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绿色使者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02 08:56:53

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77万亩的林海中,有一群身着迷彩服、脚穿绿胶鞋、头顶遮阳帽、弯腰忙碌着的人。因为有他们的坚守,小中甸镇的万亩林海才会郁郁葱葱。他们穿行的脚步留在林间,他们辛劳的岁月被刻在树木的年轮里,他们就是山林的守望者,是最美的绿色守护者。

23岁的江初卓玛是一名藏族林业工作者,今天她要和20余名同事们带领41名村民到尼细加公林区植树造林。她是本地人,与村民们沟通起来方便,她一边用藏语告诉村民在哪里种树、怎样种树,一边示范挖树坑。别看江初卓玛瘦小,拿起锄头挖起坑,一点也不输给别人。从早晨8点到中午12点,她不停地重复挖坑、放苗、填土这三个动作,衣服早就被汗水浸湿。“此次尼细加公林区的造林面积为3000亩,需种植树苗32万株,我们平均每人每天要种树苗400株,一个星期内将完成造林任务。”江初卓玛说。

来自曲靖市罗平县的李永莉是小中甸林场15名女员工中的一员,她主要承担出纳工作,在林场工作已有24个年头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出纳的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里算账、给员工发工资。李永莉的爱人任欣是一名体育老师,他说:“说李永莉是出纳,其实走访、植树、护林什么事都做。每天早出晚归的,每次到深山植树回来,看见她身上爬满了蚂蟥。当我用盐巴帮她一只一只拍下来时,心里真不是滋味。”

午饭时间到了,江初卓玛和李永莉跟随着同事们来到单位食堂,一锅杂锅菜和白米饭就是他们的午饭,大家有说有笑,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完饭,稍作休息,大家又扛起锄头,背着树苗工作去了。

据技术员杨君介绍,从今年7月初雨季来临起,小中甸林场的工作人员们就带领着当地村民实施造林补贴项目,已完成冷冻坡头火烧迹地造林1200亩、撒沟牛场火烧迹地造林2000亩、尼细加公林区造林3000亩,还将在红山腊扎林区造林2000亩。

55岁的拉茸卓玛是小中甸镇团结村尼细村民小组的村民,身材消瘦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4年前,她主动报名当上了团结村的护林员。65岁的汪扎比拉茸卓玛晚一年加入护林员队伍,他们与林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水壶、斧头、木棍是拉茸卓玛和汪扎的巡山工具,而腿、眼、嘴则是他们巡山的三件“法宝”。团结村4个村民小组的共山林区范围大、山高路陡、地形复杂,给护林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特别是森林防火的高峰期,他们几乎不分昼夜地巡逻,手机24小时畅通,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上报、及时处理,节假日休息是他们永远的奢望。年近花甲的人还整天奔走在山上护林巡查,他们的家人和村民们都有些不理解和不支持。

汪扎老人说他年轻的时候为了盖房子,砍了不少的木料,当地村民们盖房子也砍山上的树木,都是选粗壮的来砍,后来,原本茂密的树林变得稀稀疏疏,汪扎老人后悔不已。2010年,村里开始实行造林补贴项目,汪扎老人一年都没有落下,近六年,老人种下的树木已有上千颗。当上护林员后,老人更是把守护树林当成第一要务,起早贪黑的守护着这片树林。

拉茸卓玛选择护林员这份工作的时候也遭到家人的反对,即便这样,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护林工作中去。“要干就要干出一些成绩来!”拉茸卓玛默默的对自己说。起初,拉茸卓玛也碰到过一些不听劝阻想要砍树的村民,她就耐心地与他们讲道理,慢慢地村民们都有了爱护树林的意识。“我要一直干下去,直到我走不动路的那一天,我要让这些树木陪着我的儿孙后代慢慢长大,给后辈们留下一片绿水青山。”拉茸卓玛说。

江初卓玛、李永莉、杨君、汪扎、拉茸卓玛他们只是香格里拉市700余名护林员的缩影,为了更好地保护林木,他们常常不固定巡视时间;受工作特点限制,他们常常饮食不规律、胃病找上门……而他们苦中作乐,少有怨言,在他们脸上,看到的是淳朴和开朗。(杨云萍)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