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关键在于抓住内容特色读者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17 10:25:16

——参加云南省民族文字出版编辑人才培训班随笔

六月的成都天气晴朗,气候宜人,28日参加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培训中心西部地区分中心举办的2015年云南省民族文字出版编辑人才培训班的各位学员相继来到成都报到,入住新华国际大酒店培训,此次培训从6月28日到7月4日举行,为期7天,由云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水云率队,来自云南各地的近70名民族文字出版编辑人员聆听了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与业内专业人士进行了现场交流座谈,到现场观摩当地文化企业的发展情况,探讨交流了民族文字出版之大计,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表示受益匪浅,效果良好。

一、交流经验

此次培训中,邀请来的7位主讲老师,他们既是专家学者,又是指挥者、执行者,讲授的内容既有理论高度的指导意义,又有实践中可操作的现实意义。共做了7个专题讲座,场场精彩,让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打开了眼界,开阔了视野。

经验一:路径选择是关键,对了就是成功,错了就是失败,只有一线之差。6月29日上午,四川民族出版社副社长泽仁扎西以四川党建期刊集团为例,讲授了题为《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种数字出版的路径选择》的讲座,他说数字化转型要切合实际的融合发展,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以互联网思维做出版发行。要搭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数据库,数字出版网络平台,数字化出版编辑加工平台,微信微博发布平台等较为切合实际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比如,《四川党的建设》藏文版《藏地阳光》以内容为王进行编辑杂志,办网站和微信,微信日点击量达5万人次。要建立相应的机制,编务、出版、发行、财务的全流程数字化,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出版编辑人才队伍,抓一把手工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培训,引进人才,招聘高等院校人才,增加新鲜血液,壮大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形成,民族出版才能从容地迈入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高度融合的时代。

经验二: 调查研究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0日下午,由四川传媒学院博士、副教授周行主讲《数字媒体的视觉传达表述》,他从数字时代的到来、媒体、媒介语言分析、跨媒介传播研究与赏析三个方面展开讲座,他分析了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户外媒体、移动媒体、自媒体、多媒体、数字媒体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他认为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特点,语言表达不能清一色、不要格式化要有灵活性、有亲和力。尤其是数字化时代传播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海量化,要增强交互性,受传者要个性化,传播效果要智能化,视觉传达设计要新颖化、超前化。

经验三: 谋事在人,成事在人。 6月30日上午,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执行主编王睛主讲《民族数字出版刊物办刊模式及思考》,她既是《口腔医学》杂志执行主编,又是口腔科的门诊医生,她能够这样做出成绩来就是充分利用了数字化出版技术的无穷力量,出刊不到1年的时间,《口腔医学》杂志荣登中国期刊排行榜第一,成为世界著名口腔期刊,填补了中国没有《口腔医学》杂志的空白。据她介绍,当时她申请办这份《口腔医学》杂志的时候,有关部门都说不太现实,口腔医学也不是中国的强项,最后通过她的努力也就办成了。他认为在新时代下出版期刊要“四化建设”(市场化、集约化、多元化、专业化),作为编辑人员既要会编辑,又要会网络营销,策略灵活,创新理念,策划新颖,内容精品化、小众化,设计顶尖化。

经验四: 路径选择具有多种形式,但目标和方向都是一致的,就是尽力做好媒体融合发展。7月1日上午, 由江苏凤凰集团数字出版社总编辑、 南京大学教授陈生明主讲《少数民族数字出版的路径选择》,他从无网而不胜的创新,无编不成网的融合,“互联网”“新常态”,跨界与打劫、挣钱与赚钱,读之变:阅、读、听、触,书之变:纸、盘、网、声,阅读无深浅、思维有层次,方向一致道路不同,成本核算、去印刷化,免费从杀毒到众筹、抢端口、吸流量,微信从友圈到公号,媒介从Ppt到App,虚拟商店、实体商店14个方面讲解数字出版的路径选择,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泛。他说,数字出版大致有7个目标: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项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种形态,一次销售多种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他认为这个目标从目前来说,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经验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音的音、形、义统一的书写符号系统,因此,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意义重大,也是媒体和出版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厉兵主讲《出版工作中的语言文字规范》,他说中共中央第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因此,图书期刊报纸影视网络语言文字工作者要树立科学的规范观,在把好政治、学术、编校、印刷装帧质量关的同时,要规范使用文字、词语、语法、标点符号、数字用法、数量单位、版面格式、标题等,作为公众服务窗口的媒体和出版单位在使用语言文字上不能出差错,要引导全社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并且要做出榜样。特别是目前网络用字十分混乱、十分不严肃,网络一定要自律,担当社会责任,因为受众对网络的关注度太高,网络对社会影响面太广泛。

经验六:现身说法,既有亲身经历,又有亲身体验,传经送宝,对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7月2日上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胡华主讲《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民族出版的思考——以四川民族出版为例》,她从四川民族出版社的成立、她对民族出版社的理解、四川民族出版社汉文出版的过去与目前的状态、少数民族题材出版物中应把的民族政策民族习俗问题4个方面探讨交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民族出版的思考,深入浅出,现身说法。她认为新媒体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尤其是图书出版。民族出版要坚守自身在传统出版中的优势,加大选题策划力度,做特色图书,通过选题策划实战推动编辑能力的提升。围绕民族文化遗产、民生改善、民族问题与理论、主题宣传、质量与品牌来做民族出版。高度重视项目开发,实施以项目带动中心出版工作的战略。开拓创新,开辟新品种,在一些有关民族地区的教材、教辅上下工夫,做一些有益的探索,编辑发行人员要学会联动,借势搞营销。她在讲到少数民族题材出版物中应把关的民族政策民族习俗问题时说,民族图书期刊报纸的编辑工作涉及民族问题,而民族问题又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很复杂,加之少数民族题材出版物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涉及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等许多方面,从事民族出版工作要注意因对宗教问题不了解而造成的问题,违背信教群众风俗习惯的问题,以猎奇心态渲染少数民族一些习俗、丑化少数民族的问题,对宗教人物、民族代表人物进行不恰当的描述和评价的问题,使用歧视性称谓带来的问题,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把握问题,因对民族知识不了解、不扎实而造成的问题,由于出版单位放任管理权引发的问题,做民族出版绝不能无中生有,添油加醋,评头论足,无限放大或缩小,惹事滋事,要树立政治意识、民族意识、团结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经验七: 领会政策动向重判大势所趋, 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前提。7月3日上午,由总署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成勇主讲《实施创新驱动 推动执行升级 实现融合发展》,他从习近平总书记“8·18”讲话和《关于我国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解读角度,以文化产业和企业的成功实例做解读,他认为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一定是信息服务提供商。他列举了谷歌、百度、搜狗、雅昌集团、中国艺术品数据库、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创办的社区网站杭州19楼、陕西人民出版社、成都新华文轩、Apple、阿诺、阿里巴巴、苹果翻版小米科技、Adabce、今日头条、移动互联网、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读览天下、京都商城、数字医学图书城、九月网、天闻数媒等文化产业实例,认为上述文化产业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了,靠的是一个理念,就是树立了用户意识、服务意识、模仿意识、基因意识。

他还特别列举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国激光杂志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建立出版发行管理体系的成功实例,他说他们是建立了选题策划与协同采编体系、机构化加工制作体系、全媒体资源管理体系、多渠道发布体系、营运服务与支撑体系、公共技术与基础支撑体系。他认为他们今天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建立了完备的管理体系,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

二、深受启发

聆听了这次培训中的学术讲座、与同行相互交流了解、现场观摩学习,深有感触,总感觉到我们与媒体融合的时代发展要求差距甚远,任重道远。从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总趋势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也是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国家级媒体到地方媒体都在想办法、找路子,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我们民族地区的媒体也如此,必须要去面对现实,必须要去迎接挑战,必须要去适应新形势,建设好汉语媒体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媒体,实现比翼双飞,才能使媒体融合的步伐走得稳走得快走得好,否则,就会在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作为传统媒体,面临着在新形势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工作创新的新挑战和考验,我们一定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渐进式的转型融合发展,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一要从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发行的角度,发挥优势,争取项目,建立数字化出版发行平台。因为,我们是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地区不一样,他们要的是政策,我们要的是资金扶持,我们即使有很好的想法和设计,没有资金扶持,也只能搁浅放下。

二要培养数字化采编人才和技术支撑人才。数字化编辑出版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东西,没有数字化技术人才,就无法去实施。

三要抓住内容为王这个关键,处理好同质新闻、同质信息的问题,通过深度编辑、高度提升,做出升级版的内容,服务受众,吸引受众,留住受众。

四要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同时,研究受众心理,媒体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依靠受众来支撑,离不开受众,始终要为广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

五要策划要抓住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突出重点,拓展空间,不能撒胡椒面,也不能头发胡子一把抓,以特色和品牌占领新媒体的制高点,步入到媒体融合发展的广阔道路之中。

六要招揽有兴趣、爱好、敬业爱岗的专业人员融入到媒体融合发展的行列中,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要事。因为,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德性、悟性、韧性的专业人才的融入到新兴媒体建设的行列之中,将对事业的推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一件像样的事情给别人看。(张国华)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