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拉传统婚礼:关于爱情的仪式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17 10:41:58

在藏区,各地方的婚礼程序和风俗不尽相同。这里就羊拉乡的传统婚俗做些简要介绍。

在以前,求婚基本是被家人或亲戚包办的,特别在农村,以往都是在20岁左右便结婚,还没有足够多的阅历去甄别对方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只好由深谙世事的长辈或亲戚代劳,小编认为这是婚姻由家人包办的关键原因。在以前,由于交通与通信条件的匮乏,年轻人没有机会去接触更多适婚同伴,没法自行做出成熟的婚姻决策,而家人或长辈,能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和人际资源弥补这种缺陷,这也是婚姻由家人包办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变迁,以及乡村传统权力结构的不断分解,加之通讯工具在乡村生活中的全面普及,如今长辈或家人对年轻人婚姻的干涉越来越少,很多皆由年轻人自己寻找结婚伴侣,并自主决定大部分的婚姻事宜,但家人和长辈的意见扔是婚嫁决策最重要的因素。

 

村里的人着盛装在半路等待送亲队伍。

 藏区以往的多半婚俗文化都由马匹承载着,比如送亲队伍骑着马来到对方家里时,会有一个被对方事先推举好的人站在家门口,向送亲队伍问很多问题,多半是关于民族历史、部落历史、或一些出自佛教的知识问答,若被问者没法流利回答,会被发问者一直刁难,直到正确答毕所有问题方可下马进门,若送亲队伍里的回答者能一开始答毕所有问题,并反问很多问题的话,会被发问者献上哈达,并前来请求他下马,这个环节在藏语里叫“达薄”,问答过程中的用词也很讲究,不是平常话,带有极强的知识与文学性,在问答过程中,骑在马上回答的人还会通过操控缰绳让马做出来回走动的气势,整个场面激情四射。

如今不管迎亲或送亲,基本见不到马了。

 求婚是第一步,直到现在,就算是年轻人自己寻来的伴侣,作为整个程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婚作为一种仪式性的东西,还是由家人或长辈去完成。人们会带上哈达和砖茶,到对方家里提亲,若哈达和砖茶被对方接收了,这桩亲事算是敲定下来,若被婉拒,请求把哈达和砖茶带回去,便算是拒绝。哈达和砖茶接收过后,过了7、8天以后要带去酒和哈达去对方家里,商议具体的婚礼事宜,比如到会占星的人那里看最吉祥的结婚日子等。这些都完成之后就可以筹备婚礼了。

半路迎亲者给送亲队伍献哈达。

一般来说,迎亲队伍会有5—8人,由亲戚或朋友组成,他们要带去送给对方父母的优质睡具,意思是开始孝敬对方父母。到对方家里住一晚后,开始举行婚礼,一村老少都会前来参与婚礼,并盘腿坐在正厅,左右分组唱很多“鲁”,“鲁”是一种旋律悠长的歌谣,歌词里有关于赞美酒水的、祝福的,对唱完毕后开始挂礼,挂礼才是传统婚礼最精彩的部分,不是把钱拿给对方记录就完事,每个人都会揣着礼金站起来,开始说“当协”,“当协”是一种在既定的内容与格式上,结合婚礼现场与具体情况而举行的演讲方式,“当协”造诣好的人可以讲上两三个小时,从人类起源到部落起源、从人世百态到对方家庭,对新娘或新郎的成长经历的赞美,以及对其往后生涯的祝福和叮嘱,无所不包。说完“当协”后便把礼金包在哈达里双手奉到指定的盛有青稞的盆子里,继续把时间留给接下来要挂礼的人,挂礼完毕后,宣布礼金总额与彩礼,彩礼也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嫁出去或入赘方才要准备的。

半路迎亲的人摆好酒水,并献唱酒歌。

送亲时,如今还有哭嫁习俗,对方家人或亲朋会哭成一片,这种哭不是象征性的,是出于真情实感的,因为想到自家子女从今起即踏入陌生的门槛,开始融入另一个家庭,并在远离父母与亲朋的地方开始承受新的生活,特别是若距离实在遥远的话,更会哭得厉害。

烈日下大唱酒歌,都把人家晒得变形了。

送亲队伍在半路被接待。

在藏区的很多边缘地区,扔完整保持着传统的婚礼习俗,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婚俗文化。

喝完设在路边的酒席,还要过好几关呢。

进入家门,被祝福、献哈达、敬酒。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