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友变对手 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 王瑄怡 ) 在9月15日,北嘎(藏族式摔跤)的赛场上,正在上演一场场精彩激烈的对决。大家都在拼尽全力,努力争取进入决赛仅有的名额。 在北嘎(藏族式摔跤)74公斤级的循环赛中,红河代表队的石雄与队友石祥表现优异,一路过关斩将,以绝对的优势胜出双双进入决赛。 每一轮循环赛上,不管是谁代表红河队出战,石雄和石祥都相互鼓励,开赛前几分钟总是互相给对方做肌肉放松练习,在赛场上为对方加油鼓劲,他们不仅是队友,也是好朋友,好兄弟。 在第三轮循环赛,石祥对战昭通代表队刘龙时,前两局比赛打了平手。最后一轮比赛是关键,如果输了,就很可能没有机会进入决赛,争夺前两名了。石祥压力非常大,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双方都鼓足了劲,想要用尽全力扳倒对方,几个回合下 来,豆大的汗珠从石祥的脸上滑落。他和刘龙个头、力量都差不多,要想在短时间内扳倒对手,看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种情况下,就是考验双方技巧和耐力的时候了。 此时的石雄和队友们也非常紧张,卖力地为石祥加油。终于, 就在刘龙稍有懈怠露出破绽的时候,石祥及时瞅准机会,狠命抓住他的腰带,将其摔倒在地。紧接着场下的石雄与队友高兴地从凳子上跳起来为他欢呼。在接下来的几轮比赛中,石雄和石祥都发挥得很好,渐渐地心里都有了底。当裁判宣布石祥与石雄进入北嘎(藏族式摔跤)的决赛并且两人将在17号下午对决争夺冠亚军时,石雄说:哥们,不管我们谁赢,咱们都替家乡人争光了! “对,不管谁赢都一样,因为我们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一个集体,我们代表的都是红河队。”石祥边说边给了石雄一个有力的拥抱。 秋千姐妹情 ![]() 黄江芬 杨娅珍 李秀兰(左到右) “姐姐加油!调整呼吸!再荡几摆……”红河代表队19岁的哈尼族小姑娘黄江芬在9月15日下午举行的秋千项目55公斤以上级单人触铃比赛场上为普洱代表队的李秀兰姐姐加油鼓劲。而正在激烈比赛中的李秀兰却回应她:“好!” “我上午就完成比赛了,下午专门从酒店坐车到赛场为李秀兰和杨娅珍姐姐加油!”黄江芬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黄江芬是红河州金平县一个19岁的哈尼族小姑娘,本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代表红河队参加秋千项目55公斤级单人和双人触铃比赛。李秀兰和杨娅珍23岁,都来自普洱市澜沧县。李秀兰是彝族,杨娅珍是拉祜族。他们代表普洱队参加55公斤以上级单人和双人触铃比赛。 由于运动员就餐点是固定的,这就让妹妹黄江芬与姐姐李秀兰、杨娅珍在就餐时互相认识,几天相处下来成为了好姐妹。姐姐比赛,妹妹去摇旗呐喊;妹妹比赛,姐姐来加油助威。场上大家是对手,场下民族团结一家亲。 (鲍江平) 蹴球项目备受关注 香格里拉网讯(记者 王维韬) 本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有一项竞赛项目特别吸引观众广泛的关注——比赛时只需4个小石球,一块不大的场地,就可以进行单人、双人、团体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这个项目就是蹴球。 在本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有许多比赛项目在迪庆从未开展有过,蹴球就是其中之一。蹴球比赛从开幕当天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闭幕前一天才完成所有赛事。为期9天,共有16个代表团64名运动员参赛,是本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参赛人数最多,场次最多的一个项目。这也为这一项目赢来了很多关注,他们中有的是本地群众,有的是媒体,还有利用空闲时间前来观战的其他项目运动员。 “好球!”“好球!”一位老人边看边为我州选手鼓掌。“这个运动我比较感兴趣,没有激烈的肢体接触,应该也适合我们老年人,要是我们老年活动中心也有一块蹴球场就好了。”老人说。据了解,由于器材简单,场地面积小,蹴球比赛既能锻炼身体,又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老少皆宜,我州今后将对蹴球运动进行普及。 90后志愿者认真服务民运会 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 王瑄怡)在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来自香格里拉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和金秀和她的同伴们用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了90后年轻人的形象。 9月13日一大早,在摔跤项目的比赛场地上,和金秀和她的同伴们拿着抹布,细致地将观众席凳子上的灰擦净。和金秀说,他们比运动员提前1个小时入场,摆好桌椅,擦净地面,准备比赛用具等。她说:“当志愿者可以算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让我在待人接物、沟通交流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 “人家都说90后吃不了苦,其实我们90后还是很努力的,也很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们都会尽力做好服务,让大家都对我们家乡有个好印象。”93年出生的益西卓玛说。 据和金秀介绍,来得最早是她们,离开得最晚的也是她们。下午五点,一天的比赛结束了,可她们还要收拾器材、打扫卫生等。看台上,到处有观众们留下的矿泉水瓶、零食袋,她们没有抱怨,一边大声地唱着歌,一边将拉圾清理干净。 离开时,和金秀对记者说:“虽然辛苦,但是看到人们对我们的服务给予肯定,就觉得什么都值得了,我们一定会坚持到最后,把最美好的微笑展示给每一个人,让大家都看到我们90后乐观、坚强的一面。” 安保组完成民运会开幕式安保任务 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 和泰君 通讯员 蒋江勋) 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当天,安保组共抽调2900余名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参加安保工作。全体民警按照“严肃认真、周到细致、安全可行、万无一失”的要求,做到任务清楚、责任明确、严格纪律,文明执勤、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向省委、省政府及全省各族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悉,为确保民运会绝对安全,州公安局成立了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和振东任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指挥部,制定下发了《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安全保卫工作总体方案》《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现场执勤方案》等工作方案。安保组坚持“集体领导、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州县联动、整体作战”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这一中心,确保实现“绝对安全、万无一失、欢乐祥和、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和“七不发生”的具体目标,并进行多次实战演练和动员。 ![]() 9月15日上午,在迪庆香格里拉民族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女子标准弩立姿决赛场上,紧张有序的比赛中,浓浓的友谊,却犹如一缕缕阳光,感动着赛场上的人们。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迪庆代表队的罗成书和普洱代表队的标张在比赛间隙相视微笑、彼此鼓励、热情拥抱,展示了运动员之间可贵的友谊。 (张燕 摄) 摔跤场上的裁判员 在摔跤场上,最受人们关注的都是在场上角逐的运动员们。但是,人们不会忘记场上的裁判,他们没有运动员那样光芒四射,可他们同样把汗水挥洒在了赛场上。他们要时刻跟随运动员的脚步,还要全神贯注紧盯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对比赛做出公正的评判。 民族式摔跤项目裁判长曾文光说:“裁判要掌控场上的局面,就必须熟练运用裁判法,严格按照裁判法进行判罚。还认真细心、冷静判罚。”为了杜绝错判误判现象的发生,曾文光每日比赛完都要召集所有裁判开总结会,当场指出当日判罚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很多人可能对裁判工作不了解,裁判其实就是比赛规则的执行者。”曾文光说,民族式摔跤这个项目种类比较多,这次民运会主要以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以及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为主,每个种类的比赛方法与评判规则都不同,需要裁判员熟练地掌握每一个种类的规则,在比赛中准确做出裁定。 “这次比赛,裁判员来自全省各地州,每场比赛中都能够团结一心互相学习互相、体谅,这是非常难得的,作为裁判长,我非常欣慰。”曾文光还说,在接下来的几场比赛中,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发挥公平公正的职业精神,顺利圆满的完成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裁判工作。(香格里拉网记者 王瑄怡) “加油!使劲!保持呼吸……”。在秋千赛场上,大理代表队队员和教练为参赛队员加油鼓劲。(鲍江平 摄) 迪庆州消防支队香格里拉大队全警动员,组成多个灭火救援小组分布在体育比赛场馆四周实时监控,全力确保民运会期间各项活动的消防安全。 (郜鹏程 摄) 志愿服务有意义
志愿者在开幕式现场搬椅子 在香格里拉民族体育中心赛场内外,来自州民专的学生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他们优质高效的服务、灿烂温暖的笑容给人们留下美好印象。 参加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志愿者有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蓝天救援队、各单位志愿者和州民专学生。 9月12日,州民专学生志愿者在团州委和学校的组织下赶赴民族体育中心。开幕式结束后,近200名州民专学生志愿者在现场搬椅子、清扫场地、捡拾垃圾…… 团州委工作人员杨润宗说:“为省民运会招募志愿者时,全州学生踊跃报名,为了方便管理和安全,就在同一个学校选择了几个班级学生担任志愿者。他们在服务岗位上忙碌,贡献着一份青春力量。” 9月13日上午,身披红色授带的志愿者罗晓燕在秋千赛场附近搬椅子。“我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能为民运会服务让我很开心,尽管我和同学们很累,但觉得非常充实,很有意义。”罗晓燕说。 据了解,在开幕式前,志愿者在座位上为观众摆放雨衣、矿泉水和帽子,并清扫体育场馆垃圾。开幕式上,志愿者按区域承担了进场引导等任务。 (王维韬 鲍江平) 省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交通安全有序 9月12日,州公安交警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全警出动、全力以赴,全力做好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圆满完成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交通安全管理。 当天,州公安局交警支队、香格里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香格里拉县公安局直属城市交警大队全体民警和辅警进入香格里拉城区各路口、城郊各道路重点路段执勤、疏导交通。对康珠大道环太酒店至白塔段(含进入香格里拉民族体育中心的路段)实行交通管制。上午10时,迪庆武警支队抽调武警官兵与交通民警、辅警一起执勤、疏导交通。在执勤中,交警部门采取“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明确执勤人员任务职责,加强交通疏导和管控,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文明执勤,全力维护交通秩序,圆满完成了开幕式期间交通安全保卫工作。 (李国忠) 温暖的鼓励 举办全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与新闻媒体不无关系。因为那些精彩、美好、感动的瞬间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第一时间传递给广大群众。在高原烈日下,新闻记者和运动员并肩作战,在不同的岗位挥洒汗水。与此同时,当地群众没有忘记我们,给了我们温暖的鼓励。 14日早上8:15,记者乘坐2路公交车赶往采访地点,看我拎着电脑、相机搭乘公共车。司机问:“姑娘,你拿着这些东西要去哪里?”我告诉他,我是省民运会的一名新闻记者,要赶到现场采访。车内一位阿姨说:“我女儿也在电视台上班,今天一早就出门采访,9月以来,女儿早出晚归忙碌,比过去黑了、瘦了,当父母的看在眼里很心疼。但看见电视里开幕式上那些震撼、美丽的场景,想到这是女儿和同事们一起拍的,全省各地观众都能看到,我心里就觉得骄傲,女儿的付出也值了。” “你们辛苦了!”“好样的!”其他乘客的话让我感到了温暖。想想这几天和我一起奋战的同行,开幕式当天,采编人员忙碌到深夜4点,印务工人连夜印刷,保证第二天一早把报纸运到邮政部门,及时送到广大读者手里,能为读者做好服务,我心里总是涌动着暖流。 到了下车地点,这位司机特意不收我的1元车费,微笑着让我下车。 (王瑄怡) 遵守规定的观众 “请不要携带包、伞等物品入场!”“请从中间过去!” 为保障安全,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现场,禁止携带背包等物品,一些不知道此项规定背包到了入口的观众,只能将这些物品挂在了入口两边的围栏上。一位正在挂包的女士告诉记者:“这样的要求我表示理解,也愿意遵守,这都是为了我们老百姓的安全着想,我把包挂在这里我觉得很放心,有这么多警察为我们守着呢。” 观看比赛的观众越来越多,围栏上的包也越挂越多,放眼望去,仿佛进入了包包专卖超市。 (记者 王维韬) “轻伤不下火线” 在高脚、板鞋竞速比赛现场随处可见运动员摔跤、跌倒的场面,部分运动员从高高的双拐上跌下后,来不及查看伤情,顾不得疼痛,立即重拾双拐,遵照裁判员指示,回到规定地点,再次上拐,继续奋力奔跑。 有一位女队员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在60米双拐比赛时两次跌倒,但她坚持跑完,才去医疗点就诊,医生为她处理完外伤后,建议她到医院复诊,但她说,还有比赛项目没有完成,不能中途而废,医生只好让她吸氧气,随后她又回到运动场等待下一轮比赛。 迪庆高脚竞速运动员李文春在训练过程中膝关节受伤,在13日60米高脚竞速预赛时,大腿肌肉拉伤。他说:“我因为受伤,影响了比赛成绩,很遗憾。” 玉溪代表队17岁的女运动员余惟嘉训练中肘部受伤,在13日参加4×100米男女混合高脚竞速接力赛时,摔下双拐,造成老伤疤脱落,全身多处擦伤,但她坚持跑完100米,把双拐交给同组选手,才到医疗服务点处理伤口。她说:“虽然受伤了,但我会坚持到比赛结束。”(记者 施学群) 赛场英雄遗憾“马失前足”! 9月13日下午,正在香格里拉民族体育中心赛马场举行的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术项目比赛精彩纷呈。在1000米速度赛马甲组比赛中,35号马匹在比赛中突然倒地,让全场观众为之震惊,为之动情。 1000米速度赛马甲组比赛是马术项目里最精彩的比赛,堪称田径世锦赛里的百米飞人大战。当天下午最后一组出场比赛的3名选手及他们的坐骑都十分勇猛,随着起跑发令员挥下红旗的一瞬间,马闸门被拉开,三匹“战马”随即冲出。起步稍缓的我州代表团参赛的35号马匹与骑手拉茸西洛配合默契,几个大步向前,便把对手甩在了身后,随着比赛的进行,距离也越拉越大,到400米时已经拉开了20多米的距离。就在比赛进行过半时,35号战马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被紧跟身后的67号选手超越,拉茸西洛没有放弃,他正奋力直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跑到600多米时,高大威猛的35号战马突然“马失前蹄”,直接带着骑手翻倒在赛道上,让全场观众感到十分震惊。现场工作人员纷纷从赛场的各个方向奔向出事点。还好,骑手拉茸西洛没有事,他起身想把赛马拉起再继续比赛,但是马匹一动不动,骑手拉茸西洛一边抚摸着安抚它的情绪,一边配合工作人员对马匹受伤的左前腿进行紧急救治处理。 马匹或许并不知道自己的伤势,在整个现场处理过程中,它一直在挣扎,在大家的帮助下,它才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或许是前蹄根本无法再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从站起来的一瞬间起,它的身体一直都在颤抖。由于疼痛,马匹嘶叫的声音一声比一声惨烈,拉茸西洛眼眶里充满了泪花,这种叫声也刺痛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此情此景,让现场许多观众禁不住流下眼泪。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现场观众谁也没有走,一直关注着马匹的伤情,直到马匹在工作人员及马队人员的帮助下被专业卡车拉走,大家才慢慢散去,默默祈祷它能早日康复。 35号战马,它是今天赛场上的英雄!(记者 石显尧)
每一场蹴球比赛结束后,蹴球成绩表前总会聚集起很多人,有的查看成绩、有的核对内容、有的探讨比赛得失。
“我是迪庆蹴球队员,我非常喜欢蹴球……”在蹴球场边,香格里拉网记者采访我州蹴球运动员和刚,康巴卫视记者也将蹴球运动员七里拉姆请到镜头前。 蹴球开赛以来,东道主迪庆代表队受到媒体关注,4名蹴球运动员在比赛休息之余,频频面对镜头,腼腆羞涩和辛苦喜悦交织出现在他们的面容上。
省民族运动会举办以来,各族群众纷纷到各比赛场馆观看比赛。 (王维韬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