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水“润”苍生自治州成立60年水利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06 09:02:52

8月,金沙江畔的村庄正值一年中最酷热的时节,德钦县奔子栏镇夺通村子仁村民小组80岁的培布老人看着清澈的溪水流淌在家门前的玉米地里,厨房里自来水哗哗地注入水缸,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老人说:“如今国家惠民政策越来越好了,村里通了柏油路,自来水进了家门,就连田间地头的沟渠也都用水泥包起来了,这是共产党的功劳,感谢党、感谢政府。”

“看见村里那条水沟了吗?”老人把手指向远方,“那是1957年的5月底,村里要开垦水田种植水稻,从离村几十里远的地方引水入村,用来供应田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沟渠。这条几十里长的水沟是我们用锄头、撬杠一点点挖出来、撬出来的。”

老人给记者讲起60年前村里修水利的故事,这条水渠是在自治州成立前一个月引水进村的,但每到夏季雨水增多时就会受到地质灾害影响而断水。此后的60年里,沟渠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修缮。如今,这条沟渠已规范地修建成了三面光,承担着村里几百亩田地的灌溉任务。

培布老人的讲述正是我州水利建设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治州成立60年来,州委、州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带领全州各族群众,积极投身水利建设,在高山峡谷间兴修水利,通过建设水库、沟渠、五小水利等各类民生水利工程,不断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州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有关数据显示,1949年,全州仅有786件简陋的土渠水利可供利用,有效灌溉面积约7.3万亩左右,占全州总耕地面积的24.46%,农业抗风险能力极低。

解放后,在上级党委和政府大力扶持下,迪庆人民兴修水利,开渠引灌,在开垦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努力使农田水利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到1957年自治州成立时,全州兴建了香格里拉县江边上沟等5条小型引水渠,增加灌溉面积5785亩。受地形条件限制,迪庆境内水利工程多为傍山引水、水流开渠,仍无集中、大面积的灌溉引水工程。

1957年到70年代末,全州通过新建、除险加固、扩建、配套建设,大搞山区、半山区小型引水、蓄水、喷灌工程。截至1979年底,共建水利工程1180件,有效灌溉面积达13.8032万亩,灌溉设施的改善推动了粮食产量的增加,当年全州粮食总产量达88590吨。

“十五”期间,迪庆建成了历史上第一座中型蓄水工程——桑那水库,有效缓解了香格里拉市城区供水矛盾,并为香格里拉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供水基础,充足的水源。到“十二五”末,全州已建成小中甸水库、犁地坪水库、康思水库等一批大、中、小型水库,水库总库容达1.659亿立方米。

60年来,我州大力推进水利生态建设,在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弘扬水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民生水利、现代水利、生态水利齐头并进的科学发展之路,全州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如今,全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5.2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7.2%,引水工程年设计供水能力达3.0166亿立方,累计解决29.56万人口、88.68万头(只)大小牲畜的饮水困难,并使17.92万人、53.7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基本达到国家安全饮水标准。逐步形成了在山区开展以抗旱保苗为主,坝区开展灌区续建配套的水利工程建设格局,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工程体系,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里取次)

 

责任编辑:黄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