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5-08 09:52:55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农民是最大群体,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全面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支撑,也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科学发展,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新时期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伟大事业成功的法宝。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再次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阶段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速度大大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要素流动加快、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发生了转变、生产资源整合加速,特别是各种专业大户、合作社等大量涌现,使农村社会管理对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的分工不断细化深化,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村社会管理的范围和领域拓宽、涉及环节增多;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家庭经营情况看,既有纯农户、亦工亦农的兼业户,也有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打工者、自主创业的企业家,不同农户经营项目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同。此外,一些农村也有不少外来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农村流动人口增多和人员结构的复杂,大大增加了农村社会管理的难度。农民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要求平等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的意愿也不断增强,希望更多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要求日趋强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都迫切需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做好农村群众工作。

(二)农村群众工作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与农村社会阶段变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目前,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农民身份转换、农村产权和债权债务问题,如何构建新的社区管理架构,都是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很显然,原有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转型的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多样化,用传统的方法难以化解新问题新矛盾。一方面必须建立、完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社会、群众参与乡村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群众工作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改善民生,特别是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构建和谐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推进农村社会进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社会管理不适应农村新形势的局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事关民生的许多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村级组织,如果处置不当,管理能力不强,就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要妥善处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题,这些利益问题很多都是社会反映最激烈最突出的矛盾,既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只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有效缓解和解决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农村社会转型的顺利完成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才能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当前农村群众工作所呈现新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当前农村群众工作出现了诸多新的特点:

(一)目前农村正处于经济体制政治转型的阶段性过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农民从业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农村群众大多处于社会低收入层次,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群众工作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且呈多样化的特点。

(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随着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群众学习政策、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反映情况、表达民意、诉求利益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网络传播媒介,使得大量新观念流入,这种新的思想观念冲击着农村群众长期以来固有的思想,群众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大局观念退化,从而增强农村群众工作的难度。

(三)基层组织建设滞后,村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一些农村地区党支部和村民自治组织涣散,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战斗力和凝聚力严重弱化,带头致富能力不强,村干部工作方式因循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群众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各项惠农政策逐渐增多,村干部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由于部分农村干部思想作风腐化,私心太重,村务不公开,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难以得到村民信任,长期积怨使得相当部分群众对村干部产生敌对情绪,对村干部的工作不仅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千方百计进行阻挠。

(四)农村地区人文环境不良。人文环境缺陷是当前阻碍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农村群众目光短浅,尤其对公路、水利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抬高门槛、敲竹杠,致使部分基础设施长时间不能动工建设。矛盾内容复杂化,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要求与不合法方式相互交织,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不良心态,上访人数不断增多。随着外出务工时代的到来,农村地区的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教育监管,养成好逸恶劳、坑蒙拐骗、打架斗殴等恶习、陋习,为农村地区人文环境的改善埋下不利因素。

三、新时期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方法

农村群众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关键要从解决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入手,认真研究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农村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切实增强农村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一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载体。要适应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形势,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重大工作部署,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和文化道德水平,如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市民讲座、政策咨询等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大工作部署;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载体开展宣教,做到宣教广覆盖,深宣传。二是找准解决实际问题的着力点,把教育引导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从群众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使思想政治工作于解决实际问题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真正做农民的贴心人。

(二)把提高工作能力与真诚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才有保障,才能做好真诚服务群众的工作。一是努力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通过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呼声,真实掌握基层实情,群众工作才有目的。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是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二是努力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尊重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效地组织群众。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做好群众工作。三是努力提高和群众沟通的能力。新时期群众工作矛盾的新特点,要求干部既要敢于、善于做群众工作,而且对群众过激的言辞和行为,还要讲韧性、有气度,具备良好的心态。

(三)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与加强领导结合起来。一建立健全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政法机关的作用,逐步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建立完善政府门户网站、警务、公务热线,广泛推广民主恳谈会、为民服务代理制等有效方式,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保障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二是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对群众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努力化解,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依法办事是社会管理的手段,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形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群众工作才有成效。首先是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依法查处。其次是以理服人,带着感情做工作,把道理、政策、法律法规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群众。三是宽严相济,对个体尽量采取调解的方法处理,同时对一些别有用心的坏人依法予以打击。

民为国之本,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研究农村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探索新机制,不断推进农村群众工作的健康发展,确保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孙志娟)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