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维西县塔城镇党委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这条主线,把基层党组织这个“前沿指挥部”建设好、巩固好,切实加强党员队伍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党员政治意识、服务意识,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 强措施,提升“服务员”能力水平 塔城镇党委采取三项措施提升“服务员”能力水平。一是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解决“领头雁”不强的问题。二是通过“典型带”“中间促”“后进治”,形成“比学赶帮”的生动局面。“典型带”指树立优秀支部典型,并通过开展“强弱支部结对子”活动,促进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使落后支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中间促”指实行定点帮促制度,从各方面对支部班子进行帮扶,一包到底,做到支部班子不强不撒手,群众不富不脱钩。“后进治”指选好配强支部班子,对战斗力差、经济发展缓慢的村支部班子进行整治,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人才及时充实进村班子。三是以提升素质能力为目标,党员教育管理全面加强。针对部分党员党性不强、纪律观念淡薄、奉献意识淡化、党员文化偏低等突出问题,镇党委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加大对全镇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今年以来,举办培训班6期,受训党员达1600余人,培养120名法律明白人和2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 建制度,为“服务员”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塔城镇党委先后制定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选拔后备干部、落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定期接待群众等制度,有效促进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开展。在全镇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注重关心和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班子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接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四联户”制度。目前,塔城镇参与结对联户的干部职工有54人,联系农户达到108户,做到把目光投向基层、心思放在基层、感情贴近基层、资金倾向基层、项目支持基层、脚步深入基层。 建立健全县乡村社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和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变群众当跑腿为干部当跑腿,从干部跑到“网上跑”,走好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县级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建立为民服务中心、村建立为民服务站、社建立为民服务中心户,并制定便民服务的有关规章制度,利用群众赶集时机开展巡回服务,村“三委”每月到各村民小组上门服务一天,中心户上门为孤寡老人提供无偿服务,为村民代办相关事项。 当好保护生态“服务员”,护住青山绿水 塔城镇广大党员积极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员,按照生态保护“服务员”的职责要求,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活动。支持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和腊普河、柯功河治理等工程。积极参加“卫生日”环境清理活动,带头实施替代能源建设。通过沼气池、太阳能、节柴灶、太阳灶、太阳能路灯等替代能源的建设,落实公益林补偿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增加森林蓄积量。服务生态建设效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2015年底,塔城镇森林覆盖率达到87%,比三年前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当好产业发展“服务员”,带动农民收入增长 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塔城镇不断优化环境,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推动发展,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做好发展新经济组织、招商引资等工作。目前,塔城镇腊普河三文鱼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已经投产、日月绿色粮油加工厂等建设项目又好又快推进、香格里拉腊普茸旅行社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中。先后成立塔城种养殖专业协会、腊普鸡专业合作社等新经济组织,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带动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塔城镇先后实施腊普河治理,土地整理,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镇等项目,为发展塔城乡村旅游业注入生机与活力。在“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和“红色信贷资金”的支持下,以哈达农庄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大力发展藏红花和食用玫瑰等特色产业。今年,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党员的带动下,塔城镇以中药材和核桃为重点的绿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今年,塔城镇农民人均经济收入比上年增长15%。 当好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员, 担当责任创平安 塔城镇党委高度重视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认真履行“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出台并落实“三联系”制度,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注重敏感节点期间影响社会稳定信息的收集,做好辖区内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积极推进基层网格化工作,建立一支由131人组成的基层信息员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镇的情报信息采集网络格局;充分发挥维护稳定的战斗堡垒作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张旗鼓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筑牢反分裂渗透的思想防线;各村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大对重点区域及人员密集处的巡逻力度,增强应急防范能力;进一步完善防止社会矛盾纠纷激化、扩大的预防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加大“社会治安大巡防”力度,及时发现和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按照“早排查、早发现、早治理”的方针,将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启动与毗邻村“村村联建”工作,成立组织联系机构,建立“村村联建”党建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整合资源,促进和谐,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力维护社会稳定。(杨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