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县六畜兴旺促发展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4-10 09:51:30

近年来,香格里拉县以建设高效、安全、生态特色畜牧业为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提升服务“三农”水平,通过调整和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畜禽出栏率、商品率大幅度提高,肉产量持续增加,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比重明显增多,畜牧业发展对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

为促进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结合畜牧业生产力的布局要求,该县依据市场条件,资源状况,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的结构和产业区域布局,结合各乡镇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制定在海拔1500—2100米沿江河谷地区以养殖生猪为重点,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业;在海拔2100—3000米地区,按照“保持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原则,重点开发野猪、山羊等养殖项目;在海拔3000—3300米地区,重点发展牦牛、犏牛、尼西鸡等养殖项目的建设,按照“扶持龙头、谋求发展”的思路,扶持产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畜牧业,突出抓好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思路,积极构筑和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引导扶持尼西鸡、生猪、牦牛等优势品种,努力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有力提高了规模化养殖比重。目前,全县畜牧业养殖规模得到大幅度提升,基本形成了高原坝区重点发展牦牛、尼西鸡,二半山区重点发展黄牛、山羊和绵羊,河谷地区重点发展生猪和肉牛的畜牧业发展格局。

按照“稳定生猪,进一步强化草食家畜改良,注重特色品种培育”的方针,该县坚持实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建立科技创新和杂交改良综合配套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实用技术,强化畜禽品种引进,提高畜禽品种质量,提高受胎率,扩大良种覆盖面,改善饲养管理,为畜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引种和良种改良,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养牛和养猪大户,已逐步形成沿江一带以猪为主,高原坝区以牦牛为主,兼顾养鸡、养羊的产业带,畜牧业正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迈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有较大进展。

畜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推广畜牧兽医科技是落实畜牧兽医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香格里拉县充分利用各种项目的建设,结合11个乡镇实际,积极完善和加快畜牧业信息平台建设,为农牧民提供实用信息服务,有效促进了畜牧业发展。

通过开展畜牧兽医培训和推广普及,让广大科技人员和农牧民掌握了先进的实用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搞好良种引进、保护与开发工作,坚持依靠科技和引进良种杂交改良与本品种选育相结合的方针,有计划地引进良种,选育本地品种和建立保种区域,有效提高了畜产品生产和流通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畜牧业优势产区,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全县良种覆盖率已达30%,规模化养殖基本实现良种化。

该县始终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做到计划早安排、任务早落实,确保各项指标的圆满完成。通过推行动物防疫目标管理,把动物防疫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科技人员的主要内容;提高控制动物疫病的能力,为推进动物防疫工作奠定科技基础。由于狠抓动物防疫基础工作,有效控制了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了牲畜死亡率,为全县农民的增收和畜牧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据统计,2013年末,该县大小牲畜存栏43.569万头(只),畜牧业生产总值为 2220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 %。(陈义)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