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维西经济爬坡过坎的讨论 2014年全国“两会”透出这样一个信号:“中国经济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可以说,维西县经济也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维西县2014年“两会”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能否实现成为当地各族群众关注的热点。 2013年成绩单投资扛大梁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加投入,改善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是维西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拉动维西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在前不久召开的维西县“两会”上,维西县扶贫办负责人在分组讨论会上发言引起与会代表委员的共鸣。 纵观过去一年,投资是拉动维西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引擎。去年,维西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05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74亿元,增长26.57%。这些投资主要来源于引进县外资金,去年,维西引进县外资金实际到位40.04亿元,增长49%。显然,维西经济尚处在投资拉动型发展阶段。 那么,这些资金重点投向哪里呢?一是投向公路建设:碧白三级油路建设完成投资7.5亿元,完成农村公路硬化13条、102公里,新增通组公路47.2公里,实施了维登、梓里等5座澜沧江车马吊桥维修改造。二是投向城镇化建设: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6.54亿元。三是投向澜沧江干流电站和支流中小水电站建设:完成投资12.7亿元。 一句话,这些资金重点投向关系到维西长远发展的道路交通、城镇、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维西县正着力抓好打基础的工作。 着力打基础让维西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在投资拉动下,维西水电、生物、矿产、旅游支柱产业发展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维西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5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60亿元,增长21.5%。 经济跨越发展正在缩小维西县城乡群众与全国全省的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0675.58元,增长13.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00元,增长16.74%。 今年,投资将扮演什么样角色? “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是推动维西跨越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然选择。”维西县水务局负责人在维西县“两会”分组讨论会上说。 诚如这位负责人所言,今年,维西县继续把着力抓项目、增投资、强基础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力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努力在夯实发展基础上取得新突破。 加大投资才能推进发展 “一句话,县情使然!尽管维西县经济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发展,但基础差、底子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没有投资拉动就没有维西经济跨越发展;没有跨越发展,维西就不可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西县经研中心负责人说。 县政府县长余春桥分析了发展存在的问题:“维西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稳增长、保民生、促和谐的压力依然很大。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受市场环境的挤压很大,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不能充分显现,产业支撑发展的能力仍然较弱。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经济增长‘换挡期’带来的阵痛仍然明显。” 长期从事维西县经济研究的县委党校教师张永东认为:“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符合维西县实际。近年来,尽管维西县交通、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仍然是制约维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瓶颈’。只有打破这个‘瓶颈’,维西经济才能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条件是培育支柱产业的需要,是加快发展步伐、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维西县委、县政府就勾画了强基础、兴产业,打造“三江腹地”经济圈的宏伟蓝图,即“113”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其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大投资改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凸显维西茶马古道枢纽的地位和作用,打造“三江腹地”3小时经济圈,让维西得天独厚的水能、旅游、生物、矿产等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维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时至今日,制约维西经济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产业支撑发展的能力仍然较弱,支柱产业发展步履艰难。 “由于历史欠账多,维西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经营成本偏高,产品没有竞争力。到目前,维西县产业培育尚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竞争乏力。”张永东说,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抓起,补好“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课”。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维西县与发达地区相比,首要任务是多做打牢发展基础的工作,没有打基础的工作,维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成“空中楼阁”。 2014年,维西县将怎样做好“补课”工作呢?“规划先行,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推动发展。”余春桥表示:“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目标、县城及城镇体系建设作为载体、土地综合利用作为平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检验,实现四大规划同步编制、无缝对接,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扩投入、蓄能量、增后劲、促发展。按照建设项目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战略思路,突出项目建设重点,确保今年上马204个项目,总投资达到71.74亿元以上。” 完成投资71.74亿元意味着维西发展基础进一步改善、支柱产业培育步伐进一步加快、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然而,如此大的投资能到位吗? 张永东认为:“要抢抓机遇,优化投资环境,在破解项目建设难点上下功夫,着力攻克土地、融资两大难题。规范运作现有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引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股份制担保机构入驻我县。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银行扩大对工业项目、小微企业的贷款发放。密切政、银、企三方沟通联系,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政府高效服务,促进银行与项目、与企业有效对接。” 发展关键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在维西县“两会”上,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是改革,认为改革才能释放发展活力、深化改革才能破解发展难题。今年,维西县积极稳妥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网上审批系统运用力度,增加行政审批透明度,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建立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中连片流转。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激发林区发展活力。稳步有序推进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实施全县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大力培植骨干税源,努力开辟新兴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优化税收服务,全面落实国家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坚持有限财力向基层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保障、向民生领域覆盖,提升公共财政服务功能。 “维西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难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破解。今年,维西县已经和将要实施的行政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农村改革旨在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活力。”张永东说。(杨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