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青年巧养土鸡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19 12:47:06

在虎跳峡镇宝山村俄迪村民小组,有一个叫毛海明的彝族青年,萌发了养鸡带动农民致富的想法。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建设了占地30亩的土鸡养殖基地,年出栏土鸡5000余只。

5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俄迪村的香格里拉市远诚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在山沟里,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散养的土鸡,合作社的创办人毛海明夫妇正在清扫鸡舍。

今年36岁的毛海明是宝山村俄迪村民小组本地人,曾经跑过运输,也做过多种小本生意,但折腾多年也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不甘于贫穷的他,到处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

俄迪村沟壑纵横,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依靠种植洋芋和包谷等传统农作物,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毛海明明白,想要带动乡亲一起致富,必须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路子。而与俄迪村的偏僻落后相对应的是,这里空气质量好、环境适宜,十分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他把发展项目聚焦到了生态养鸡上。

走好科技路子是养殖的第一要务,必须要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技术。毛海明将近用了2个月时间到丽江、大理及昆明等地的养殖场学习“取经”,并对市场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2015年,毛海明发动村民成立远诚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用自己的积蓄和四处借贷投资的40万元承包30亩山地,购买了本地鸡苗,在山沟里开始了生态放养。为了把小鸡养好,他索性把家安在了鸡舍旁边,昼夜观察,精心喂养。由于时值深秋,天气较冷,鸡苗御寒能力差,毛海明就和他的伙伴24小时在雏鸡温室里值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摸索着养殖技术,认真记录每个细节。一开始,由于养殖经验缺乏,不时出现鸡苗伤亡现象,最多一次死亡百余只幼鸡。毛海明自责对不起合作社的社员,更对不起支持他创业的所有人。

毛海明是个不服输的小伙子,他看书籍、上网、咨询,多方学习,掌握的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合作社的养殖场管理日趋科学化,养殖效益逐渐凸显。经过大半年的摸索,合作社的第一批鸡出栏,赚到了第一桶金。

由于俄迪村海拔较高,孵化出的鸡苗成活率很低,毛海明带领合作社与昆明的某家养殖场签订了孵化合同,他负责提供鸡蛋,对方负责孵化,解决了鸡苗成活率低的难题,每年出栏可达5000余只。鸡苗出栏量的大幅上涨使养殖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社员群众的致富增收。

毛海明说,合作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优质土鸡价格始终卖不高,影响下一步发展。” 下一步,毛海明想加大宣传,做优品牌,开拓市场,将好东西卖到全国各地。(陈义)

 

责任编辑:王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