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很及时、很必要、意义深远。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又是德钦县组织活动负责人,以双重角色参加活动。俗话说:没有一桶水,怎么给人一碗水。为切实承担责任,笔者认真阅读了《论群众路线》等必读篇目和各级领导相关讲话,查阅了有关资料,深入6个乡镇12个村委会调研。通过学习,思考什么叫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怎么提出、形成、发展和丰富的,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结合县域实际怎么开展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实践证明,我们党的建立、发展、进步过程就是走群众路线的过程,从最初召开一大时全国只有57名党员的弱小党组织发展到今天8300多万党员的强大组织,是群众拥护、信任的结果,充分说明立党要靠群众、兴党更需要靠群众。反之,脱离群众就会亡党亡国,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那么,怎样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笔者的体会是: 首先,树牢为民的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深度决定行动的力度,思想具有长远性、根本性。党章明确提出:马列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我们党建立之初打的旗帜就是为了广大穷苦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执政的理念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和人民是船和水、血与肉的关系,相随相依、谁也离不开谁。我们只有深深扎根于群众,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真正做到从骨子里爱人民,这样群众才能相信我们、拥护我们、支持我们,我们党才能生生不息、日益强大。只有赢得民心,得到他们的支持并参与具体行动,我们的所有思路、想法、目标任务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就必须立足于人民的利益,我们一定要打牢这样的思想根基,我们所做的工作方向就正确、思路就对头,群众就拥护和信任。反之,不切实际、脱离群众,有悖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事,群众不会真心支持。 其次,在爱民上见行动。要始终坚持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我们的第一任务来抓,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是坚持做问政于民的表率。我们党是人民的党、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我们代表的是人民,既然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参与、分享、监督,所以我们行使公权,使用权利时必须体现民意,反映民声,多听意见,多了解情况,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变他们的愿望为我们的意图,达到党意民意的高度统一,这样才是切合实际、合乎民意,决策才会科学有效。二是坚持做问需于民的表率。我们的一切工作就是为民谋利,人民就是主体,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困难、他们的要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奋斗目标,要做好工作,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根于群众中。我们开展“千促”活动,千名干部下基层走村入户了解情况、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广泛征求意见、每年“两会”听取意见,就是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民意的过程,并把他们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后加以解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我们党是为他们办事的,是真心诚意帮助他们的,是他们的党。三是坚持做问计于民的表率。群众的愿望、要求有了,我们的思路、目标任务有了,怎么来落实,办法、措施还得请教于群众。群众的事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问计的过程变为听取意见、共同商量、统一思想、宣传动员、凝聚力量的过程。目标任务最终还得组织群众推动、结果由他们共享。反之,决不能拍脑袋、想当然,否则阻力重重、寸步难行,无法把所谓的好事办好。 第三,亲民要体现在作风上。务实是党对干部的要求,也是群众的期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实,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说则罢,说了要做到,要带着真心、真情、真意去做,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从细小、点滴做起,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深入乡、村、户、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拉家常、问寒问暖、关心生活、帮助生产、解决困难,尤其是对贫困户、受灾户给予特殊关心和照顾,时常把他们的冷暖挂在心上。看到群众的艰辛和不易,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同情,拉近距离、密切感情,他们有话也会对我们说,有事就找我们解决,彼此间增加了信任、增进了感情,亲如一家人,体现鱼水情,从而巩固执政基础。否则,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矛盾突出,隔着一层墙,谈不到一起去。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得我们自身上找原因,我们没有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做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方法简单,没有把群众宣传好、组织好、团结好、动员好。要实现小康德钦、美丽德钦、和谐德钦、幸福德钦,谱写中国梦德钦新篇章,我们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关键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冯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