人流连忘返。这一带知名不知名的湖泊多达数十个,除聚龙湖外,最奇的是“鸳鸯湖”,大湖叫“格丁黑那”,老百姓叫“雄湖”,这个湖脾气很怪,据说只要有人喧哗或扔石块,顿时暴雨大作,浇得一个个成落汤鸡。相邻的“罗瓦尼黑”湖水色碧绿,像一位温柔的“妻子”。据说,每当下雨之前,湖里会咕咕作响,成为牧人的天气预报。查布朵嘎山顶已是雪线,没有植物生长,岩石历经风雨剥蚀,凸显奇形怪状,其中有一道叫獐子崖,传说獐子爬上去后无法下来而得名,足见山峰的险峻。

在天空放晴的日子,站在查布朵嘎山顶西望,怒江滔滔南流;东面的澜沧江逶迤而下;北眺梅里雪山,回首遥望玉龙雪山、哈巴雪山,雪峰在蓝天下熠熠生辉,犹如一幅天下奇绝的壮丽画卷。

叶枝——云南特色农业集镇

“建设特色农业集镇、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推动叶枝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是叶枝镇党委、政府既定的战略目标。”叶枝镇政府代理镇长李建新对记者说。

战略目标催人奋进,发展成果令人鼓舞。2011年,叶枝镇被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农业镇。近年来,叶枝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化兴镇、和谐安镇”战略,紧紧围绕“抓干部管理、强基础设施、兴科教事业、调产业结构、走综合开发、建文化名镇”三十字方针,抓住澜沧江上游水电开发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好特色文化、生态、特色农业三张牌,建设农业特色小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加农民经济收入,推动全镇特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依托区位、生态、民族特色文化、生物等优势,叶枝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发展,一手抓阿尺木刮、同乐傈僳族山寨、傈僳族音节文字、叶枝土司衙署等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发展旅游业;一手抓特色农业建设,使之相辅相成,长足发展。通过努力,阿尺木刮、同乐傈僳族原生态山寨、傈僳族音节文字、叶枝土司衙署已经成为叶枝镇靓丽的民族文化名片,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叶枝镇特色农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朝阳产业:10000头生猪育肥基地建设圆满完成;万亩核桃基地建设目标圆满实现;4000亩冬油菜基地建设全面完成;1000亩葡萄基地建设任务已经完成600亩;2000亩蔬菜基地建设任务顺利完成;4000亩药材基地建设目标顺利实现;2000亩优质稻基地建设任务超额完成;5000亩青稞高稳产基地已经建成。

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环境优美的“三江”之心叶枝绽放出新时代的夺目光芒: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的、宾馆、餐厅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07年的2278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6043万元,增长62%;第三产业收入从336万元增加到1145万元,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619元增加到4756元,增长66%。(杨洪程)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