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香格里拉支行发展纪实 工行迪庆分支机构最早成立于1984年10月, 2000年机构优化撤并,原工行迪庆藏族自治州分行更名为中甸支行, 2002年又更名为工行香格里拉支行。30年来,该行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崇尚信誉、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理念,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在改革中诞生,在开放中发展,倾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促进经营跨越发展。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为优化资源实行机构优化组合,2000年,总行撤销了迪庆辖区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的德钦、维西两县支行,通过人员分流和自谋职业选择方式,将人员合并于中甸支行一体化经营,并于2002年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支行。特殊的经历造就了香格里拉支行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宗教信仰各异、从业人员来自各地组成的大家庭,少数民族员工占全行员工总人数的88%。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支行领导高度重视员工之间的和睦友好关系,倍加珍惜保留香格里拉支行的机遇,重振发展信心,把凝心聚力和团结和谐作为管理重点来抓。通过强化工会职能作用,为职工行好权、维好权,办实事、解难事。在省分行的关心支持和支行领导多方努力下,香格里拉支行建立了职工食堂、娱乐室、塑胶场地灯光球场。工作之余,职工可以打篮球、乒乓球、斯诺克,锻炼了身体,增进了交流,释放了压力,是“一举三益”的好事。通过全面管理,职工下班之后就能吃到丰富而可口的饭菜,让职工有更多的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改善了职工福利待遇,提高了职工生活水平。 30年来,历任领导都秉承“关爱员工、关心员工、成就员工”的优良传统,实行员工生病住院必看、员工家有丧事必到、员工生日必贺,员工身心健康必管、员工业务水平必管、员工合规操作必管的“三必三管”工作机制,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工行大家庭温暖,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业务营销之列、发展之列。 面对迪庆经济发展滞后、金融资源匮乏、地处藏区维稳前沿的压力,支行党委领导班子提出了“保稳定、讲团结、干实事、求进步,促进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思路,在思路指引下,全行员工应对压力,奋力拼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共同的目标和远景抓好服务、做好营销、坚守岗位,全行实现了业务的跨越发展和安全无事故的目标。 倾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30年来,全行为服务迪庆经济发展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10亿元,迪庆多数重大工程项目都有工行资金的大力支持。 要致富,先修路。国道214线香格里拉至德钦二级公路项目是国家重点公路,是云南省进入西藏的重要通道、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也是迪庆境内重要的交通“大动脉”。2009年6月,为支持国道214线香格里拉至德钦二级公路项目建设,工行香格里拉支行迅速确定了信托理财融资方案,在融资需求时间短、金额大、信贷规模紧的情况下,开辟特别绿色通道,会同有关部门在9个工作日内便高效完成了相关手续,为该公路项目融资10亿元,解决了项目实施的资金难题。 水电强,经济兴。金沙江、澜沧江贯穿迪庆全境,全州水能蕴藏量达1653.6万千瓦,占云南省的15%,水电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加快水电资源开发步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迪庆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积极支持迪庆水利水电建设,加快藏区经济发展,工行香格里拉支行向浙江瓯能集团香格里拉尼汝河流域开发公司发放贷款2.4亿元,该公司所属水电站于2012年建成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达17.8万千瓦时。此外,工行香格里拉支行还向国电云南分公司迪庆州项目发放3.5亿元项目贷款。 旅游业是我州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帮助迪庆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工行香格里拉支行先后向松赞林寺景区改扩建、香格里拉滑雪场发放了2.28亿元项目贷款,支持普达措国家公园建设4亿元、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建设2亿元。借力工行香格里拉支行的贷款支持,松赞林寺步入新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以寺养寺”格局,促进了藏区和谐稳定。有了信贷资金的注入,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游客逐年增加,门票收入已是地方财政的支柱收入之一。 金融创新 做强藏区百姓金融服务 工行香格里拉支行还积极参与到藏区金融服务创新之中。2013年,工行电子银行部克服多重技术困难,为迪庆州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属下的“一卡通”结算服务有限公司开通了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资金结算。当年,工行电子商务平台就清算23257个旅游团次,清算金额达2.19亿元。工行电子商务平台作为迪庆旅游第一结算平台,有效提高了我州旅游业的资金清算效率,大幅提升了藏区旅游业服务水准。 经过市场调查,工行香格里拉支行还发现,以“背包客”或“自驾游”形式的观光旅游兴起。因此,既能满足中低端旅游团队住宿需求,又更受自由旅行者欢迎的中小型酒店将成为藏区旅游的重要配套设施。工行香格里拉支行将迪庆州中小酒店行业列为重点贷款对象,积极支持中小酒店经营发展。 2010年,茂源酒店初创时,酒店建设资金不足。工行香格里拉支行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营销,及时为该酒店发放1000万元小企业贷款,为该酒店解决燃眉之急。至2013年,在该酒店的二期扩建过程中,支行又向该酒店发放了3000万元小企业贷款,这些资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动力,为茂源酒店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百姓创业同样离不开工行的支持。杜顺林的老家在离香格里拉县城80公里的东坝村。2002年回乡创业前,杜顺林一直在云南各地打零工,是全国两亿多农民工中的一员。香格里拉县远离省城,全城仅有6个隶属于邮政局的报刊亭,老百姓买杂志看报纸非常不便。2009年,经过多年打拼的杜顺林手头有了些积蓄,产生了开办书屋和连锁报刊亭的想法。工商香格里拉支行了解情况后,为他发放了40万元个人经营贷款,“小杜书屋”就在那年开张了,杜顺林规划中的连锁报刊亭也陆陆续续建了起来。现在的杜顺林已注册了一个自己的公司——迪庆顺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名下有1个读书城、6个报刊亭、1个福彩销售点、1个茶叶专卖店,有员工17人。 “藏民家访”是我州的一项特色文化旅游服务项目,可让游客走进藏族人家,品尝藏族食品、体验藏族民俗、欣赏藏族服饰及歌舞表演。香格里拉县建塘镇江克村的斯郎家很早就做起了“藏民家访”这一特色文化旅游服务项目,其经营场所就是自家的老藏房。由于土木结构的老宅上了年月,蜂拥而至的游客让它不堪重负,成为危房。2004年,一直勤劳经营的斯郎想拆除重建,因资金不足,斯郎想向工行香格里拉支行贷款。带着与工行人员不熟,试一下的想法向工行香格里拉支行提出贷款申请,让他没想到的是,工行热情为他服务,高效率给他审批了30万元10年期贷款。喜出望外的斯郎在原址如期重建了更为宽敞牢固的藏式民居。新房的室内面积达到700多平方米,年接待游客能力提升到4.5万人次,斯郎家的营业额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做“爱心”企业 发展不忘社会责任 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成为卓越的企业。为回报社会,30年间该行先后向迪庆州康巴艺术节、民族团结节、迪庆州集中办学、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迪庆地震灾区、挂钩扶贫点等捐资290多万元。在挂钩扶贫点,历任领导多次进行实地察看、了解情况、指导建设,组织员工捐款捐物,为村民修建公路、水渠、改良农田、安装自来水、修建希望小学等。与困难户、五保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在帮扶过程中,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村民勤劳致富、重视教育、遵守乡规、树立脱贫信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树立了良好形象,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的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 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30年的风雨历程,30的年春华秋实,全行职工始终保持了昂扬奋进和珍惜殊荣的优良传统,该行先后8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共有23人次荣获总行级先进个人称号,共有85人次荣获省分行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2年度被中共香格里拉县委、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授予“九五”扶贫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被云南省分行授予第三方存管业务特殊贡献奖,2007年至2008年被云南省分行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度荣获二级分行经营效益突出贡献奖,2011年度荣获总行新产品推广优秀成效奖。 截至2013年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达452664万元,比2002年增加416640万元,增长12.57倍;各项贷款余额达291970万元,比2002年增加267040万元,增长11.71倍,中间业务收入1398万元,比2002年增加1105万元,增长4.77倍,实现净利润6575万元,比2002年增加7186万元,增长9.29倍。实现了贷款品种增多,支持领略拓宽,网点渠道建设优化,服务水平提升,电子服务全面推进,风险防范合力加强的良好局面。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信心满怀。工行香格里拉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彭卫红说,目前全行已实现业务精品、管理精细、资产精良、队伍精干的“四精”发展目标。更名为迪庆分行后,该行将会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顽强的拼搏、更加卓越的服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迪庆雪域高原这片沃土,为迪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