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建设走出新路子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18 10:17:45

“生态是迪庆立州之本、发展之基和民生所系,没有良好的生态,就没有迪庆的未来。” 州委八届三次全会指出生态保护对迪庆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历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作为立州之本,采取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承担起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使命。

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丰的牧场、百花盛开的湿地、茂密的原始森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这里天蓝地阔、天人合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人间胜境。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建立,是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对“生态立州”战略的具体体现。

敢为人先 建成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

“建立国家公园是州委、州人民政府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立足‘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战略,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积极探索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成功创新。”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宝福浩说。

自然生态是藏区生存发展的根本。既要通过有效的保护保住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又要通过合理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正确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是我州一直面临的问题。2006年,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成立,使迪庆找到了一条有效解决开发与保护矛盾的新路子。

2005年,州人民政府成立了碧塔海、属都湖景区管理局,由管理局对碧塔海、属都湖景区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2006年10月将“迪庆州碧塔海、属都湖景区管理局”更名为“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我州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并兼具迪庆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家公园试点,率先建立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并率先成为国家公园建设典范,为云南藏区找到了一条可以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矛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全屏障

州委、州人民政府始终确立了国家公园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的战略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理念,国家公园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都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据了解,公园建设初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占到了公园基础建设总投入的25%,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我州严格按照《普达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要求,将公园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护区面积由原来的14133公顷增加到60210公顷,保护范围显著扩大,功能分区更加明确,使动植物资源和人文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宝福浩说。

2007年6月,普达措国家公园挂牌。在坚持保护下适度开发理念的支撑下,普达措国家公园以2.3%面积的开发利用,实现对区域97.7%范围的有效保护。为保护草甸和水质,公园取消了骑马,修建了栈道,游客乘车统一进出景区,以步行和坐船为主要观光形式,同时,为做好护林工作,每天都有消防队、护林队员巡查。

从开发面积与保护面积的占比,到观光方式的转变,种种细节都可见普达措国家公园开发行为中“保护第一”的理念。

实际上,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开发之路并不平坦。上世纪90年代开始,普达措的碧塔海与属都湖两个景区开始发展旅游业。“还没建立普达措国家公园之前,随性自由的旅游活动对碧塔海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形成较大影响,由于未修栈道,游客需骑马穿越草甸才能进入景区,牵马生意火了起来,人、马的践踏对地表、植被等产生严重破坏,肆意开发旅游污染了水质,造成碧塔海珍稀鱼种大量死亡,湿地生物逐渐减少。”洛茸村村民鲁茸江泽说。

宝福浩说:“如果一直以这样粗放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方式发展,当地生态必将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建设管理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联防共管体系,协调推进公园的社区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旅游经营活动管理、治安管理等工作,形成共同保护、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格局。公园共管中注重社区参与,做好公园防林防火、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民俗文化风情展示等工作,促进公园与社区共荣发展。另外,公园还注重企业参与。以企业为主要投融资平台,建设公园的基础设施并提供旅游经营服务,保障公园游憩展示功能的发挥。

在公园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展示服务,带动公园周边社区发展,实现公园社会参与共建共管共享。几年过去了,国家公园内的水质与空气质量都得到良好维持。

“为了有效保护公园的草甸,普达措国家公园取消了碧塔海景区载客游览的马队,游客全部改乘环保观光车。”普达措国家公园景区工会主席杨留阳说。

国家公园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评估,统一使用低排量的环保旅游观光车、环保公厕等设施,严格控制非环保车辆进入园区等环保措施,在开发的同时更注重保护。

为将国家公园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我州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研究制定技术标准、配套出台管理政策、适时开展立法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国家公园规范化建设发展之路。2006年,州人民政府委托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完成了《普达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实施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条例》。

据统计,普达措国家公园自2006年建立至今,未发生过森林火灾,生态系统保持完整和稳定,空气质量保持一级。目前,普达措国家公园被列为全国十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正努力推进相关试点工作。

守住绿水青山 带富一方百姓

多年来,生活在普达措景区周边的9个村民小组304户1303人,一直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因海拔高、耕地少、农作物经济效益差等地缘条件限制,居民生活仍然贫困。普达措旅游开发后,为实现普达措国家公园与社区的共荣发展,迪庆州开展旅游反哺社区的惠民政策,公园从协调社区发展、探索政府、企业、当地社区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参与保护发展机制,对坐落在景区内的洛茸村进行全方位扶持发展。

“培育扶持产业发展方面,州人民政府从公园生态旅游收益中支出300万元给洛茸村,由普达措旅业分公司出资1500万元,在洛茸村合资建成为公园访客提供藏民俗餐饮住宿休闲集一体的”幽悠庄园“,园内用工主要为洛茸村民,庄园收益采用公司托底的方式,每年洛茸村33户人家每户收入不低于2万元。村民从事传统农牧产业获得的生态产品主要供给庄园使用,既提高了村民从事旅游服务的技能,又形成了产业联动的效应,形成了公园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局面。”宝福浩说。

社区优先就业扶持方面,州旅发集团普达措旅业分公司每年为洛茸村集体提供17个环卫工工作岗位,每人月工资2000元;洛茸村在公司正式就业的职工有4人,人均年收入7万元;有5人在公园承担巡山职责,月工资2000元;庄园内的服务人员有4人,月工资2000元,以上合计年收入90.4万元。公园公益岗位的设置既提高了洛茸村村民的经济收入,又提高了村民参与公园保护、管理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投、共建、共管、共享的公园治理发展新模式。

“在旅游收益反哺社区发展方面,州人民政府实施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收益反哺社区发展方案》。洛茸村属一类反哺受益区,享受户均19000元/年,人均5000元/年的资金反哺,现洛茸村该项每年收益为152.2万元。同时,洛茸村享受了公园教育激励机制(即凡上高中、中专的学生每人享受3000元/年的资金补助;就读大专的每人享受4000元/年的资金补助;就读本科以上的每人享受5000元/年的资金补助)。让全村村民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体会到建设国家公园的益处,感悟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并自发将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措施写进‘村规民约’。”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汪丽春说。

普达措国家公园自建设运行以来,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正在为全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可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目前,迪庆已经初步建成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香格里拉虎跳峡国家公园、香格里拉大峡谷国家公园等五大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国家公园的建立更是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成功尝试。(央金拉姆)

 

责任编辑:黄晓丽